“疫”起学习,中职《电工》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0-09-26 01:46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邵淑芬
广东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超星电工教学模式

文/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 邵淑芬

自疫情爆发以来,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全校掀起了线上教学的浪潮。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桎梏,拓宽了学习的时空。本文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课程为例,从教学前期的准备工作到教学实施过程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

从2月下旬开始,我校的所有课程都开始了线上教学,一直到5月中旬才重回学校进行线下教学。本学期笔者体验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从黑板变成了屏幕,从纸质课本变成了电子教材,从理实一体化到仿真模拟、演示观看。同时,笔者也体验到当“主播”的艰辛,线上授课技术和应变突发事件的经验严重不足。但是,笔者在平时的《电工》课程教学中积累了丰富教学资源,给搭建课程带来优势,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让笔者快速学会了超星平台的入门技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摸索,笔者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线上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发挥集体强大力量是线上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

1.合众人之力,集思广益

为了让线上教学能顺利开展,《电工》课程的教师利用微信群共同讨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如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平台,进行作业发布、作业批改和教学资源共享等。在充分考虑各平台的优缺点、操作方便性、学生学习环境等后,《电工》课程采用了“超星建课程+QQ群直播”的线上教学模式。由于《电工》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讲授内容以理论为主,仿真实验为辅助教学,实际操作既作为课堂演示实验,也可以作为后续教学的内容。在讨论中明确各人的分工,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线上培训学习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刚接触到一个新平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平台都非常陌生,所以都需要学习平台的安装、调试、使用、发布通知和接收信息等功能。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更快地熟悉平台操作,提高搭建课程的效率,超星平台设计了“在线教学系统教师操作指南”并设有专业辅导人员。

3.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图1

图2

在教学前,教师利用QQ、微信等提前联系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环境、需求和存在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的学生使用手机上课。(图1)由于疫情,学生没有带课本等相关资料回家,所以教师要把电子教材、视频、动画等相关资料上传到平台。如图2所示,96%的学生认为学习资料比较丰富,开拓了学习视野。

二、多样化实施线上教学,强化教师主导作用

1.多样化线上教学,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吸引力

教师利用“超星建课程+QQ群直播”为主要授课平台,通过QQ语音直播、屏幕共享、视频播放、课堂回放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实施了高效的线上教学。如图3所示,61%的学生认为直播教学+网络资源的授课方式更容易接受;如图4所示,42%的学生按时听直播,不需要听回放。

图3

图4

2.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密切注意学生对课堂关注度

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搭建好课程外,还需要学生按时出勤。课堂上采用了“三签一抽”的考勤记录方式。第一轮的考勤记录是教师于课前30分钟在超星平台上发布“签到”,接着在QQ群发布上课信息,教师登录QQ群直播间,调试电脑设备,如声音大小、屏幕共享、选择直播回放等,避免出现网络不通或仓促上线的问题影响正常教学。QQ群直播间的弊端是无法显示学生的登录和退出信息,所以第二轮的考勤记录是学生于课前2分钟在QQ直播间“签到”,输入自己的学号,这一轮签到可以确认学生已登陆课堂进入学习。为了了解学生在线听课情况和掌握程度,实时掌控课堂进度和学习氛围,教师不定时进行提问,既是抽查学生是否在线,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线上教学氛围。第三轮的考勤记录是课程结束前2分钟在QQ直播间“签到”,避免学生中途下线。如图5所示,51%的学生能正常出勤,但是由于自觉性不够,还是偶尔会出现迟到和早退现象,或者出现忘记“签到”导致旷课的情况。如图6所示,87%的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表示满意。

图9

图5

图6

3.加大仿真实验的范畴,尽量打破线上教学的局限性

《电工》课程线上教学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无法进行实操,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笔者除了利用自己拍摄的微课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外,还采用多种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如讲授“RLC串联谐振电路”时采用EW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通过屏幕共享指导学生下载、安装和使用仿真软件,软件界面直观,能提供多种电路分析,几乎100%仿真出真实电路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对RLC电路知识的理解。又如讲授“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时,可以采用科莱尔电工仿真教学软件、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教学系统等软件进行仿真。照明电路是接220V交流电,实操中接线出现问题时,会引起跳闸、烧毁元件,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和对交流电产生严重的恐惧感。而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多次模拟实验效果,大大地减少学生在真实电路中出错的机会,并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4.加强教学常规工作是抓好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任务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内容掌握程度、作业完成程度等教学常规是必须的。《电工》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只有58%的学生能完全听懂教学内容(图7),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小容量、精内容、慢语速、多互动、勤反馈”。如图8所示,有69%的学生能按时交作业,而且觉得网上交作业比较方便。对于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教师会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7

图8

5.线上教学模式优势明显,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比较高

如图9所示,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线上教学模式上课形式更自由、更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拿着手机就可以上课、做作业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网络学习资源更丰富。如图10所示,90%的学生对《电工》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三、发掘线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1.网络问题

如图11所示,70%的学生认为平台视频直播流量大、使用者多,会出现网络掉线、服务器崩溃、直播卡播、无法登录“签到”、出现闪退等异常状况。线上教学最忌讳的就是网络不通,影响正常教学。

2.学生身体问题

66%的学生认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严重影响视力和腰椎健康。学生每天有4个半小时的时间需要上课,再加上做作业和浏览平台资料的时间,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而且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听课,更容易出现视力下降的可能。

图11

图12

3.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监控

如图12所示,59%的学生认为学习不够自觉和专注,比较容易分神;39%的学生认为学习缺乏监控。这些学生往往听课不认真,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演示,收获较少,存在一边听课一边玩游戏,或者上课时间挂机,没有参与听课的问题。作业、练习应付着完成,加上家长管理不到位,缺少对孩子学习的关心,长期以往,这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就会和其他学生慢慢地拉开差距。

4.理论和实际脱节

52%的学生认为没有场室做实验,理论知识不够巩固,容易遗忘。

5.师生之间互动少

5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信息量大,有时难以理解;缺少和教师、同学的即时互动,沟通不及时,课堂气氛不够浓厚。

四、建议

1.合理选择教学平台

之所以选择“超星建课程+QQ群直播”,主要是超星平台和笔者曾经使用的“学呗课堂”非常相似,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教学资源转移到新平台上,而且平台的搭建和操作使用比较简单。但是超星平台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实现直播功能,所以笔者就选择了QQ群直播,操作方便,不像钉钉、腾讯课堂那么复杂。教师应根据《电工》课程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搭建课程,而且还要熟练使用,这是很关键的。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避免学生出现学习上的疲劳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注意授课节奏,不能过快,内容不宜过多。和传统教学不同,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无法通过学生的表情直观地知道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内容选择宜精而少,授课时间控制在25分钟,课后学习控制在30分钟,让学生用更多时间消化所学知识点。

3.提高学生自控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如图12所示,49%的学生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个因素直接影响了学习和听课的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得有趣味,不要照本宣科,应多联系生活例子。如讲授“断路器”时,要求学生拍摄家里的配电箱,观察配电箱里断路器的牌子、型号、数量、价格、功能等,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4.增加大量实操视频,加深对课程的了解

《电工》课程无法离开实际操作,所以在线上教学时可以在平台上插入大量实操微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感性认识,回学校时再加强动手能力训练。

5.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教育生态的改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利用QQ群和微信群对学生家长进行网络家访,加强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促进家校和谐。

五、结束语

面对疫情,线上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既有优势,也有弊端。只要我们能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必将开创教育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超星电工教学模式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