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驭马记》“武王”一角表演体会漫谈

2020-09-26 13:31柳建兵
戏剧之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楚剧戏曲表演

柳建兵

【摘 要】楚剧《驭马记》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表演者通过对剧中人物的理解,进行人物塑造,将此剧完整呈现在戏曲舞台上。戏曲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怎样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楚剧;戏曲表演;人物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38-02

“武王”集贪婪好色、阴险毒辣、凶恶残暴、冷酷无情于一身,他是我团根据莎士比亚的作品《理查三世》改编而成的楚剧《驭马记》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非常有艺术特色和价值,也是争议颇大的反面人物形象。从事楚剧表演21年,我饰演的绝大多数都是正面人物,很少有机会饰演反面人物,因此,饰演“武王”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受英国阿伯丁大学孔子学院的邀请,我团出访英国演出《驭马记》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行业影响很大。通过饰演“武王”,使我在表演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让自己能够挑战表演难度更大的人物类型,大胆尝试,扩大、扩宽自己的戏路,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感悟。下面就谈一谈我对这个戏的理解和表演体会。

基于对《理查三世》的尊重,编剧朱永山老师在保留角色典型性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编。这是首次以楚剧形式演绎莎翁作品,《驭马记》中加入了很多戏曲的虚拟和程式化元素,特别是代表内心活动的“御马”形象,一个“幽灵”般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作品本身的可观性和艺术性,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编。

剧情刚开始,编剧就借助独白、旁白等手段使得武王露出阴险的面目和可怕的野心,导致观众一直为他揪着心,并期待剧情的发展。武王对权力有着极大的贪欲,为此可以不择手段。作为皇上的三弟,对于自己没能继承皇位而耿耿于怀,总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冤屈,要把这些恨、怨算到别人头上,凶狠狡诈、阴险毒辣的本性暴露无遗,坠入深渊而无法自拔。他憎恶这个永远不会属于他的皇位,这种恨已经浸入到了他的骨髓里,太过于强烈、太过于深刻,导致他做了最违背人伦、最毒辣的事情——杀掉了皇兄并追杀不利于他的人,清除所有阻碍,让他成功登上皇位。他本是骁勇善战的将领,曾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他野心勃勃,为了夺得皇位不择手段,斩杀侄男,弑兄霸嫂,留下了千古骂名。最终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举国上下怨声载道,众叛亲离,而以前被他杀害的人的幽灵在不断纠缠、侵略和撕裂他的灵魂和良心。剧终时一段中心唱段唱出了他内心的恐惧与绝望。皇兄的儿子清河候攻入皇宫,他陷入重围,连坐骑也没有了,凄惨地高喊着:“驭马你在哪里呀?谁能给孤一匹马,孤用江山换它!”之后了结了自己不堪的一生,此剧也完美收官。

接到剧本,我认真通读了十多遍,反反复复看话剧《理查三世》,寻找那种坏坏的感觉,感觉表演难度好大,这出戏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我之前所饰演的角色都是正面人物,而《驭马记》中武王这个角色则是一个贪欲极强、卑鄙无耻的反面人物。在人物的造型、形象刻画方面都要有颠覆性的改变,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表演风格。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将理查三世这一角色刻画成一个天生畸形的残疾人,在西方的戏剧舞台上这个形象一看就是一个反面人物,一个险恶之人,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我们戏曲行当中,这一角色应当由丑行来扮演,而《驭马记》的编剧把武王这一角色美化了,采用了俊美扮相,由戏曲行当中的武生来扮演,导演又将武王这一角色融入了一些花脸、文小生的表演手法。这又让我对人物的理解与刻画难以把握,超出了我的行当理解和表演范围。我开始从人物情感方面进行突破,认真揣摩每一个时间段的人物性格,因此在表演上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

第一,贪婪好色的性格特点。贪得无厌、对皇位的虎视眈眈,都会表现在内心深处和眼神中。在第一场送行的戏份里,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通过我的肢体语言表达得恰到好处,搓手、顿脚,内心惶恐不安而又欲罢不能是我对武王这一角色的理解。他的好色表现在兄长的灵堂上,觊觎皇嫂的美貌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不伦的感觉让他兴奋不已,那挑逗的眼神,那肢体接触,表现出来让人觉得厌恶。

第二,阴险毒辣、凶恶残暴的性格特点。因为需要用不法手段来夺得皇位,必须要心狠手辣,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残忍的一面就要恰当表现出来。当着皇兄的面是真诚的笑,背过身则是阴险的笑,三刀将皇兄残忍杀害。在这段表演上我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性格的两面性,逼奸不成而逼死嫂嫂也使用了同样的表演手法,让人看了觉得恨,效果就达到了。

个人认为,戏曲行当的程式毕竟是一种造型的手段、一种表演手段。掌握了程式,并不意味着完成了角色的创造,演人物与演行当是两种创作思路与方法。我看过多个剧种中的优秀演员的演出视频,当他们运用行当的程式来创造具体角色时,总是要根据自己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对程式进行选择、加工、提炼,使之与角色相呼应。《驭马记》属于原创剧目,导演借鉴了多個剧种的表演程式,但是并没有把现成的一套程式,生搬硬套地放在武王这一角色身上。比如说这部戏的最后一场,编剧老师是根据京剧《上天台》的情节而创作的剧本,以鬼魂现身的方式,使武王产生恐惧,从而展示了一系列程式化的戏曲表演,同时又融入了一些舞蹈的形体动作。在这场戏中,我运用了水袖、抢背、吊毛、硬僵尸和甩发等戏曲程式化动作来刻画武王惊慌失措的内心世界。我认为,当靠某一个行当的程式还不能表现人物形象时,就必须将程式加以发展,才能适应角色创造的要求。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武王这一角色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是集长靠、箭衣、褶子于一身的武生形象。要有扎实的唱功、腿功、腰功、翎子功、把子功,才能饰演好这个角色。我深知自己的基本功欠缺,因此压力巨大。为了将这个角色完美呈现在舞台上,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呆在排练厅,除了排戏就是练功,每天带三套衣服出门,汗湿一套再换一套,一个半月下来,我瘦了十三斤。

在声腔方面,既要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又要突出楚剧的地方特色,因此我用低沉、浑厚、粗豪的嗓音來表现武王的野心勃勃、骄横跋扈;用时而明亮饱满的声线,时而委婉流畅的运腔技巧来表现他对皇嫂的威逼利诱。

在唱腔方面,主要以楚剧的迓腔、四平腔和仙腔为主,因为指定了这部戏要赴英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所以,既要让国外的观众容易接受,又要体现湖北戏曲的特点。

传统楚剧里面有一个人物与武王相似,那就是《王莽篡位》里面的王莽。武王是皇上的弟弟,为了夺得皇位,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霸占了嫂子,最后还杀死了自己的亲侄子。而王莽只是一个山野村夫,依靠女儿的美色混入了宫廷,成了皇帝的岳父,最后也是用毒酒害死了皇帝,夺得了皇位。武王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立下赫赫战功,相比王莽,武王心狠手辣,更为狠毒,他缺乏人情味,更加残暴。我在表演的时候,一边琢磨传统楚剧《王莽篡位》中王莽的表演特点,一边将这些特点融入“武王”这个角色中。我认真观摩了楚剧表演艺术家荣明祥先生的一些演出录像,荣明祥先生在演唱楚剧之前是习京剧净行的。他刻画的人物细腻传神、唱念俱佳,对我刻画“武王”这个角色有很大的启发。生行曾经是楚剧舞台上的一张“王牌”,我作为年轻一代的生行演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老一辈的表演艺术。

“四功五法”亦称戏曲表演程式或基本功,不分角色行当,只要是戏曲演员,只要登台表演,就必须要充分掌握、精通它。功底越深厚,掌握得越多,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越得心应手。“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虽然是所有角色行当不可或缺的表演手段,但不同的角色行当,对“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表演程式,有不同的专业侧重和技术要求。武王这一角色不仅要集“唱做念打”于一身,还要正确理解和表现这一反面角色的内心世界。我在网上反复查阅理查三世的相关资料,搜集整理西方君主统治特征和西方人对明君圣主的理解要求,将这些西方元素与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结合起来,运用到楚剧表演中。

2018年,楚剧《驭马记》在武汉汤湖戏院首演,在场的观众有来自日本和英国的外国友人,演出的氛围和效果非常好,演出结束后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所有的外国友人和专家老师对这出戏、对武王这一角色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首演结束一个多月后,我团收到了英国阿伯丁大学的邀请函,将此剧带到英国阿伯丁大学和柏斯剧院进行文化交流演出。《驭马记》圆满完成了在阿伯丁大学的首演,让人感动的是,那么大的剧场,观众看戏时居然鸦雀无声,好像没人一般。演出结束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演员两次谢幕,观众都不愿离去……

苏格兰中国教育联盟主席麦考利先生发来邮件,对我团表示感谢,希望我团能带此剧前往苏格兰。这次演出不仅是楚剧第一次在欧洲亮相,也是楚剧以整台大戏的形式在海外演出。《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及今日头条、光明网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这次赴英国演出的盛况。能在舞台上饰演武王这个角色、能够将该剧带到英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让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专业戏曲演员,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任重而道远。多演戏、演好戏是提高表演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赢得观众和市场的基本途径。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适应市场需求,多排精品力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一直都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演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如此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楚剧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文化修养,提升专业艺术水平,去掉演出中的不足,丰满剧中人物形象,一直是我的事业追求。

猜你喜欢
楚剧戏曲表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的传承发展研究
湖北楚剧在高等院校的传承
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一束“青莲” 香溢荆楚
关于楚剧音乐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