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对策

2020-09-26 10:02江延秋王志磊郭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风险因素护理管理新生儿

江延秋 王志磊 郭平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儿护理管理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方法 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86名,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风险预防性护理管理,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管理对策。结果 实施管理后,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22.37±0.69)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23.01±0.89)分、业绩考核质量评分(22.79±0.87)分、操作规范质量评分(24.02±0.3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该次护理服务及管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通过分析新生儿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做好预防管理工作,可强化管理质量,为患儿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管理;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7(a)-000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care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Methods 86 neonate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anagemen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isk preventiv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eonatal care risk factors in the proces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s basic nursing quality score (22.37±0.69)points, document writing quality score (23.01±0.89)poin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quality score (22.79±0.87)points,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quality score (24.02±0.34)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nursing service and management(P<0.05). Conclusion By analyzing the risk factors existing in neonatal care and doing preventive management work, it can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quality, provide better nursing services for the childre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hildren's families.

[Key words] Neonates; Nursing management; Risk factors

新生兒是指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 d这一时期的婴儿,由于外界环境与母体环境差别较大,其对外界环境会产生不适应,加上尚未形成良好的免疫能力,很容易出现感染、窒息等情况,如未得以有效护理管理,易危及新生儿健康[1]。同时,新生儿难以表述自身的感受,医护人员不能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婴儿状态,做好护理管理工作,以保证护理质量与新生儿健康、安全。医院中,新生儿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由于新生儿的家属缺乏对于新生儿生理状况的认知,如新生儿护理期间稍有差错,不但会危害婴儿的健康,同时会造成家属的恐慌与愤怒,引起医疗纠纷,损害医院整体形象,因而,应重视新生儿护理期间风险的分析与预防工作。通过分析新生儿的风险因素,有利于做好有针对性且完善的管理对策。该文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86例新生儿为例,分析护理管理工作期间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该院收治新生儿86例为研究对象,参照抽签结果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总计新生儿43名,包括男23名、女20名;最低日龄2 d,最高日龄28 d,平均(14.3±2.5)d;其中14名为足月儿,25名为早产儿,4名为过期产儿。观察组总计新生儿43名,包括男22名、女21名;最低日龄3 d,最高日龄27 d,平均(14.4±2.3)d;其中15例为足月儿,26例为早产儿,2例为过期产儿。比较发现,两组新生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该次研究要求。另该次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共计20名,均为女性,年龄最低为24岁,最高为37岁,平均年龄(33.1±1.2)岁,工龄短则2年,长则8年,平均工龄(4.5±1.1)年。

1.2  方法

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管理,过程包括:监测新生儿生理指标,完善新生儿生命指征及不良症状的记录,控制病房内温度适宜等。

观察组辅以风险预防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完善院内管理制度  根据新形势和新环境下新生儿护理需求,对院内儿科、妇产科的护理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院内组织管理会议,对医院的现状进行有效评估后制定新生儿的护理流程及风险管理体系,评估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的类型制定各项应急预案,以对风险意外进行及时预防。同时,要求强化对新生儿的巡视监控护理,观察新生儿的反应状态,要求护理人员准确记录各项指标,包括生理指标、神经反射等[2]。规范院内管理制度后,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制度进行实践加强,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相关的工作盲点及误区,不断改进创新,使当前制度逐渐符合医院各个科室的工作需求。

1.2.2 护理人员培训  根据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重点在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技巧和风险评估能力[3]。在实际操作技巧培训方面,应严格遵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模拟操作的比重,并重点强调遵医用药、药物禁忌等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对于医嘱的掌握度明显升高,此外,实际操作技巧还可分为常规护理操作技巧、并发症预防护理技巧、情绪安抚技巧等。充分掌握新生儿的状态,对新生儿的表达习惯及生命体征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可以分析新生儿不适的原因,尽早发现新生儿的症状变化。风险评估能力则主要培养的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警觉性和责任感,可总结新生儿护理中风险的各种类型,并对每种风险发生前的先兆表现进行整合,从而使护理人员更容易掌握风险评估的技巧和方向,提升其工作的主动性。同时,还需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训,使其了解风险意外事件发生后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其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风险评估工作中。

1.2.3 加强考核评估  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定期考核以3个月为1个周期,不定期考核周期需超过3个月,且不得与定期考核时间重合或相邻过近,以免影响护理人员工作。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书面考核、实践操作临床考核、风险评估能力考核、相关法规条款考核,所有考核内容应与院内实际收治病例相结合,培养护理人员的临床能力。法律法规条款考核应作为辅助考核内容,仅为提升护理人员的认知,不计入绩效考评中,其余考核成绩均计入护理人员个人绩效,且该绩效与工资和福利待遇直接挂钩,对成绩优异者要给予物质奖励,从而激发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2.4 新生儿护理实施  首先,需加强对新生儿住院环境的改善,保证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以降低对其的刺激。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抵抗能力较差,需要通过隔离的方式预防感染等问题,且对新生儿日常接触的物品、衣物等也要彻底消毒,并强化室内日常卫生清洁,进一步预防交叉感染的问题[4]。其次,定时巡房时需强化对新生儿情绪的观察,因其无准确表达能力,只能通过哭泣等方式传达身体不适,护理人员就需重点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新生儿表现出多哭闹或反应差、呻吟等状态,就需立即寻找造成不适感的具体原因,并及时处理[5]。

1.3  观察指标

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质量,涉及项目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文件书写质量、业绩考核质量、操作规范质量。各项总分均为25分,护理质量越佳,得分越高,反之越低。向新生儿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对该次护理服务及管理满意情况,共设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结果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内完成数据统计与处理工作,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未经护理管理前,各项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管理后,观察组相应评分相对较高(P<0.05),见表1。

2.2  患儿家属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服务及管理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护理工作是儿科、妇产科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护理难度较成年人更大,存在的风险因素也更加明显[6]。根据临床研究和总结显示[7-8],新生儿护理的风险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管制制度缺乏科学性、护理人员素质较低、新生儿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为了有效避免各类风险,需加强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评估和总结各类潜在风险,将风险因素融入管理制度当中,并在随后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其次,强化护理人员素质培训[9],临床研究表明,临床上部分事故主要是因护理人员警惕性不高,且缺乏评估风险的能力,故需加强实际操作技巧的培训和风险评估能力,使护理人员可预判和应对突发情况。同时开展针对新生儿护理风险的专项培训,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一一列举,使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增强对新生儿风险先兆反应的识别。另外,在培训后还需引入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考评的方式刺激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引入奖惩制度,将护理人员薪资待遇与考核成绩相联系[10],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并自主提高自身专项技能。最后加强对新生儿生理状态的观察,由于新生儿的体质较差,本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其自身就是新生儿护理的风险,故需降低自身风险造成的影响。同时改造新生儿住院环境,要求做好环境清洁和衣物管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重点关注新生儿哭闹情绪,如发生哭闹则需立即进行安抚,并寻找周围导致患儿哭闹的具体原因。及时发现新生儿的不适症状并加以评估,通过早期发现新生儿的病理变化及时干预治疗,可防止病情的加重,同时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并定期进行健康宣教[11],另外,需严格控制患儿病房内的温湿度,避免温度波动为其带来的刺激,也可控制低温引发的各类并发症。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该次观察组经风险预防性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文件书写质量、业绩考核质量、操作规范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评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该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通过分析新生儿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做好预防管理工作,能够强化管理质量,为患儿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春霞.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2):150-151.

[2]  傅雅莉.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7):102.

[3]  職晨阳,许斯,王敏.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6):149,153.

[4]  王明维.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7):111-112.

[5]  倪小敏,黄萍,杨苏兰,等.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1):179.

[6]  谢利平.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8):90-92.

[7]  蔡育丽.细节管理对新生儿科护理的积极意义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8):171-173.

[8]  陈青芳,张欢欢,王灿.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新生儿科护理中的作用价值[J].新疆中医药,2020,38(2):62-65.

[9]  胡婉妮,黄伊菊,廖锦文.基于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0,6(14):84-85,93.

[10]  孙明翠.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9):122.

[11]  赵卫珠,蔡珍飞,陈慧利.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1):62-63.

(收稿日期:2020-04-01)

猜你喜欢
风险因素护理管理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