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0-09-26 10:42刘明仁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道德与法治渗透

刘明仁

【摘要】重视公民教育就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强化学生社会责任与担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在加强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构建公民教育体系。

【关键词】公民教育  道德与法治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020-02

在新时代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全面推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学生公民教育,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已经成为了部编版教材非常突出的特色之一。这主要体现为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不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社会参与作为三大部分之一,而且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下,无论是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还是公共参与,都直接体现为公民教育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下,重视公民教育的渗透,是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要求。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从转变教师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公民教育的渗透。

一、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开展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就必须从政治教师自身做起,转变自我教学观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表率作用既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重要源泉,又是其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对应模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就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是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公民意识内容。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多方面,如权利与义务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政治认同意识等。这些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政治教师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更要学会通过较扎实的专业素养将其表现出来,以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好表率。如法治意识的培养,政治教师要从自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做起,通过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进行有效的梳理,从而在增强自我专业成长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备课、授课,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尊崇法、敬畏法等法治意识,从而达到公民意识培养的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更要建立规则意识,不随意拖堂或利用自习课进行补课,才能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因而,加强自我学习与发展,是政治教师转变观念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关键的一步。

第二是融入学生实际生活,转变思政教学观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摆脱传统说教型的教学模式,就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来促进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笔者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中,道德与法治在不同年级中均排名第一,而不喜欢的原因中教学观念陈旧也排名第一。这就说明了,转变教学观念是新时代政治学科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笔者结合调查结果,从教学模式入手,以体验型、讨论型、实践型课堂教学为切入口,通过切入学生实际转变教学观念,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民主选举班委等,不仅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而且学生也逐步喜欢上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观念转变的背后,是政治教师大量精力与心血的付出,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保证,是“三型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驱动。

第三是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校本课程。从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原则来看,尽管在内容上进行了全国大统一的统筹,但在教学过程中却赋予了教师更多的灵活性与空间。这实际上就是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有更多的校本课程进行支撑,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培养公民意识。校本课程小到学生的生活方方面面,大到学校的规划发展,都包涵了广泛而实际的公民教育素材。如日常买饭排队的规则意识与公德意识等,都是校本课程可以加以利用的素材,这样才能把学生从学习主体上升到学校主体,转变学校教书育人方式,真正树立起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觉醒与成长。

二、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公民教育渗透。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动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公民教育的渗透,就更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更新。虽然笔者在上述教学观念的转变中也涉及到了教学模式的更新,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阐述教学方法的优化。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一课为例,笔者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采用了体验法与案例法。案例法就是取自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来获得知识,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公民基本权利中,以案例为突破口进行体验设计——张某作为班内同学,因外在形象被学生取了一个绰号——“肥仔”。尽管这种行为在学生看来司空见惯,但张某本人是非常不高兴的。为此,笔者就以此进行引申,把人格尊严权和侵权责任作为体验对象,开展了一节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对象,从同学、教师、朋友、法治人员等各个层面进行体验,从而使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有深刻的认识。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典法》实施的当下,笔者更是结合了民典法的人格权的法律条文的引入,使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以进一步充实学生体验的真实性。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转化为两部分:

第一,基于社会公德的情理体验。即通过换位思考的形式,代入具体案例中人物情境进行体验分析,将社会公德的情、理融入到体验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那些自以为没什么事情的学生,放到张某的体验视角,让其他同学就他某一特点取绰号来进行笑话,并进一步大化之到每一位同学,使学生对这一行为的情理体验有切身的感受。这种体验式教学法,不仅引发了全班的大讨论,而且还使每个学生对公序良俗的社会公德有了更感性、更明显的认识。

第二,基于法律条文的法治体验。无论是张某同学的维护权利行为,还是其他同学的侵犯权利行为都可以通过切实可见的体验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案例中违法体验。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组建模拟法庭,并让学生选择充当法官、当事人双方、律师等不同角色,将案例转化为法律案件,进行模拟公开审理。

通过这样的体验以后,学生除了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从切身体会中感受到对同学尊重的重要性与维护自己权利的方式、方法,使公民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渗透。由此可见,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将转变教学观念成果转化为优化并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并深化公民教育的渗透,增强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三、善用信息技术,构建公民教育体系。

如果说,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都是单一性的公民教育渗透手段,即通过课堂教学来渗透公民教育。那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公民教育体系,则是立体式的公民教育模式。从现实层面来看,受限于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习负担的影响,不可能开展过多的教学实践活动,这就必须需要信息化来构建立体式的公民教育体系。从智慧教育的层面来看,善用信息技术,不仅仅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更可以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社会体验、社会实践的效果。如通过AR、VR等手段的运用,使很多社会实际场景可以更鲜活地让学生体验,实现实践活动的目标与要求。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构建比较完善的公民教育体系,就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運用信息技术,立足教学内容,构建系统性公民教育体系。初中政治教师要通过对一个学期甚至是三年教材内容的融合、分析、梳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出一个融真实案例、知识内容、学习反思于一体的公民教育学习体系,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公民教育知识与内容进行串联,形成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就是公民教育过程的局面。而只要认真研究过部编版教材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公民教育学习体系是部编版教材的内在逻辑主线,只有按一定的模块或逻辑进行划分,就很容易整理出相应的公民教育体系。这就对初中思政教师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思政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三年的学习,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努力来构建起线上系统学习与线下课堂学习的有机体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使思政教学更好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因此,只要通过信息技术直观、真实地呈现课堂教学的知识、案例,那么本质上来说就是系统性公民教育体系的构建。

另一方面是运用信息技术,将公民教育体系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延伸。政治教师要发挥政治高地的作用,通过对实际的分析,将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公民教育现象整合为专题型视频,通过信息技术在学校的LED屏幕、宣传栏等进行定时播放,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公民教育渗透。这种方式,被称之为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素材既要保证真实、新鲜,又要针对性强,如防诈骗与法治意识,民法典与学生权利等。只有这样,这些内容才能深受学生喜欢,学生才会深受教育。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来构建公民教育体系,其本质是打通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通道,寓公民教育于生活,还生活与社会本色,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保障公民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或思政学科来构建省市级或国家级的公民教育体系,也很有可能成为思政课程走向智慧教育的契机。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公民教育,不仅符合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身心健康要求,更契合了新时代下公民意识培养的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对学生成长、学习、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教师要从专业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等层面,把握公民教育内涵,进一步拓展公民教育的渗透空间。

参考文献:

[1]剧爱玲.彰显课程价值 培育优秀公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4):70-72.

[2]史雅莉.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3]李薇薇.公民教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应有内容[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44-46.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道德与法治渗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