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濉溪县小麦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2020-09-27 23:06李晓伟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小麦栽培技术

摘要: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式。该文对小麦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进行简单总结,包括机械化整地技术、机械化播种技术、机械化植保技术、机械化喷灌节水技术、机械化联合机械收获及烘干技术等,为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小麦;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李晓伟. 安徽濉溪县小麦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0):56+60.

近年来,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生产种植效率大大提高。目前机械化作业是小麦生产的大势所趋,可实现小麦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小麦产量。

濉溪县地处安徽省淮北市境内,气候条件比较适合小麦生产,是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小麦栽植历史悠久。多年来,濉溪县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将传统的小麦生产与市场密切结合起来,推动小麦生产向小麦经济跨越[1]。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濉溪县积极发展小麦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种植,从薄弱环节入手,重点解决机械化整地、播种、植保等全程机械化环节的短板,整体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植保、秸秆处理、收获、烘干等机械化水平提升较快。2020年小麦生产中机械化收获比例达到100%[1];2017年濉溪县成功获得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称号,2019年、2020年均被安徽省确定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建设和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建设示范县[1]。本文结合实践,对小麦生产的各项机械化技术进行简单总结探讨。

一、机械化整地

1、土壤机械化深松技术

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就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深松机械对土壤进行疏松处理,以打破犁底层,加深土壤耕作层[1]。土地深松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广的增产技术措施之一,应用该项技术可彻底打破坚硬的犁底层,使土壤结构得到合理优化,从而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降雨径流,节本增效,增产增收。该项机械化技术实施要求土壤中的含水量范围在15%-22%。

小麦与玉米轮作地区可在玉米收获后进行土壤机械化深松,深松深度应结合田块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控制在25-40 cm。第1年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之后每次深松的深度逐渐加深,机械化深松作业一般可每2-3年进行1次[1]。深松之后及时旋耕、镇压,防止水分散失过快,确保播种时土壤墒情适宜。

2、机械化深耕技术

机械化深耕技术就是用深耕犁将深层的土壤翻出来、浅层的土壤翻下去。该技术实施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作业地段进行划分,控制合理的长度及宽度。机械化深耕作业时要求土壤墒情良好,结合田间地块的大小、翻耕的深度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耕深一般控制在20-25 cm;有的地块耕作层比较浅,可结合秸秆还田增加耕作深度,要求底部翻耕的生土层深度在12 cm以内。深耕作业行要直,50 m内的直线度误差在15 cm以内,确保不发生重耕、漏耕等。

二、机械化播种

1、小麦机械化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

结合小麦田的规模以及产量水平,选择合适的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进行机械化生产[2]。结合当地实际,播幅一般在2-3 m。

根据本地气候、前茬收获时间、小麦品种特性及土壤墒情,本地小麦机械化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适合安排在10月上中旬,具体时间要结合农情、墒情、气温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播种时要求土壤墒情充足,如果墒情不够可进行浅播,之后浇入蒙头水。

不同品种播种量有所差异,对于高产田块或者分蘖率高的小麦品种,播种量一般在120-165 kg/hm2,基本苗密度在225-270万株/hm2。如果当地气候干旱且没有灌溉条件,播种量适宜在180-225 kg/hm2,基本苗密度在300-375万株/hm2。如果小麦播种时间较晚,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要严格控制播种深度,一般在3-5 cm。播种深度要一致,播前整地,播后镇压,确保地表平整、上松下实,没有明显的壅土,以确保全苗,苗匀、苗壮[1]。

2、小麦机械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小麦机械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就是在秸秆还田覆盖的情况下,不对土壤进行耕翻处理,选择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多道工序的技术[2]。结合土壤墒情在10月5-15日播种,确保土壤墒情足,如果墒情不足则要提前进行造墒。合适的播期内,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播深以3-5 cm为宜,播种量控制在120-150 kg/hm2。苗带的宽度以10-12 cm为宜,行距在30 cm左右。播种要求均匀、播深一致、连续镇压;播种后地表要平整,无明显壅土。

3、小麦机械化宽幅精播技术

小麦机械化宽幅精播技术就是在秸秆还田深耕整平的基础上,采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械一次进地完成开沟、宽幅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2]。该技术改传统的小行距条播方式为等行距宽幅播种,改传统密集条播成行的方式为宽幅分散式粒播[1],可以确保播种均匀一致,无缺苗断垄等[2]。播种时要求土壤墒情充足,播后及时镇压,确保全苗,苗齐、苗匀、苗壮。入冬前及时浇越冬水,为麦苗的安全越冬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2]。

三、小麦病虫害机械化防治技术

小麦的机械化植保技术是选择专用的植保器械,对准小麦的根茎叶部位或者土壤喷施适合的药剂,可采用自走式喷雾机、无人机等。不同的病虫害类型,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要求附着率较高,尽量减少药剂的漂移,用药量要与当地农业技术要求保持一致。

机械化防治中要求机械不发生漏喷、重喷等。施药机械轮距应和播种行距匹配,以减少轮轧损害。机械化植保作业时,同块地、同种作物要求3天内完成1遍。如果风力在3级以上、空气中水分含量高、温度高的情况下,则不适合进行病虫害的机械化防治[3]。

四、小麦机械化喷灌节水技术

机械化喷灌技术就是选择合适的机械对水施压,喷射到低空中适度雾化后均匀落到地面和作物上。结合小麦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制定出各阶段的灌溉计划。如果水资源比较缺乏,灌水可选择在小麦对水分最为敏感、影响产量效果最明显的时期进行[1]。

机械化灌溉要求均匀灌水、强度适宜、合理雾化。此外,灌溉水源要清洁,泥沙含量低;如果灌溉水源有很多雜质、存在严重污染,则需要过滤后才能用于小麦灌溉[4-5]。

五、小麦机械化联合收获及烘干技术

1、机械化收获技术

选择小麦机械化联合收获机在完熟期时进行收获,以提高效率。机械化收获前要对小麦植株的倒伏情况、生长状态、田间道路等提前进行考察,及时清除田间存在的障碍,并对可能威胁到机械安全操作的危险地带、田埂等提前做好标记。联合收获机械要求总损失率在3%以内,漏割率低于1%,脱净率超过98%,秸秆的切碎长度不得超过10 cm,均匀抛洒还田。

2、机械化烘干技术

小麦完熟期,如果天气晴好应尽量在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再收获。如果完熟期后有连续阴雨天气应提前抢收,在保证小麦品质的基础上,选择烘干机械降低小麦中的水分含量,便于安全贮存。需要注意的是,机械烘干后要经过60 min以上的缓苏,以提高小麦品相。

参考文献

[1] 王兴于,刘梧林,何 鑫,等. 濉溪县发展小麦经济的经验与启示[J]. 安徽科技,2004(5):22.

[2] 聂红民. 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9(2):20-21.

[3] 王 琪. 小麦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25):9.

[4] 王仙萍. 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187.

[5] 董佑福. 山东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实践与探索[C].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2012.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小麦栽培技术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咸宁市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