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监测黑熊

2020-09-28 13:21侯德华张前江王泽文邰正光顾先锋杨宗才
江西农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亚种管理站辖区

侯德华 张前江 王泽文 邰正光 顾先锋 杨宗才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黔东南 557100)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别名狗熊、黑瞎子,亚洲黑熊属(Ursus thibetanus),我国有5个地理亚种,分别为西藏黑熊(S.t.thibetanus)、长毛亚种(喜峰黑熊)(S.t.laniger)、四川亚种(S.t.mupinensis)、台湾亚种(S.t.formosanus)和东北亚种(S.t.ussuricus)。黑熊已被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Ⅰ类保护动物,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种,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1 监测地点概况

研究地点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5′~108°24′、北纬26°15′~26°32′,总面积72万hm2。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山麓年平均温度为14℃~16℃,7月为23℃~25.5℃,1月为4℃~6℃;山腰平均温度为11.7℃,7月为20.5℃,1月为1.3℃;山顶年平均温度为9.2℃,7月为17.6℃,1月为-0.8℃。该地区凭借独特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特征,蕴藏着多种珍稀动植物,拥有以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珍稀植物为主的中亚热带珍稀树种群落、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及其森林生态系统[1-3]。保护区已经鉴定的动物有53目280科2 239种。其中,兽类有8目23科53属67种,鸟类有14目31科154种。有国家级保护物种Ⅰ级4种、Ⅱ级31种及110余种珍稀濒危物种;种子植物达1 962余种,受保护的珍稀植物有2 239余种,如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异型玉叶金花(Mussaenda anomala Li)、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翠柏(Calocedrus macrolepis)、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 柔 毛 油 杉(Keteleeria pubescens)、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闽 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 厚朴(M.officinalis subsp.Officinalis)等。

2 监测方法

笔者长期在保护区工作,根据日常收集的资料与向周围群众尤其是猎户的访问调查所掌握的黑熊分布活动情况,采取人为机械选点布设法,在保护区交密管理站辖区、西江管理站辖区、方祥管理站辖区共布设了20部红外相机[4-6]。每个黑熊活动频繁点布设5部红外相机,每隔50 m左右布设1部。相机固定在离地面50~80 cm的树干上,所用相机像素为1 200万,连续5次拍照最短时间间隔为3 s。采用全天候视频+拍照模式监测,将相机设置在黑熊痕迹(蜂箱、足迹和果树取食痕迹等)较集中的地点,要求相机固定牢固、取景范围宽广合理,同时记录相机放置生境、定位、海拔、坡向等信息,每隔3个月收集数据和更换电池。

3 鉴别特征及分布

3.1 鉴别特征 黑熊体型肥壮,体毛黑亮且长,下颏白色,胸部有明显的“V”字形白斑;头圆颈短,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有5趾,爪尖锐。该物种在我国曾经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西藏尤以藏东南为主,再向周缘延伸,向北可延伸至甘肃南部的斑马、玉树和囊谦等县林区;向东南延伸至云南西部和南部高山深谷林区;向东北延伸至川西北。雷山仅在文献上有记录,本次研究属首次拍摄到活体。

3.2 黑熊分布 根据调查和走访发现,雷公山保护区的黑熊分布区海拔均在1 000~1 600 m,地势比较平缓,峰峦起伏,形成石缝、石洞及向阳的坡面。监测显示黑熊出现在雷公山石灰河、脚尧、雀鸟片区,同时在七里冲也发现黑熊踪迹。

4 发现信息

2018年1月,笔者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黑熊野外监测调查时,利用红外相机与民间走访相结合,先后在区内拍摄到一种类似黑熊的动物,如图1、图2所示,经专家鉴定和资料查询,确认拍摄到的动物为黑熊,具体拍摄信息见表1

图1 石灰河拍到的黑熊

图2 脚尧拍到的黑熊

表1 红外相机拍摄的黑熊信息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到,当地的居民近年来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发现过该物种偷食蜂蜜,但由于其行踪较为隐秘,未拍摄到相关照片,本次利用红外相机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脚尧、石灰河、七里冲等地首次拍摄到该物种的活体,为了解该物种的活动规律和划定分布区域提供了重要信息。

5.2 建议

5.2.1 加大黑熊资源的监测力度 黑熊的适应能力较强,白天、黑夜均有活动,且为杂食,只要没有天敌,恢复自然种群比较容易。保护区管理者应对辖区内的黑熊资源定期进行科研监测,以掌握黑熊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科决策者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

5.2.2 加强对黑熊资源的调查 目前已拍摄到黑熊活体,但是还不知道黑熊的生存环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以及保护区内的黑熊数量。因此有必要对雷公山保护区的黑熊进行一次全面的专项调查,以便掌握黑熊资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黑熊栖息环境的状况和变化情况,对区内黑熊资源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以保护。

5.2.3 坚决制止滥捕乱猎行为 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保护黑熊的意识,在区内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活动,同时普及法制观念,要坚持制止并打击滥捕乱猎行为。

猜你喜欢
亚种管理站辖区
亚沉茶渍亚洲亚种Lecanora subimmersa subsp. asiatica Zahlbr.的订正研究
珍稀蝴蝶的亚种分类问题及保护意义:以喙凤蝶属为例
盘羊新亚种
——和田盘羊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的快速区分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托起救助之责 谱写青春赞歌——记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许帅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