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推双创专创融合促发展

2020-09-28 07:01吴勇军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双创大赛

吴勇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开始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后成立了学校虢之源创业孵化基地和虢之源众创空间,并依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国有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实施市场化运营。目前,创业孵化基地现已建设为河南省教育厅省级众创空间立项单位、河南省科技厅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单位,于去年与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中科创新创业学院”。经过5年的建设,现已扶持创业大学生500人以上,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3000个以上,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50个左右;依托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创业政策讲座40场左右,吸引大学生 4000人次左右参加。

校企合作共建,搭建高质量创新创业工作平台

1.提质赋能之需要

围绕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校确定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条工作主线,加快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人才培养的“质量观”,学校有两个视角:一是国家要求,要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提质创优、增值赋能,培养大批创业型人才,推动就业、促进就业。二是社会需要,要坚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实践探索之问题

为此,学校注重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创新创业带动内涵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深入开展。学校很早开始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从2013年就开始举办创新创意大赛,随后建设了三门峡市众创空间暨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大学科技园、三门峡虢之源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创新创业协会、学研社等……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很多问题和瓶颈。我们发现,仅靠学校自身单打独斗不够专业,市场调研并不精准,行业对接不够紧密,产教融合难以深入。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与产业融合,与行业对接,与企业接轨。

3.校企合作之成果

经过多方考察、多次洽谈,学校于2019年3月1日与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中科创新创业学院”,联合成立“第一届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和“中科创新创业学院领导机构”,中科创大选派两位专家常驻学校开展工作。2019年12月,学校和北京中科创大联合承办第六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由学校发起,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倡议并邀请黄河流域九省区部分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黄河流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现已有31家会员单位,联盟将通过开展师资培训、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推广交流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课程共建为主要任务,共谋产教融合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搭建了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工作平台。构建了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了校、院、班三级创新创业工作学生组织;开设了整合“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的双创课程;组建双创实验班、双创精英班、专创融合优才班,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课融合”的探索;实施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工程,以大赛为引领,实施项目化运作,推进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等。

经过一年来的合作,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基本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已经搭建,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已经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成果已经显现。学校创业项目在第五届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国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上,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并获优秀组织奖;在三门峡市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全市唯一1个一等奖;学校博士团队项目“以微流芯片优化癌症化疗方案”获2019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第一名,入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200强,入围“中原最具投资价值项目”20强。取得的这些成绩,充分证明了创新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永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产教研城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深入思考新问题

學校在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发现,学校取得的成绩,都是“点”上的成绩,受众面还很窄、受益人还很少,只是部分学生获得教育。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一定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养,提升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系统建构成体系

学校在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时,思考的逻辑视角是:不拘泥于“点”,而是进行系统设计,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即:“一平台四保障两培养一目标”创新创业工作体系。通过推进课程双创、开设双创课程、双创专业试点、双创选修课程、科研双创结合、双创学生社团、双创大赛引领、创业孵化实践“八项提升工程”,阶段层次结合,纵横协同联动,实施项目运作,达到系统推进。

3.八项提升抓落实

(1)推进课程双创

所有课程都要体现双创元素,所有课程都要培养双创精神、双创意识和双创品质。要在课程改革中体现课程双创,通过每一门课程的改革来推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2)开设双创课程

针对全校所有学生开设“双创必修课”;对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提升。通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普惠性课程,加大创新创业比重,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职业生涯全过程,为后续的专业创新课程打下基础。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意识。

(3)双创专业试点

选取两个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培养计划按照双创来设计(专创融合)。尝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三课融合”,构建专创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信息传媒学院的网络安全专业和大数据专业,成立“优才班”,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改造和重构,深入实施专创融合。新生入学后,采用申请-考核制组班,按照《新版优才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从课程、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

(4)双创选修课程

面向有兴趣的部分学生开设双创选修课,提升双创能力。针对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在第二至第四学期开办“实验班”,采用申请-面试方式选拔学生。“实验班”共计开设90个学时专项培训课程,分创业项目生成、创业项目实践、创业项目孵化三个阶段分布在三个学期,从0到1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由学校与中科创大在疫情期间联合推出的“创业致胜”在线系列课程,聘请国内知名创新创业专家学者进行线上直播,每周一期,现已经成功播出12期,学校已有15000余人参与学习。

(5)科研双创结合

充分利用二级学院的协同创新中心、大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企业技术中心等资源,重点培育有孵化潜力的创新创业类项目,支持大师团队、博士团队、教授团队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研与双创有机结合。工作室借鉴研究生“导师制”模式,每年选拔具有双创潜能的学生进入,全程参与项目调研、论证、设计与实施,快速延伸专业知识,促进“专业+创业”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使其产生项目。

(6)双创学生社团

在全校成立校级创新创业协会,各院部成立院部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创客空间和专业学研社,鼓励各专业成立兴趣小组。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举办或支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为大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舞台、搭建平台。

(7)双创大赛引领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原则,将项目产出的数量与质量,项目在各级大赛中的获奖情况,作为评价双创教学效果的手段。学校根据双创教育各个教学实施路径布置形成创业项目的工作任务,以出项目带动教学。学校形成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事选培模式,对应教育部“互联网+”大赛、团中央“挑战杯”大赛、科技部双创大赛、工信部“移动互联”和“创客中国”大赛等,实现大赛引领。

(8)创业孵化实践

在高年级学生中遴选一批学生,支持一批项目开展创业孵化实践。学校将已建设好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鼓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策划,经学生自主申报、学校考核,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优秀项目,优先为学生创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资金支持、专业技术指导和企业孵化服务。

释放多方动能,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学校“一平台四保障两培养一目标”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是基于系统思维的一种系统设计。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效果很好。但是,在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又成为一个新问题。因此,要构建创新创业工作保障体系,通过组织保障、师资保障、资金保障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环境。

1.组织保障

中科双创学院按照“育人为本、先行先试、开放创新、服务全局”的原则谋划创新创业工作,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与发展任务;在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各二级院部均成立“院部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院部专业主任组成,明确院部一名青年教师作为专职联络员,全权负责与中科双创学院的业务对接;完善校级创新创业协会职能与分工,其业务指导由中科双创学院负责。

2.师资保障

(1)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創业教育要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结合、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开设创业教育类公共课程。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融入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中,统一由教务处管理。每个院部至少确定一名教师或辅导员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教师经培训后可兼职创业教育教学。

(2)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在全校择优确定8名教师为学校第一批校内创业导师,聘请4名校外专家作为第一批校外创业导师,并授予创业导师证书,为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与指导服务。

(3)提升创业导师素质。3年来,先后5次,共选派12名创业导师外出学习提升,分别赴厦门、北京等地参加创业咨询师强化培训,不断提升创业导师素质,已有4人获得二级创业咨询师资格证书。

(4)提高创业导师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吸收合作企业专家充实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指导模式。引入北京中科创业导师千导计划,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大赛评审聘请创业知名专家入校全程参与,开展导师面对面、一对一辅导,组织项目进企业、下工厂、进车间等交流和调研活动,全面提高导师水平。

3.经费保障

学校大力支持中科双创学院工作,在资金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如,为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细则》,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搭建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健全创新创业工作评价机制;为加大对本院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全方位支持学生创业实践。

4.制度保障

学校先后出台各类创新创业制度40余项,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创业工作制度体系,形成了制度汇编。如,为规范创新创业活动,出台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双创学院总体工作思路和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今后的工作与任务;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及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出台了《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实施办法》,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实施创新创业经营实践等予以学分认定,对超出的学分可以进行学分转换;为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出台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双创实施意见》等。通过系列制度的出台,健全了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作者系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责编:思 源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双创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说谎大赛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