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作家改稿逸事

2020-09-30 01:44张雨河北石家庄
课外语文 2020年26期
关键词:清样散文家原稿

⊙张雨(河北石家庄)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只有精益求精的作品,才能称得上佳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起初写的文章也不好,后来看到唐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写的文章,原稿改得一塌糊涂,才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他写文章就十分注意修改,有时原稿竟然改得一字不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才拿给别人看。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经再三修改,原稿中一句有数十字,经再三修改,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简洁明快,成为文坛一段佳话。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是他逝世的前两天创作的。当时,他生命垂危,但坚持写作,并以惊人的毅力反复修改。在这篇文稿上,经他修改的笔迹达63处之多,其中删改38处,增加25处。

散文家杨朔的《雪浪花》只有3000字,却改动了200多处,只有50句未改。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作态度极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每篇作品,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他写过一篇《破坏地狱和建立地狱》的文章,手稿一共有400多页,上面涂满了修改的笔迹,最后发表时只有70页。他的小说《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手稿有800页,发表时只剩下了5页。他写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时仅开头就改过12次,最后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充满生活哲理的名言。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谨,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有一个习惯,一张稿纸只写第一行,其余是留着作修改用的。

由此可见,这些名家之所以能写出流传百世的好文章,是因为他们“文章不厌千回改”的结果。这正所谓“妙文千改”“千锤百炼出华章”。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总之,几千年的写作史,也就是一部文章的修改史。

猜你喜欢
清样散文家原稿
清样主要校对项目
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
无与比肩的散文家、美国文学偶像琼·狄迪恩去世,享年87岁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清样主要校对项目
清样主要校对项目
清样主要校对项目
第10届河北散文名作奖颁奖典礼暨百名散文家走进馆陶大型采风活动合影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订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