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长城沿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20-10-09 10:10李珍梅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长城旅游资源

李珍梅

(山西大同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对精神的需求不断上升。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因为城市生活的喧闹、城市环境的恶化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更向往乡村安静的田园生活,想忙里偷闲感受一下大自然天然的纯粹,如花香、鸟语、森林、小溪,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放松一下身心。乡村旅游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当下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交通通信设施的发达,更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保障。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无定论。笔者认同这种说法:“乡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相对应的旅游形式,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1]

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当下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发展长城沿线的乡村旅游,长城本体以及那些关、隘、堡、墩、口是可利用的主要宝贵资源,既可以宣传长城各段的特点,也能系统展示长城文化的历史、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关系的深厚内涵。本文就大同长城沿线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探究,敬请专家斧正。

一、大同长城沿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条件

(一)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位置优越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优势之一。大同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是山西北方之门户,全省之屏障,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北接中国对蒙古国最大口岸二连浩特市,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距离首都北京不足350千米,距离省会太原约280千米,距离呼和浩特249千米,距离张家口约210千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2]。受大同内、外长城护佑,历史上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交通四通八达

大同是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建有四个长途汽车站,即长途客运南站、北站,新平旺站和新南站,108、109、208、209国道,宣大、大运、得大、大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大张、大运、大准、大塘等10多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铁路方面,大同火车站是京包线、北同蒲线、云冈支线的交会点,是贯通华北、沟通西北和山西的重要枢纽站,每日有多趟列车开往太原、北京、杭州、包头、沈阳等国内大中城市;2019年新开通的大同南站高铁站,大大缩短了大同到张家口、北京、天津的距离。大同云冈机场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长治、广州、深圳等多条线路。特别是2017年以来大同市还启动建设了全长250千米的长城一号公路,该公路从天镇到左云,贯通了大同市境内的长城,2019年10月15日长城一号公路首批建成路段已经投入运行,这使得大同长城旅游更加便利。

(三)旅游资源丰富

大同有2 400多年的发展史,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北魏、辽金和明清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于当下注重文化内涵的游客而言,这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优势。下面,笔者把大同长城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概括、分类:

表1 大同长城旅游资源一览表

(四)省、市政策支持

2017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决议将重点打造以“黄河、长城、太行”为支撑的三大旅游板块。2018年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关键是要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由此,对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就上升到山西省经济转型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2020年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反复强调要以“三大品牌建设年”为主题,国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紧扣“安顺成特需愉”六字要诀,抓好规划设计、项目建设、景区打造等重点工作,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山西省政府报告强调要全力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建设,2020年山西省两会报告又强调要做强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大同作为山西省内长城遗址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山西重点规划建设的城市之一。2020年大同市政府两会报告把“加快建设长城1号国家风景道”放到文旅产业的首位,并且把乡村振兴列为年度十大工程之一。省、市政府的政策为发展长城乡村旅游提供了契机。

二、大同长城文化带旅游业开发思路

在大同市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拟以大同长城为轴线,以长城公路链接起来的各村庄为节点,整合长城遗产、景观环境(包括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建立各要素的协作关联,打造几条地域特色浓厚,民族特色鲜明,集科学性、民俗性、乡土性、知识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

(一)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长城沿线乡村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同长城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其要按均衡性原则开发。也就是说,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好长城资源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好长城资源发展旅游。因此,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严控长城沿线村庄盲目开发长城旅游的情况发生。

(二)突出亮点,彰显特色

独特性原则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力图反映当地独特的文化。大同长城分布跨越数个县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时,要按照突出亮点,彰显特色的要求,同中求异,避免模仿效应,突出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力求形成“游大同长城、赏古堡风情、品边塞文化”的风格和独特的文化景观。

(三)挖掘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

目前,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旅游方式。大同长城沿线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打好历史文化旅游这张牌,在深度挖掘大同长城所具有的文化潜力的同时,更应注重旅游开发的综合性。建构由建筑空间、当代艺术、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乡村生态有机结合的文创产业基地,推动旅游与现代农业建设、互联网+的建设、服务质量建设、农村宜居生态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形成经济与生态、城市与乡村、文化产业与转型发展的良好互动局面,实现传统与现代共存,文化与旅游并重,精英与大众互动,精神与物质双赢的格局,营造城乡生产、发展和消费模式等广泛变革的全域旅游。

三、打造大同长城沿线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

据调查,大同长城沿线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村庄不低于几十座,如平远头村、水磨口村,守口堡村、镇边堡村,镇川口、得胜村,宁鲁堡村、八台子村等等,这些村庄从东到西分布于天镇,阳高,新荣,左云四县区,发展、振兴和提升长城沿线这些村庄,使其成为长城文化的代言人和活载体,既是发展长城旅游的需要,也是丰富长城旅游产品供给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长城沿线乡村旅游应当强调长城文化的集聚,而不是旅游者的全线旅游。全线全程的旅游只是少数人的特种旅游,不需要供给安排。未来的长城旅游需要的是在丰富和多元的产品供给中,让游客可以即时组装组合,灵活安排空间和时间,突出“多次”“分段”、

“自主”“自由”的特征。长城旅游发展不应该越来越紧密地内化成一个项目、一条线路,而应当朝一个主题,多组特色和多个组团的方向去发展。大同长城全长500多千米,对其保护利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择其重点,有效聚焦。笔者认为,大同长城沿线乡村旅游可以重点打造四条线路:

(一)天镇线:平远头村——新平堡村——保平堡村——李二口村——水磨口村

天镇县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3]之称。历史上,天镇所辖地域一直是汉民族与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相争相融的地方,沙梁坡汉墓群[4]是汉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或是开疆拓地将校伤亡的印证。天镇有汉长城、北魏长城,比较完整的是明代外长城遗址。这是天镇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因此,天镇县发展旅游一定要突出军事体验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发展这条线路的乡村旅游,一定要精心设计村容村貌,每个村庄都应设计成军堡形状,还要体现出“险要”型、“易守难攻”型、居高临下型、诱敌深入型等多种模式,要为游客设计提供多层次住宿,还要充分利用天镇县小杂粮丰富的特点,多研做美食美味,吸引游客。当然,也可充分利用久远古墓群和险峻长城资源,建设研学营地和摄影绘画写生基地,吸引游客来此摄影写生、掠奇揽胜。将乡村旅游与考古研学旅游、摄影绘画写生旅游捆绑式发展,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二)阳高线:正门堡村——虎头山村——乳头山村——守口堡村——正边堡村

涵养乡愁情怀,让游客获得“可带走的记忆”,有助于乡村旅游发展。但必须根据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设计旅游产品,切忌盲目跟风。阳高县有“三晋杏乡”之称,阳高县的“二人台”已有近200年历史,阳高县的温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阳高县少体校还曾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8年,阳高县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等等。这些都是阳高县发展旅游和经济宝贵的资源。笔者认为这条线路的村庄应多打造突出健康疗养、娱乐休闲特点的“长城人家”,建设国内外知名的健康疗养基地、休闲娱乐小镇,并强化乡村旅游有效体验,使游客感知田园里的乡愁滋味,提炼让游客可感知的文化符号,满足游客的游、购、娱,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新荣区线:镇川堡村——宏赐堡村——德胜堡村——拒墙堡村——助马堡村

新荣区,位于大同市境西北部。北靠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县交界,素有“大同后花园”之说。这里有很多红色文化遗址,如贺龙指挥部遗址,有西大同县六区区公所旧址,有侵华日军石墨加工厂旧址,有镇川革命烈士墓,有张登峰、郭北宸、张维扬等烈士故居、烈士墓,等等。2019年4月,新荣区还在拒门堡村左右凉丰工作团驻地遗址打造了“红色革命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这条线路应深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系列红色革命历史为素材的红色户外拓展基地。这些基地还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开辟红色大讲堂、红色主题野外拓展、射击体验、丛林挑战等项目,以及各类乡村采摘活动,吸引游客前去体验,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浸润,传承好发扬好长城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能让外地游客在大同旅游时,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大同的风土人情,体验到塞北长城的特色文化。

(四)左云线:保安堡——威鲁堡村(月花池村)——摩天岭——宁鲁堡(八台子寸)村——镇宁口村(空心箭楼)

左云县历史悠久,十几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生活。因历史上一直处于特殊地理环境,长城及其边、堡、墩、寨等边塞文化遗迹遍布,是历史军事文化、商贸流通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和边塞风情文化的凸显地域。风景优美的五路山下的红砂岩古栈道是著名的西口古道、商贸通道、军事要道、西巡官道与昭君出塞之道;为了避免与上述区县同质化发展乡村旅游,笔者建议这条线路的村庄应大力打造兼具塞外和内陆浓郁特色的商贸基地。要创品牌,要加大开发力度,各基地的房车营地、水果采摘、健康疗养、休闲垂钓、溜冰滑雪、冰雪雕刻、民间音乐、曲艺杂技、摄影绘画、服饰挂件、美食美味甚至骑车跑马等旅游项目齐全,或聚集展示,或因地制宜,分散设置,特色项目按季节开设。总之,要连点成线,连片成区,形成长廊,吸引游客。

四、大同长城沿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

大同长城沿线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首先,有助于长城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沿线村庄的旅游资源会得到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资源更加优化,保持长城沿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长城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有助于长城沿线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因为游客是以观光、娱乐、吃住、购物以及快乐式学习等核心因素为主要目的而旅游的,长城沿线村庄的居民一则可以为其提供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再则可以把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包装,或通过现代科技深度加工,使其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出售。这样,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成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旅游业紧密结合,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优化了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长城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守护长城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