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位一体”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2020-10-09 10:47汤浩源熊振倜
现代交际 2020年15期
关键词:模拟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汤浩源 熊振倜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逐渐普及,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学生变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坚力量,在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以缓解我国高职教育中创业教育方面缺乏系统指导、系统体系的问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很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方面缺乏经验,因此需要在学校获得相关的理论指导、实践经验等。紧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潮流,提出“三位一体”高职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思维,从创业理论、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出发,构建系统的体系,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方面的信心。

关键词:创业教育“三位一体”模式 模拟 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009-02

何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顾名思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就是为了缓解目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通过对大学生的意识、思维、技能等素养进行培养,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创业技能的人才,因此,仅仅依靠单独的一门学科是不足以支撑的,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和实践方面的融入,也少不了政府、社会、学校的协同配合。在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时,要加强创业教育方面内容与学生专业教育的课程之间的融合,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理论方面的教育指导;要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模拟创业的形式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要加强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相关性,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未来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也就是说,从创业理论、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个方面出发开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高职院校构建“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的背景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的不断普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发明显。在就业人员激增、社会有效需求滞后的环境下,传统的人才市场求职这一就业模式,在现今略显后继乏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是目前就业瓶颈的重要突破口。“就业”“创业”两相对比,“创业”体现的是更高的层次,在现今环境下,“创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发凸显。高职院校可以是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摇篮,也可以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优秀的创业型人才的培训基地。此外,创业不仅可以满足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就业需求,还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能够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基础,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的企业。

二、高职院校构建“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遇到的障碍

目前,很多院校开始重视创业教育,把其纳入学生课程教育体系,我国创业教育也取得一些成果,但在构建创业教育模式中仍存在一些阻碍。

1.创业教育体制不完善

虽然不少高职院校会开设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但是对这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参与热情不高,缺乏积极性;院校方面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创业课程多以第二课堂的形式铺开,专业教育难以融入,学生创业项目与专业教育内容脱节,难以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指导体系。

2.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很容易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实践环节匮乏。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投入上,缺乏符合相应条件的实践设备和实践场所,创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创业实践活动还需要必要的资金,资金的缺少使得创业实践活动难以开展。目前毕业生的创业实践资金主要来源还是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资助。总体而言,资金量并不多,而且有门槛,毕业生很难获得。当前环境下,毕业生的创业实践活动还未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之路走得艰辛。

三、构建“三位一体”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构建“三位一体”高职创业教育模式意义不同寻常,从任何层面出发都有极其正面的作用。

1.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在创业方面需要具备的各项基础技能,比如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使大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入的认知,加深理解,提升能力,使其能真正地开展创业活动。

2.创业教育提升院校品牌价值

院校是理论家的温床,是科学家的孵化器,同时也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的场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而创业就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多,那么院校的就业率就会有所提升。高职院校通过学生的创业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院校的品牌价值。

3.创业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创业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目前就业难的大环境下,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构建“三位一体”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策略

“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加深对创业基本理论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时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的形成。

1.创业理论课程为学生夯实创业基础

高职院校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在课程中增设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必要的。学生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础就是要创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综合素质的展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运用及驾驭能力,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一系列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需要教授给学生创业所需储备的大量的知识。

2.提高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参加创业课程培训,还可以召开学术经验交流会。对高职院校的教师采取鼓励政策,鼓励教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贯彻和渗透创业教育的精神与思想。在創业课程的内容安排上,运用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帮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借鉴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精神等,还可以从创业失败者身上吸取教训,使得课程教育更具有操作性、更能直面生活、更贴近实际,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大学生在创业时掌握新思路,在创业方面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格局。

五、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创业实践体系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符合市场要素的创业实践活动平台,是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考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园的创建,营造创业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开展创业活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建立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创业融资、技术咨询服务等。条件不足的高职院校可以与产业园区进行合作,让学生去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实现校企合作,通过平台的搭建,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要顺利实施“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是,创业教育的各方面保障需要配备到位,比如政策制度、组织机构、师资配備等。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有赖于高职院校自身建立起符合院校实际需求、具有全方位保障功能的机制。

1.注重组织机构的建设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需要多部门的配合,这不是某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可以建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这是建设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一个好方法,确定好牵头的部门及院系,明确分工,各部门协作开展好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2.政策制度的完善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要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以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首先,高职院校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大学生孵化园、双创园等。

3.加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创业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水平制约着创业教育成效,因此,培养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首先,利用高职院校的学科优势整合资源,挑选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培养一支优秀、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其次,可以联系社会上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给学生讲解他们的创业经验,形成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吴蔚平.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设想[J].成人教育,2009,29(9):70-71.

[2]李凌云,夏艳洁,盛江华.基于培养独立创业人才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31-32.

[3]熊振倜,汤浩源.试谈“三位一体”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8):126-127.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模拟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一个高分子模拟计算网格的作业管理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浅析柔道运动员的模拟实战训练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虚拟机局域网组建技术应用初探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