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思考

2020-10-09 10:09刘捷王智芹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化人才培养

刘捷 王智芹

摘要:职业化是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古籍修复工作面临的困境使得推动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如要有一定的古籍修复市场、严格的职业资格认定机制、规范化的古籍修复人才教育体系、专业性的社会组织、较高的社会吸引力和认同度等。通过对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的内涵、职业化发展可能性的分析,提出了推动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对策,以期推动古籍修复行业迎来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古籍修复;职业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58

杜伟生(2008)认为,目前全国各公藏单位至少收藏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 000万册[1]。与之相对的是当前我国古籍修复力量非常薄弱,按照现在的修复力量和速度,很难完成这项“与时间赛跑的”工程。值得庆幸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开展古籍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推动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作为缓解当前古籍修复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要实现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规范化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 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的内涵和条件

1.1 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内涵

众所周知,一种社会活动之所以会被认为是一种职业,最根本的是由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要不断发展并多样化,社会分工不断加剧,职业化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剧。如果某些专门的社会活动(或社会劳动)逐渐成为拥有独特的技术、专门的服务对象、共同的标准的职业活动,在满足人类需要和社会分工体系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也就预示着这些新的职业的诞生。尤其是当这种社会服务活动(或社会劳动)被社会认可并得到發展的时候,也就开始了职业化的过程[2]。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就是指在满足当前我国古籍修复需要基础上,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求具有古籍修复相关技能的人群,以相应的社会组织为依托,按照一定的职业标准,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通过发挥其专业技能,达成古籍修复的目标、实现其专业理念和人生价值。

1.2 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古籍修复这一职业是由具有古籍修复愿望的人自我选择的,具有自主性,并能够充分就业、自由流动。第二,实现古籍修复职业化要有一定的古籍修复市场。第三,从事古籍修复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取得社会平均收益。第四,从事古籍修复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得到公正的社会待遇。

1.3 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古籍修复这一职业社会认可度不高。古籍修复是一项手工技术活,当前我国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知识文化程度一般不高,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由此导致国人普遍对古籍修复具有传统的偏见,认为基于手工技术的缝缝补补难登大雅之堂,没有前途。

第二,古籍修复工作吸引力小。古籍修复是一项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工作,枯燥、单调,而且多手工操作,速度慢,修复时间长,工作人员的价值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由于古籍修复长期不受重视,这一工作的工资待遇也不高,导致古籍修复工作的吸引力不大。这也是阻碍古籍修复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古籍修复教育水平低。当前我国古籍修复专业教育水平偏低,主要以大专、中专教育为主,不能满足古籍修复工作对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这也制约了古籍修复职业化。

2 实现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可能性分析

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是改善我国古籍修复工作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其具备发展的可能性。

2.1 我国具有实现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市场

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收藏的古籍中超过1 000万册的古籍存在着残破现象,其中由于保管条件、使用中自然损毁等原因,需要修复古籍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与古籍破损的速度相比,古籍修复的速度相对来说较慢,修复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古籍修复力量相对乏力。如中国古籍保护网(http://www.nlc.cn/pcab/gjxf/)数据显示,目前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专职古籍修复师仅有133人,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修复师32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修复师12人。这些修复师不仅承担着所在古籍修复中心的古籍修复工作,还要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统筹组织下,通过分工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进行修复。为缓解这一矛盾,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各种教育来培养修复人才。目前我国各大中专院校开设古籍修复相关专业的院校有50余所,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各省古籍修复中心每年也都举办各种古籍修复人才培训班,同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还积极推动在高校设立古籍保护专业和人才培训基地。

从理论上来看,这些人才培养措施可以缓解古籍修复人才紧缺的局面,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传统的对古籍修复工作的偏见,如职称评定制度不完善、工资待遇低、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等导致大部分学校培养出来的修复人才流失。许多古籍藏书单位不能配备相应的古籍修复室,导致参加过古籍修复培训的学员回原单位后不能及时从事古籍修复工作,所学内容逐渐遗忘、生疏,造成培训资源浪费。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古籍修复人才紧缺、修复力量薄弱的困境依旧没有得到缓解。待修复古籍数量庞大和修复人才紧缺的矛盾,是促进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2.2 公藏机构与民间修复公司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古籍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大多数古籍收藏在图书馆、博物馆、寺庙等公共藏书机构,国家承担着修复古籍的主要任务。然而修复古籍是个手艺活儿,绝大多数修复人手艺高学历低,使很多公藏单位无法解决他们的编制、职称、待遇等问题,导致我国公共藏书机构中具有修复能力的人才十分紧缺。与此同时,在民间存在着大量的古籍修复公司,如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南京中友古籍图书保护修复中心等,这些民营修复公司有很多具备修复古籍的资历,同时在人才引入方面设定门槛较低,吸引了很多低学历古籍修复专业的毕业生和技艺精湛的民间修复艺人。但由于古籍多藏于公藏机构,他们面临的修复业务量少、盈利低等生存问题,这就催生了民间修复机构与公藏单位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当然,基于古籍的不可再生的特性,只有在一切制度都健全的情况下,才可以推动两者之间的合作。

2.3 推动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

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已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相关制度,为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01年3月26日,文化部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WH/T 14-2001)。2006年,经过对之前版本的补充,颁布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WH/T 23-2006)。2008年,根据现实需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颁布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GB/T21712—2008),并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几经修改,《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不断完善和成熟,主要从古籍修复术语和定义、古籍装订、质量要求等13个方面对古籍修复工作进行了规定,为古籍修复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参考标准。

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制定《图书资料业务人员(文献修复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文献修复师职业标准》)于2004年7月2日起试行,主要对文献修复师的职业活动范围、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 2005年文化部委托全国9家大型图书馆合作完成了《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任职资格》草案,以《文献修复师职业标准》为基准,主要是对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的准入制度加以规范,同时依据《古籍定级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等对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考核指标进行规范,旨在保证古籍修复人员的素质和质量。

2.4 古籍修复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古籍修复职业准入制度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并形成了欧洲保护师——修复师组织联盟(简称E.C.C.O),这个联盟致力于从实务、科学和文化层面发展和促進文化遗产保护师(修复师)这一职业。目前该联盟的会员已超过5 000名[4]。特别是在法国,古籍保护与人才培养计划属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人才的一部分,法国的专业古籍修复师职业已有50年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国的保护师(修复师)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职业,而古籍保护师(修复师)是其中的一个专门类别,并正在发展为一个独立的职业[5]。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和修复行业与国外的交流日渐频繁,先进的修复理念与技术也被逐步引入。受此影响,我国古籍修复人员的知识结构正在逐步改善,古籍修复工作与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也要求我国古籍修复工作要实现职业化发展,就必须实现与世界各国进行执业资格互认,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古籍修复工作执业资格制度。

3 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条件

1964年哈罗德·威伦斯基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员职业化”的文章。他认为职业化应具备五个主要因素,一是要拥有一定数量、全日制的从业人员;二是需建立旨在培训从业人员的专门学校;三是要成立职业组织;四是应寻求诸如皇家特许或其他形式的法律保护;五是须制定职业道德。以上述五个因素作为参考,我国古籍修复工作要实现职业化发展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3.1 成立古籍修复职业化发展组织

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成立管理古籍修复工作的专门组织,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来组织、协调、指导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的具体工作。比如,由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同时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古籍修复行业协会,同时逐步分阶段的组建省级古籍修复协会,为行业发展提供组织基础。该协会在职能上需承担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古籍修复工作原则和古籍修复师资质认证考试制度,完善古籍修复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还要承担为古籍修复市场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此外,还要对新兴古籍修复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对公司技术水平、工作环境、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考察和限定。

3.2 建立古籍修复工作职业道德规范

古籍修复师职业道德是保证古籍修复工作有效运行的基础。由于古籍修复工作直接的对象是古籍,要对古籍所有者、古籍和社会负责,由此决定了古籍修复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更加规范和健全,从而起到对古籍修复师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当前,我国古籍修复师的职业道德在《文献修复师职业标准》中已经提及,主要从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和职业守则两方面进行了规定,距成熟的古籍修复职业道德规范还有较大的差距。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古籍修复工作的特点,我国古籍修复师职业道德规范还应从古籍修复师的权利和义务,古籍修复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道德裁决等方面加以完善。此外,古籍修复师道德规范还应强调古籍修复师要具备职业品德和良好的业务能力,通过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职业道德的权威性,最终为我国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3.3 建立健全古籍修复相关法律法规

古籍修复工作关乎公共利益,其修复活动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当前的适用法律有《民法典》《文物法》《刑法》等,但由于古籍修复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比如补充完善古籍修复过程中造成的古籍二次破坏责任追究责任制,对古籍修复过程中产生的“保护性破坏”或“善意的破坏”进行处罚,从而起到对古籍修复师及其工作进行约束与监督的作用;颁布古籍修复师的相关条例,对古籍修复师资格、古籍修复师行业协会的设立以及业务范围做出规定,从法律角度对古籍修复师行业的性质、地位加以明确。制定民间修复机构资格认证相关条例,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民间修复机构的修复资格进行确认。同时要根据古籍修复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法律,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古籍修复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3.4 加强公藏单位与民间修复机构的合作

古籍收藏机构需要灵活处理古籍修复工作的规划问题,通过将部分古籍修复业务外包,充分利用社会古籍修复力量实现古籍修复工作的社会化合作,促进全国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公藏单位与民间修复机构还要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古籍修复行业协会的作用,比如,古籍修复人才通过行业协会与公藏单位建立联系,行业协会根据需要安排相应级别的修复人员到相应单位进行古籍修复。

4 結语

当前,推动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我国的古籍修复职业化发展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职业化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提高古籍修复师的社会地位,增加古籍修复工作的吸引力,复合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都需要逐步解决。我们相信,随着古籍修复工作职业化的深入发展,逐步开放古籍修复的大门,激发古籍修复工作的活力,将古籍修复工作推向社会化、市场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古籍、保护古籍和利用古籍,古籍修复工作的困境必将得到扭转。

参考文献

[1] 耿兴岩.国内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图书馆界,2017(2):34-38.

[2] 尹保华.社会工作职业化概念解读[J].社会工作,2008(8):18-20.

[3] 钟小宇,钟东.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需求与古籍修复人才就业需求[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110-116,86.

[4] E.C.C.O.European Confederation of Conservator-Restorers' Organisations. E.C.C.O-Professional Guidelines [EB/OL].[2020-03-01].http://ecco-eu.org/documents/#c45.

[5] 李永,向辉.法国古籍保护工作概况[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9(2):92-95.

作者简介:刘捷(1985-),女,硕士,盐城市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古籍整理、阅读推广。

王智芹(1986-),女,硕士, 盐城市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政府决策信息参考。

(收稿日期:2020-05-27 责任编辑:张长安)

Abstract:Profession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mature industry. The plight of the ancient books repairing work in our country make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repairing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repairing should have the corresponding condition, such as, certain market for ancient books repairing, strict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 standardized talent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ancient books repairing, profess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higher social attraction and recogni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ancient books repairing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book repair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ncient book repairing industry to usher in a bright future.

Keywords:Ancient Books Repairing; Professionaliz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职业化人才培养
中职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