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20-10-09 10:09李欣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学生

摘要:以CNKI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为数据源,使用文献计量的统计方法,采用CiteSpace等研究工具对2013至2020年的744篇有关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从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发文期刊、热点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梳理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73

1 引言

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随后,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并向其他成员国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提供参照框架[1]。21世纪初,美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等诸多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并把成熟的核心素养模型融入课程体系之中[2]。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 2014 年 4 号文),文件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我国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受到教育界普遍重视[4]。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发布。文件重点参考了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的框架和教育体系的建构[5],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学生品质和能力的核心素养框架,为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框架和方向[6]。高校作为向社会、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大学生具备核心素养成为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7]。

在此背景下,对国内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对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系统梳理和阐述,以明确地把握高校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后续逐步推进核心素养研究奠定基础。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作者以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为基础数据源,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2日,在 CNKI数据库中以主题为“高等教育核心素养”词频或含“高校核心素养”或者以主题为“大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检索,通过对不相关文献进行剔除处理,最终得到文献744篇,其中期刊文献507篇,硕博士论文224篇,会议文献13篇 。

2.2 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掘该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功能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 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8]。本文将744篇文献数据源导入CiteSpace软件,运行节点分别选择“Authors”“institutions”“Keyword”,分别得到图2、图3、图5;在软件中采用 LLR 对数似然比算法提取聚类命名术语,经过过滤修剪后的热点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谱得到图 6。

3 国内研究文献特征分析

3.1 文献年度分布

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根据检索到的发文情况看,自2013年,核心素养才逐渐进入学者的视线[9],总体来说该领域研究应该处于起步并逐渐发展阶段[10]。

探索起步阶段 ( 2014 ― 2015年) 。2014年教育部印刷(教基二 2014年4号文)后,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使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这个研究领域被重视,根据检索结果,自2014年起陆续出现专门研究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但数量不多。

(2)逐步发展阶段(2016—至今)。自2016年9月“中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11],才开启了中国学者研究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热潮,此后开始出现高质量论文,一年产生了33篇文献,到2017年发文数量达到了126篇,相比2016年数量增长了近三倍,两年的时间里,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迅速成长起来。在2017至2019三年的时间里,研究文献年均增幅达到136%。说明我国对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逐渐深入。2019年往后依然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也意味着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将依然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热点之一。文献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

3.2 核心作者分析

對发文作者进行网络合作分析,共得到关键词节点142个,连接线24条,网络密度为 0.0024。统计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仅有蔡清田、王明贤、涂蓓、裴英竹、马琳、付珍、戴静7人。连线作者群之间互引关系十分稀松,研究人员与其他不同学术团队之间关联程度非常弱,绝大多数处于孤立状态,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中心合作网络关系(见图 2)。

在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为台湾中正大学教育学院的蔡清田教授。同时,蔡清田教授也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大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学者之一。2015年,蔡清田教授发表了《大学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功能》一文,以国立中正大学参与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为例,深入论述了大学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角色与功能,特别指出大学可根据所进行的中小学课程发展基础研究[12]。

发文量较多的其他作者,如王明贤、涂蓓、裴英竹、马琳、付珍、戴静等都较早就进入到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是我国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核心力量。发文量并列第三名的裴英竹是近几年来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涌现出的高频作者。裴英竹在 2017-2019 年连续发表了 3 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论文,对积极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3]。在2019年发表的《基于博弈逻辑论视角的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分析》中,运用博弈逻辑相关理论,对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难以落到实处的现象进行分析,他指出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合力才能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14]。

3.3 研究核心机构分析

对发文作者所在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3。共得到154个节点和16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仅为0.0014。由此可以看出,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发文量较多。

不难看出,发文机构合作网络中心度较低。研究机构较多呈现为个体独立成果,缺乏研究团体间的广泛合作,各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少,为数不多的合作局限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学术交流合作活动亟待加强 。

通过对发文作者所在单位进行数据处理整合, 744篇文献的发文作者来自728个不同的单位(一级机构),其中92个机构是师范类院校,占比12.64%,师范类院校共计发文篇数299篇,占所有发文量744篇的40.19%。

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如图4所示,在如图的27个机构中,师范类院校占19所,总占比70.37%。这19所师范类院校发文总数为170篇,占这27所机构总发文量225篇的75.56%。由此看出,师范类院校是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核心机构。师范类院校拥有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众多专业研究团队,这为其在核心素养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所师范类院校总发文量为170篇,博硕士论文126篇,占总发文量的74.12%。其他8所机构总发文量为55篇,其中博硕士论文量为21篇,占比38.18%。由此得出,师范类院校在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论文中,占比例较大的是其本校博硕士研究生论文,博硕士研究生研究此领域的较多。

4 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

4.1 关键词词频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得出关键词频次在7 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如表1。高校核心素养研究领域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名前七的分别为核心素养(476次)、大学生(85次)、高校(33次)、学科核心素养(23次)、培养(23次)、教学设计(16次)、教学策略(16次),在本领域较短的研究期内,表征了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研究热点。

4.2 研究趋势

4.2.1 热点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通常情况下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及主题信息的浓缩体现,研究者可通过关键词从大量信息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关键词出现频次与研究热度成正比[15]。

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根据图5可以看出:①图谱共包含82个关键词节点,143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431。②最大的关键词节点为“核心素养”,其次是“大学生”。

从表1关键词词频、图5关键词共现以及对744篇文献的摘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正逐步从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培养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延伸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模型构建”和“教学改革”及核心素养的学业标准、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2.2 关键词聚类共现时间线图谱分析

在关键词构建知识网络聚类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比施引文献的关键词,通过软件得到图谱如图 6,其中 Modularity=0.5297(一般情况适合进行聚类的Modularity值在 0.4~0.8 之间),Mean Silhouette=0.3243(该值区间取值在 0~1之间,值越高表明同一聚类内相似性越强),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聚类的节点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并通过时间年份演进勾画聚类关聯性。从图中得到5个主要聚类热点,分别是教学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课程设计”和#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贯穿于整个研究时间线,展示了其显著的核心特征,是这个领域学者持续性关注的热点和前沿。在研究期间的中后期,#0“教学策略”及#1“模式”逐渐进入核心素养研究者的视线,并提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研究指导思想。从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聚类群组数量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出现时间集中程度上看,形成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流动与继承脉络。

4.2.3 热点主题归类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表 1、图5、图6可将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近年来的热点主题分为以下3类:

(1)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政策和经验方面的研究,代表关键词包括 “政策”“体系”“标准”等。

对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基础性研究工作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从政策、研究述评、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介绍等方面进行。目前,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的教育政策中均有激励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制度或政策: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16]。 2016 年 9 月 13 日,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等人受教育部委托,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公布了包括三大领域六种素养十八个要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7]。此后,引起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极大关注。 2016 年 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高校立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18]。这些政策为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各地高校、学会组织等也纷纷出台加快核心素养教育的相关政策。

其次,不少学者通过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近几年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获得多角度的启示并提出今后改进建议及完善措施。俞如旺等通过分析我国历年来发布的生物学科标准或教学大纲梳理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发展轨迹,进一步理解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位[19]。于素梅通过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及其要素,试图建构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20]。还有一些学者,如喻平采用大样本问卷,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因素和聚类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总结分析结果得到数学核心素养的两种结构[21]。

此外,国外很多研究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如在国家立法、社会办学的服务理念、校企合作、教育融资等方面。所以,在我国有很多学者通过梳理国外的研究,结合我国发展中的不足,提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建议,如李颜如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反思国际教育界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框架,尝试按照教育本真意义建构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核心素养体系[22];辛涛则在分析美、日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23]。2016年,钟启泉发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一文,从 “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从世界趋势与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产生的若干盲点,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发展的直面挑战与课题[24]。

(2)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培养路径方面的研究,代表关键词包括“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等。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路径问题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难点,也是学者研究的归宿点和落脚点。张应强、张洋磊指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从确定性知识授受向提升知识创新能力转变;推进大学教学组织架构的系统再造;深化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改革;创新课程结构和内容,实现课程综合化[25]。再如杨明慰、王明贤等人“从开发核心课程、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改革评价体制等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26],并收获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围绕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这一主题,研究热情较高,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 4 类:培养路径研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模式探讨;国外研究的经验启示;培养路径的绩效评价、效果评价;教学设计、课程设计体制等。郝建华等指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面临着诸多困境,特别是工科院校,如文化基础差,人文底蕴不丰富;自主发展不均衡,综合能力欠缺;社会参与不高,责任担当较弱等[27]。王俊民对新西兰学科核心素养的呈现和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28],为我国开发学科核心素养框架提供了借鉴。以陈殿兵等学者为代表的研究人员比较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认为课堂教学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总结出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维度、路径方法及评价模式维度,提出了"理论—实践—测评"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29]。

(3)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代表关键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思想政治素养,是大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首要素养, 是核心素养体系的灵魂。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研究主要有:一是核心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研究,如汤修元指出思想政治素养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地位,思想政治起着导向与引领,动力与促进,渗透、整合与协调作用[30]。戴静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31]。其二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路径、策略的研究[32]。

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高频词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比较多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和途径,如周宏菊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素养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三个维度探讨了现实路径[33]。元礼娜指出如何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34]。张立梅认为迫切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有机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中意义重大[35]。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信息可視化软件Citespace,将传统文献研究方法与科学知识图谱相结合,对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作出了全局性的分析,主要得到结论如下:

(1)从发文年度分布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大体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自2015年开始发文量每年都出现新高,而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核心素养教育研究成果的取得具有较强导向作用。

(2)当前,在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没有形成发文核心期刊群,在该领域发文量排名前 4 位的期刊分别是教育现代化(18篇)、当代体育科技(12篇)、课程教育研究(10篇)、智库时代(10篇)。载文期刊分散,没有出现影响力大的载文期刊。

(3)致力于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机构主要包括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些核心机构主要是师范类院校,这些机构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教育工作者,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研究与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在该领域没有形成研究机构间的密切合作,各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少。同时也没有形成核心研究作者群,研究者之间的联系较少,综上可知,研究团体之间以及研究者之间的区域流动、平台跨越与协同合作意识有待改善并需要加强。

(4)通过关键词共现及聚类知识图谱分析可知,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领域可归纳为3 类: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政策和经验方面的研究;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培养路径方面的研究;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政策”“体系”“标准” “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直是关注焦点。通过 CiteSpace的突变词检测,并没有发现有突变词, 上述情况说明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没有变化。同时,通过关键词聚类共现时间线图谱也说明了该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流动与继承脉络。

综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高校作为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承担机构,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引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但诸多数据都显示我国高校在核心素养发展方面与国外很多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很多具体问题,如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标准、发展体制等都亟待解决,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强化对高校核心素养研究领域在政策、人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第二,调动各类院校教师的科研热情,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主要还是师范类高校和院所,而知名高校及普通高校位列其中的较少。

第三,注重核心作者群的培养,并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培育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推动跨地区及平台学者间的合作交流,以形成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明贤,郭萌萌,张文海.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中国建设教育,2019(6):121-125.

[2] 吕君,韩大东.“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韩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J].基础教育2019,16(1):93-1.

[3] 顾世果. 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 2014 年)[EB/OL].[2020-04-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5] 李子建.21世纪技能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趋势与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3):72-76.

[6] 曲亚静,刘腾龙.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国内研究动态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6):30-35.

[7] 付珍. 心理危机预防: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9.

[8]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9] 张娜,谢振安.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9):126-130.

[10] 林中月.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2017.

[1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12] 蔡清田.大学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功能[J].大学(研究版),2015(12):57-67.

[13] 裴英竹.以积极教育理念推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创新理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0):225-226.

[14] 裴英竹.基于博弈逻辑论视角的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21-23.

[15] 罗燕,赵书良,李晓超,等.基于词频统计的文本关键词提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6,36(3):718-725.

[16] 成尚荣. 核心素养:开启素质教育新阶段[N]. 中国教育报,2016-05-18(009).

[17] 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

[18]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19] 俞如旺,胡孟慧.我国百年生物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蕴含核心素养的梳理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1):40-43.

[20] 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4):5-9.

[21] 喻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析取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6):1-6.

[22] 李颜如.建构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中国话语体系[J].江苏高教,2018(9):69-73.

[23]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24]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3-25.

[25] 张应强,张洋磊.从科技发展新趋势看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J].高等教育究,2017,38(12):73-80.

[26] 杨心慰,王明贤.河北省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9):3-4.

[27] 郝建华,王明贤.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213-214,217.

[28] 王俊民.新西兰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变革:课程构建、实施路径与挑战[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6)118-128.

[29] 陈殿兵,杨新晓.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169-173.

[30] 汤修元.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0):29-31.

[31] 戴静.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32] 彭雪.核心素養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施路径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2):141-142.

[33] 陈艺,殷海芳.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1):205.

[34] 周宏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素养体系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5):32-34.

[35] 张立梅,王国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14-16.

作者簡介:李欣(1981-),女,硕士,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信息组织。

(收稿日期:2020-05-11 责任编辑:张长安)

Abstract:Taking CNKI as the data source, using bibliometric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 tools such as CiteSpace, this paper conduc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744 papers o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from aspects of core authors, institutions, published periodicals and hot keywords from the year of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2020. The main content and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Knowledge Map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大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大学生就业趋势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