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2020-10-09 11:03赵婧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作文教学实践

赵婧琢

摘要:创新思维是推动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生的思维方法,在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样形式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主要分析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忽视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具体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做针对性训练,同时教师要不断升华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修养,其中重点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具体实践措施。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思维;实践;思维创造性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9.005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9—0022—04

语文是一门基础型学科,通过基础的语文学习会使学生对其他学科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语文学科也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在语文学科中可以学到各种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知识都隐藏在字里行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并且慢慢培养自己的学养,但是要想学好语文,并且把语文知识熟练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许多学科的冲击之下,许多学生无法在语文学科中投入太多精力,所以有些学生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寻一些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针对语文学科各个题型的特点,多探究,多思考,更多的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路径。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思维训练的最有效且最直接的途径,这就是作文板块成为学习的重中之重的原因。然而,目前社会的现状恰恰是忽略了作文思维模式的培养与学习。其中的原因就是作文训练对思维培养的方式没有引起他们正确的认识。徐胜友在《现代语文》中提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作文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不受欢迎。”很多人认为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但也就仅仅是一种能力而已,并没有明白作文的思维训练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活跃性。其实,作文教学之所以一直被推崇,一直被重视,是因为它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普通应试教育不能带来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各个国家非常重视的基础能力,是优胜劣汰的关键。它能够迅速区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层次都有了质的飞跃,二者离不开创新性的培养与发展。可以说创新思维也在不断渗透到生活之中,如我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必需品,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其美观度,这需要创新思维对其进行改造和创造,创作出新的作品。这是需要去创造的。现在的住房也不仅仅是一个日常休息的地方,而从房屋的设计中能够体现出房子主人的品位和喜好,这都是现在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衣食住行都有了跨越性的发展,这所代表的是人们思维的创新,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可以说,创新思维让世界的和谐交相辉映,人们身边的每一个小物件的产生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当然这也是创新思维价值的体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事物本身所带来的价值,更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体现其附加价值,这是能力的体现,也更加证明了当今社会的创造性与包容性。

一、创新思维的相关内涵

王如平在《大学教育》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思路》中指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是改革创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创新性思维是贯穿学生学习始终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的必备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以让他们写出优秀的作品,有利于他们对事物的分析,能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分析更有逻辑性,思想更细腻。可以从作文中感悟到一个学生的思维,见识和性格。尽管作文是语文考试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作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当然,作文的灵活就体现在作文的特点:真实性,逻辑性和创新性。

创新思维中的扩散思维,能够最大程度锻炼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一种事物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理解。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会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联想,这也是在作文写作中最经常运用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多样的联想与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保持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最原始看法,极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纯真。这也是在作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点:真实。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提倡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科技向前跨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目标的事物便会被取代和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思维便成为了发展的起点,向四周扩散。从圆心出发,画出来的轨迹才完美无暇。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创新一直是一个被提倡的理念。陆敬霞在《作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中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这样。”这说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要素,所以教师更要注重创新思维。具体而言,交通的发展,人们从马车到单车到火车到现在的磁悬浮列车再到飞机,距离不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再而言,通讯工具的演变。从一开始的书信到公用电话到现在的手机,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这都是创新思维的功劳。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难点。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世纪国家提倡“科教兴国”,学生的受教育问题自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都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标准,教育顺理成章摆在了发展的第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反映学生状态的直观表现。但是,现在的社会让学生处在相对安逸的社会环境,这带给学生的影响便是散漫。社会的发展不停歇,很多家长想让孩子成才,想让孩子有所成就便“病急乱投医”,错过了正确的方法便是南辕北辙般的努力。没有正确认识到培养孩子的方法,导致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学习方面没有天赋,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学习作文思维没有实际用途,反观语文学科成绩稳定,便忽视了语文思维的培养。就是这种心理使孩子在学习别的学科时也会觉得吃力,因为家长们急于求成,并没有看到作文教学给孩子带去的那种质变的发展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能力。毛新华在《中小学电教月刊》中指出:“语文作文教学虽然产生了许多模式,但仍呈现不景气的局面,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幅度的提高作文成绩。”

每一种思维都是人脑的发动机。创新思维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自己认为合理的新事物,同时带给旧事物不同的新鲜感。现在社会注重教育,注重研究什么样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并真正学会所学知识。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见闻的事物也很精彩,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黄金时期。学生先天的聪明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专业的学习和知识性的引导,否则天赋再高也会逐渐消退,正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伤仲永》一样。有人觉得语文学科很简单,学生就是不认真学也能打到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语文作文教育并不受到重视的原因。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可以在基础知识方面取得成果,但是在作文方面就很薄弱,这就体现了创新思维的薄弱。其他学科看似和语文学科关联不大,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各种思维培养使得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分析更有条理。很多教师都会对自己学生写的作文不满意,深究其中的原因,有时候并不单单是学生的问题,更是缺少教师的多样性指导。

三、初中作文教学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具体的行为方法,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王绍林在《教育探索》中指出:“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应采取拓宽学生写作空间,强化立体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个性发展,科学进行作文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完善写作训练策略,践行新课标理念等策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改变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思维,不能仅仅局限在事物的表象,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上,要探索事物的本质现象。张光武在《中华少年》中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是要抓好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够大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大胆创新,勇于创新挑战,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人作品。”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训练,让学生多多搜集素材,自由发挥,避开材料中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信息,另辟蹊径,摒弃常规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多种想象和创造,从深度挖掘,挖掘与众不同的含义。教师在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加强专项练习或资料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和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学生长时间训练发散思维自然就得到了锻炼,而且在一定频率的多角度问题思考下,学生的思维容易形成习惯,在以后的作文考试中碰到材料作文就能找到与众不同的角度,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能使学生逐步摆脱惯性思维的局限性,打破常规的思考模式。

(二) 增强专项训练,培养能力创新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专门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发挥想象,完整表达。教师先从小处着手,从句子的雕琢处着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样的作文才会更生动。例如,在平时的阅读中将文章进行不同程度的仿写或同一主题的自我表达,都能够带动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部分也专门有这样的题型,既锻炼了学生严谨审题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要进行各种写作手法的专门练习,像是比喻手法的练习,夸张手法的练习,拟人手法的练习等,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同时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来,才能够避免模式化对于学生思维的影响。

二是加强扩写、改写训练。初中学生对事物是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主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见解。训练他们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乐于动笔去写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可以以萧红的《祖父》为例,让学生们了解并练习作者的写法,掌握写人作文有哪些要素,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这样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对人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这些写法的作用并真正理解,学生就能大概学会写人作文的基本要领。也可以选两篇文章进行对比,例如教师可以例举《背影》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同样是写父亲的文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对孩子的爱的,可以让学生多做这一类的练习,熟能生巧,学生再遇到这类的作文时就会得心應手,掌握其中的要领。写作的训练不仅仅需要模仿,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升华和提升。这是能力提高的表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灵活变通的能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

三是看图训练,展开联想。初中阶段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也开始学会了幻想,学生会将一切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安排,并形成自己的故事发展情节,虽然幻想可能使学生偏离轨道,但是适当的幻想也是可以促进学生进步的。在学生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富有深意的内涵图画、小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表述出自己所看到的内容以及想到了什么。针对画面的寓意进行分析,或者是想象,畅所欲言,无所限制。这样的练习会激起学生的表达兴趣,教师应该给予鼓励。教师在训练学生联想时可以进行扩展的训练,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就是教师的巨大成功。

(三) 正视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提问

学生总是爱问为什么,这是学生的大脑在工作。他们对事物产生质疑是因为他们觉得事情的发展或者结果跟他们想象的有所不同,产生疑问,所以要质疑,但是当质疑受到争论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表达出来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是同学的嘲笑,就不敢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灵活的孩子就会变得死板,慢慢会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也会扼杀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容易在学习上产生依赖性,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大展身手。教师也可以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或者是文章让学生找出其中有疑问的地方,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应该怎样解决有疑问的部分。

文章写作源于生活,需要我们真实反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自己以身作则也能够带来全新的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而是潜移默化的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很多学生在学校具有“向师性”心理。所以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新教法,教师在课程中的创新是学生能感知到的最直接的方法,也符合现代提倡的教育创新理念。王爱春在《文教资料》中说:“我看累了太多的雷同,太多的庸俗,太多的虚假,更多的是文章的浮华。”简洁明了表达了作文教学中缺乏创新,生搬硬套的模式。保证真实是写作中的基本要求。

总体来说,创新思维对人类的生活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又不能将其整体的发展归功于写作训练,更多的人会觉得只是一个作文写作技能而已,能对当今的社会生活起到多大的影响呢?其实不然,书本上的知识教给人的是文化修养,能力的训练教给人的才是生存的本领,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要正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胜友.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有效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4).

[2]王如平.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思路[J].大学教育,2013(04).

[3]王紹林.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新探[J].教育探索,2014(11).

[4]王爱春.新形势下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05(35).

[责任编辑:王    辰]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作文教学实践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