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监管建议

2020-10-09 10:58张晟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

张晟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依托其高效率、低成本、参与广泛等特点,发展迅猛。然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其发展的不成熟和监管的漏洞导致风险频发,存在信息不对称、业务界限模糊、机构关系复杂、投资者信用良莠不齐等问题。本文首先简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发展阶段,然后从法律法规、监管主体、信息信用、网络技术、资金流转、市场准入、消费者权益七个方面表述了该金融投资利益下涌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给出金融监管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1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这个话题异常出彩,其原因一是互联网企业展开了对金融服务的涉足,二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有了挑战。在2012年,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定义,它的本质是包含了所有受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以及蕴含了互联网信息通讯内涵的金融业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网络的合体,凭借移动网络信息、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用于资金流通、移动端支付、投资理财和信息中介等领域,这使得传统的金融模式更加快捷和高效,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此系统下,用户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仅仅通过网络便能立马获取信息、服务、资金,金融平台可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分类,采取个性化的营销服务,提升用户的好感度与信任度,客户的基础更为广泛,交易额度相对较小、手续简便、收益可观,备受个人客户和中小微企业的欢迎。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移动化。互联网金融的巨大优势就是结合了移动信息数据流通,传统金融模式由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具有实体性,必须要进入营业场所,而互联网金融的移动化,即只要有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便可随时操作。第二是低成本。网络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削减了实体网点的成本,同时拥有更多的客户信息,并能够快速地加以整合,只要是有网络信号的地方,便可进行金融服务。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金融机构竞争的边际成本很低,主要目的不在于业务的收入,而是更多的客户信息和现金流量,通过灵活的资金流形成较为稳定的资金池从而再进行投资获利。第三是高效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花样繁多、业务交易量大、而单笔额度小、产品涉及业务范围广泛,贴近日常生活,例如水电费、通信费用等。目前的主流机构有第三方支付、P2P平台、众筹等,创新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不断更新和完善,在交易的同时快速进行规则的变更,省略了传统银行需要制定审核的繁杂流程[1]。互联网将资金的供求双方集结到一起,公开双方的必要信息,使市场供需状态、交易价格变动情况、规则的更改、收益现状等更为透明化,交易者甚至不需要互相认识,就能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直接投融资,从而极大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开阔了投融资渠道。

2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金融即“资金的流通”,是超越时间、超越地域的资源交换。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直接融资,也可以说是一种间接融资,它利用信息流转作为载体,不再需要传统金融机构作为媒介,也不需要依靠资本市场,其覆盖广泛、资金份额较小的优势,使其在金融市场上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因而有学者把互联网金融描述为“DIY金融模式”。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在向金融领域渗透过程中体现出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等优势的认识不断深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内容也不断地得到创新和丰富,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2]。

2.1 支付类

第三方网络支付模式,这是非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这些非金融机构是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商业信誉的独立机构,通过和各大银行签约,在买卖双方之间提供交易资金的流转,客户通过发出支付指令,平台接收指令并移交给银行,在客户和银行流通之间建立一个中介功能的电子支付平台。但此模式本身只提供一个便捷支付的渠道,并不汇集成资金池,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向合作方收取手续费和备付金存款的利息。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获得央行认可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高达300家,占市场份额较大的有支付宝和银联在线等。在金融业务上,此类支付模式主要集结于网络购物、交通订票、通讯缴费等贴近生活的领域。在服务上,第三方支付的内容简单、手续简便,主要通过将不同需求的用户分类来提供市场服务,依靠的是用户黏性。在我国,第三方支付算是前期出现的网络金融业务,监管体系对其的研究与关注也较多,再加上其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导致银行对其利率进行了干预与合作,其风险目前看来相对较小[3]。

2.2 融资类

2.2.1 P2P网贷平台

拍拍贷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网贷平台,其成立于2012年,这也说明P2P网贷在我国流行的时间是较为提前的。截至2019年底,我国P2P平台数量多达三千多家,总成交量超过10亿元。P2P模式的意义是,资金的供求双方都是个人,且交易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平台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借款人获得资金并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偿还本金,支付应有利息,贷款人获取利息收益且承担可能因信用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这场交易中,互联网平台仅仅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对接、信用评估、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对交易中双方的任何经济损失不承担责任,无赔偿和追责义务。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P2P平台在我国中小微以及创新企业的融资过程,加快了融资速度,使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提高,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P2P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其中的行业风险也已逐渐显现,相对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其风险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近年来倒闭的P2P平台数量较多。

2.2.2 众筹行业

众筹,即大众筹资,参与众筹的项目发起人多是从事创新性项目的投资者,这类投资者在市场上因风险性过高,产品收益未知等因素,限制了其获得融资的可能,并承诺在项目成功后再提供回报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援助,投资者对此类项目进行投资主要是购买其创意,在项目完成后,利益可能是具体产品,也有可能是股利分红。众筹以参与门槛低、产品多样性、创新创意为主要特点。只要开发的项目能够吸引大众的兴趣,众筹便能快速完成,资金来源广且金额零星,是成本低廉、手续简便、融资迅速的微企业创新平台。我国众筹的快速发展是在2014年,是P2P之后又一个备受瞩目的金融創新产品,但相较国外的热度,众筹在国内受众多因素限制,发展相对缓慢。

部分研究认为:P2P网贷模式与众筹是可以达到和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只要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线上通过收集电商客户的投融资数据和信用状况,线下通过实体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相应贷款,用于资金流通,即可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资源应用。

2.3 理财类

指金融机构或非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对客户信息加以整合,集中优质的客户,然后建立以自身信息为基础的电子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传统的投资金融产品,例如证券、保险、基金等。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余额宝”,其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结合了“支付+储蓄”两种功能。首先通过支付宝收集了丰富的用户收支信息及现金流流动状况,利用长尾效应将民间零碎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资金池,实现碎片化理财管理,同时配置高收益率手段,占据银行小额存款的市场份额,但其对于年轻群体的使用便利及不低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等优势,仍使其保持着活力。

3 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网络信息为用户提供传统金融业务,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约束,再加上在近年来发展迅猛,互联网金融领域可能造成资金损失和监管的问题日益显露。

3.1 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不完整、监管主体尚不明确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暴露了互联网金融方面法律法规的缺失,立法滞后,监管界限也模糊不清[4]。虽然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已相继出台部分政策加以约束,但一部统一规范的针对性政策出台还有待时日。此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借贷的边界模糊,互联网金融业务交叉融合,互联网金融企业事前无准入规范与审批,事中无他律自律监督,事后无退出机制约束,坦白来说,处于一个“三无”状态。此外,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对于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适应性不强。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交叉经营的,且在服务中参与的部门众多,同时提供了支付、证券、基金等多方面金融产品的应用,这不仅使金融行业内部服务交叠,也使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出现了业务融合,金融的混业经营趋势更为明显,挑战了我国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系,而金融领域的参与主体也将更为多元化。对于这种跨种类的交易活动,以谁为监管主体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导致监督效率低下,各部门交叉监管最后导致“无人问津”,而灰色地带又“无人看管”,因此出现了监管真空[5]。

3.2 计算机技术的不足、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互联网重要的技术特征,但海量的客户信息和资金流量数据仅靠密码认证,非常容易出现密码泄露、系统漏洞等问题。首先,防火墙的安全维护并不是绝对的,虽然目前防火墙产品众多,但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造成信息外泄。例如:2013年,人寿保险的80万用户的保单信息泄露等。其次,网络信息的加密程度还需要提高,常见的黑客目标都针对重要的文件和密码,而互联网金融交易目前最为依赖的就是密码加密,在网页接口互换、邮件发送的过程中,用户的隐私极易流失,这对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制约[6]。从小的方面来看,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导致个人资产的损失,从大的方面来看,泄露大规模的投资者信息可能会引发局部的金融危机。

3.3 网络资金流转存在风险、投资参与者的利益难以保障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资金的存储和去向更值得投资者注意。而且网络平台的注册准入尚未规范化,在资金停留在平台的时间里,是否会因平台保管不善造成意外损失,而投资者又将向谁追责?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管理,存在技术性漏洞,极易使资金承受巨大的风险,使资金的安全失去保障。目前,尽管部分贷款平台提供了一些担保措施,但担保的责任有限,一旦风险超出担保人的承受能力,投资者的利益还是会遭受损失,且贷款平台的担保措施原本就突破了中介性质的边界[7]。此外,互联网金融深度挖掘了碎片零散资金用户,开阔了投资渠道。这种直接参与融资的投资者数量与日俱增,且增幅较大,而对于绝大多数直接参与者来说,他们并不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风险辨识能力较低,过分注重投资收益,对项目的真实性与风险性了解甚少,容易跟风盲投,投资参与者利益难以保障。

4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建议

目前,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的出台也对此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但监管措施虽在不断出台,不足之处还是无法在短期内弥补完整,本文在此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快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监管主体并分类监管

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为互联网金融制定框架是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应尽快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机构结构、业务范围、管理形式和刑法责任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不仅要专门制定互联网金融法规,还要对现有的传统金融法律法规进行更正修改,避免监管真空或交叉监管最后导致无人管理等现象。法律法规的制定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应该对市场准入注册制度进行规范,可按照互联网金融的类别分类管理,并对信息的披露做严格的项目规定,对注册资本和网络安全技术都定下基本要求,业务范围和账目要遵从严格框架。此外,由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在进行金融业务分类监管的同时,建立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间的联合协作,提升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加强监管理念教育,做到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及时调整,不断改革。互联网金融的网络特性使得它必须匹配网络监管模式,才能有效全面地进行监督管理。

4.2 大力研发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建立透明公开的信用体系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维护技术的研发投入,是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必要措施。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高网络技术的水平。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要努力开发先进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信息技术,提高支付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要提升防火墙的保护力度,增加对数据的加密,不断提高网络安全。要使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弥补评级与信用的缺失,对资金需求者的信息披露要做到详细、全面,就要建立安全透明的互联网信用体系。该信用评级不只要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评级,也要对投资者的信息和平台自身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信用评级,使投资者清楚地了解平台的运营管理情况,确保资金安全,同时建立一个个人与企业共同的信用数据库,以降低违约、违法等信用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3 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成立互联网金融自律协会

对于直接进行投融资的参与者进行实名认证或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首先,确保参与者的身份信用基础,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准入注册管理,透明公开投融资双方的真实信息,做到事出追责。其次,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加入金融消费者权益中去,建立专门的投诉机制,设立投诉平台,实现网络交易监督、投诉、查处的对接,一旦发生因风险隐瞒、信息虚假等方面违规操作造成的损失,投资者有权进行追偿。再次,建立互联网金融咨询服务平台,通过集合整理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信息,对投资参与者的疑问进行专门的解答,可有效加强投资者对项目风险的认知,减少资金的损失。最后,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自行成立协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在进行行业自律的过程中,应将自律机构人员与金融监管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密切合作,进一步强化自律惩戒机制,提高对从业机构和消费者的约束力。互联网金融监管采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促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丹,勾四清.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研究[J].财政与金融,2019(4):37-40.

[2] 杨承慧.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发展 [J].金融论坛,2016(10):152-174.

[3] 张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J].武汉金融,2016(1):9-11.

[4] 姜宇.论互联网金融之法律监管进路[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6(8): 8-17.

[5] 何剑锋.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途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58-65.

[6] 龙宇晨.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制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7] 趙增强.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防控[J].税务与经济,2018(1):46-61.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