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探究

2020-10-09 11:15范胜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资源库互联网+学科

范胜武

何谓混合式学习?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率先阐释了“混合式學习”的新含义,即“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疫情期间,学生在家学习,正是线上和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

1.两条途径解决数字化资源问题

混合式学习必须要有一定数字资源支持。我们通过两条途径解决此问题。

一是要实施“拿来主义”,研究、梳理、筛选互联网上现成的数字资源,形成《教学软件推荐表》,在推荐表中写清楚该软件的主要功能、适用学科、使用策略等。教师们拿到该表就可以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软件。

在疫情期间,学校的网上授课也采用这种思路寻找适合的平台。课题组教师分工协作,一个个测评各种App的流畅性和实用性;从问卷星、考试星、MOODLE等App中探索哪个更适合在线考试和测试。如课题组一位语文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家庭情况后,选择了日常备课使用的希沃云课堂和网络呼声较高的阿里钉钉进行了平台模拟授课测试,给出了分析建议。对比项目中,交互性、临场感是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从这点考虑,教师应该创设适量的交互机会,让学生与老师、同学有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钉钉在这方面略胜一筹,除上述功能之外,它还具备了家校本、视频会议、文件保存等辅助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完成作业收发、视频监督眼保健操、上传学习资料等工作。在综合考虑之后,这位老师选择了阿里钉钉作为授课平台,并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全校教师。

二是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自主建设学校的数字资源库。学校的资源库平台已于2018年9月上线,成功接入学校的云平台。为了使资源库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建立资源流通机制,组织教师制作、上传各类教学资源。在疫情期间,教师们制作的微课、课件等资源,都通过学校的资源库实现了很好的流通,让教师们事半功倍。

2.在行动研究中提炼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及常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我们将混合式学习的理念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分学科、分学段进行研究,提出多种学科常用教学模式。

例如,在疫情期间,小学总结出了“20+20”的授课模式,即一节课40分钟,20分钟老师讲课,20分钟学生整理知识点、完成学习单。学习单采用1+1模式,即一份基础任务单覆盖全部学生;一份升级任务单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

在研究中,教师们采用行动研究的思路,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20+20”的授课模式,课题组共提出三个版本。

1.0版本:视频+答疑。1.0版本,前20分钟让学生观看北京市或海淀区的教学视频,后20分钟教师等着学生做作业,回答学生问题。教师前20分钟无法有效监督学生听课,后20分钟被动等待,如果没有学生提问,那教师就“闲置”了。学生提交的任务单,错误率高、完成率低,可见教学视频消化率低。在周末调查中,全年级家长选择此模式的只有17.75%,67.46%的家长还是倾向直播课堂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这说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性不强,专注力不够,绝大多数家长希望老师能够带着学生学习。

2.0版本:全程直播+答疑。2.0版本,教师自备学习内容,全程直播,在关键的地方适当地安排一些互动,但时间不长,频次也不高。该版本是一种比较接近真实课堂的线上教学形式。在前20分钟内,教师和学生进行语言互动,保证学生准时到课并跟上进度;遇到关键问题,暂停授课,与学生连麦提问。后20分钟,同1.0版本。小学各班重启“班级优化大师”,对于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及时进行评价以激励其他同学。此版本的弊端是因同一时间多用户上线,导致稳定性不佳;北京市和海淀区提供的高质量学习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应用;教师直播授课水平参差不齐。

3.0版本:精选资源+直播+重点追踪+答疑。3.0版本是前两个版本的结合,将资源优化整合。教师课前研究各类资源。在前20分钟里,只用5-8分钟在线播放市区资源的精华部分,对难理解的概念、陌生的词汇暂停后重点讲解;在关键部分提醒学生记笔记以便后续复习。在后20分钟自学时间内,教师根据学情,重点追踪可能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一对一视频的方式主动联系对方进行辅导。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发挥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到课率大大提升。3.0版本使用了高质量学习资源,老师讲解和主动辅导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家长调查中,家长对调整后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达到76.92%。

虽然在小学教学中,3.0版本的教学效果好于前两个版本,但每一个版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灵活选用。

3.开展教师培训和学生学习需求研究

在学校的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中,除了数字资源和教学模式外,还有学生学习需求研究和教师培训。

学生学习需求研究主要是通过测试、访谈确定学生的认知风格,然后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给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在疫情期间,除了线上教学,教师们还会通过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的整体需求;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培训初期侧重理念、技术培训,中后期侧重教学应用培训、教师总结反思分享等。在疫情期间,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们的总结步步跟进,日总结、周总结、阶段性总结等由点及面,及时分享,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本文系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2018年度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以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为例”(课题立项号BENIC2018080013)研究成果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资源库互联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超学科”来啦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