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桔黄心甘薯品种的田间种植比较试验

2020-10-09 11:03李明福李鹏林徐峥嵘张磊王颖潘哲超徐宁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筛选品种评价

李明福 李鹏林 徐峥嵘 张磊 王颖 潘哲超 徐宁生

摘 要:桔黄心甘薯在甘薯鲜食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筛选优质高产桔黄心甘薯品种对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收集11个优质高产的桔黄心甘薯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以38个农艺性状对各品种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苏薯8号、运薯728的地下薯块平均产量分别为6370kg/667m2、5798kg/667m2,均高于对照品种徽薯5278kg/667m2;干物率含量分别为22.9%、24.1%、19.8%,与对照徽薯23.6%相近;且品质、口感和外观商品性与对照徽薯品种一致。苏薯8号和运薯728的产量、品质及商品性与对照徽薯接近,值得在云南省引进推广种植。

关键词:桔黄心甘薯;品种;筛选 ;评价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20)04-0037-07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20.04.005

Abstract:Orange sweet potato occupies an important share in the sweet potato fresh market, and screening high quality and yield of orange sweet potato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the industry of sweet potato. Eleven orange flesh sweet potato varieties were planted for experiment and evaluated by thirty-eight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yield of Sushu 8 and Yunshu 728 were 6370kg/667m2 and 5798kg/667m2,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Huisu 5278kg/667m2. Dry matter content of Sushu 8, Yunshu 728  and Huisu were similar (22.9%, 24.1% and 23.6%,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quality, taste and appearance of commercial products of Sushu 8 and Yunshu 728 were similar with the control Huisu. The yield, quality and commerciality of Sushu 8 and Yunshu 728 were close to the control of Huisu, which was worth introducing and popularizing in Yunnan Province.

Keywords:orang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screening; evaluation

甘薯是重要的农作物,我国种植面积为460万hm2[1] ,云南省种植甘薯的面积有10万hm2[2]。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云南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地方品种,如建水的徽薯,玉溪红塔区的老瓜红等,这些品种在甘薯种植区有一定的种植面积,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作物,产品销往省内外昆明、贵阳等大中城市烘烤鲜食,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这些特色品种的产量偏低,有必要开展相关优质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更好的品种并解决品种单一的问题[3]。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新选育的品种很多,是桔黄心品种。据统计, 2002-2016年中国共育成通过国家鉴定的品种有178个,其中红(黄) 心食用型甘薯品种44个,占育成品种的2472%[4]。目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食用甘薯品种有: 苏薯8号、龙薯9号、烟薯25号、心香、广薯87号、苏薯16号、普薯32号和济薯26号等。国内有关学者对桔黄心甘薯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王林生等[5]认为脱毒种薯能显著提高产量;左小平等[6]认为黄心甘薯以食用为主,要求薯块适中,可适当密植以增加产量;赵文静等[7]以浙255号为材料,认为要获得高产,必须种植较高密度,使用多效唑控制徒长;后猛等[8]用黄肉的苏薯8号、徐薯23号与白肉的栗子香比较发现,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与块根鲜质量和干物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唐忠厚等[9]研究发现,不同肉色甘薯块根重要营养品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明显。云南省内对桔黄心甘薯品种的研究主要从发展前景、资源收集等方面局部作了一些研究[10-12]。我们曾经引过一些黄心品种,在云南推广种植[13-14]。通过从省内外收集薯肉为桔黄心的甘薯品种,进行田间生态适应性对比试验和品质分析,拟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生产上可以使用的桔黄心甘薯品种,为云南甘薯种植区提供更多的鲜食型桔黄心甘薯主栽品种提供依据。为了适应新时期甘薯鲜食产业的发展,解决我省长期以来优质桔黄心甘薯品种单一,且长时间种植而病毒病聚积,产量和外观品质严重下降,且品质有一定退化的问题。为此,需要选择补充相应的优质品种,推动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2019年从云南省内、外收集11个桔黄心甘薯品种进行大田种植试验。其中,品种运薯716号,运薯650号和运薯728号从山西省引进;烟薯25号从山东省引进;万薯7号和万薯10号从重庆市引进;苏薯8号,安平1号和岩薯5号从江苏徐州甘薯研究所引进; 15303號和徽薯分别从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收集,以云南当地推广品种徽薯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为一个品种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一个重复为一个试验小区,11个品种共33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为10m2(1m×10m),行距为1m,株距为0.25m,小区种植甘薯株数为40株,每666.7m2种植甘薯株数为2600株左右。每666.7m2用50kg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5:15:15的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进行起垄时施用。地下害虫防治使用宝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地虫全杀光(毒·辛),每666.7m2用10袋,每袋500g进行防治。

1.3 观察性状记录方法

田间管理参照国家甘薯区域试验方案进行,中后期观察记录各品种的植株生长习性、长势、顶芽叶色、顶芽形状、叶色、叶片形状、叶片大小、叶裂片、叶柄色、叶正主脉色、叶背主脉色、茎芽端绒毛、茎色、现蕾开花、薯块形状、薯块芽眼深浅、薯皮色、皮层色、薯肉主色、结薯习性、薯皮光滑度、薯块整齐度、薯块缺陷等23个农艺性状;对各品种的地上茎基部分枝数、叶柄长度、茎节间长度、蔓长、平均地上茎蔓粗度、皮层厚度、单株结薯数、薯蒂长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定量记录(表2)。收获前对地上茎产量和地下薯块产量采用每个品种各个重复随机取样5株求其单株平均产量,最后按每666.7m2种植甘薯株数为2600株折算成每666.7m2的理论平均产量,其他性状的测量按此标准进行。各品种干物率于收获后第二天采用切丝烘干分三次重复进行测试,每个重复取鲜重各100g,烘干至重量不再减少后称重,把干重占鲜重的百分率作为各品种的干物率。最后,再对各品种综合熟食口感指标进行测量,综合熟食口感采用香、甜、糯粘度三个指标打分累积分值作为综合熟食口感的标准。香味按特香、香、较香、微香、无香分别给予分值为4分、3分、2分、1分、0分配分;甜味按特甜、甜、较甜、微甜、无甜分别给予分值为4分、3分、2分、1分、0分配分;糯粘度按特糯、糯、较糯、微糯、无糯分别给予分值为4分、3分、2分、1分、0分配分,选取不同性别、年龄共20人对各品种3个指标进行品尝,采用活动积分法(参与活动人数所测得分的平均值)求得各品种香、甜、糯粘度的积分值,作为最终熟食综合口感的评判依据。最后,采用統计分析程序对相关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农艺性状定性分析

试验的11个品种的植株生长习性、长势、叶色、薯块整齐度等23个定性农艺性状见表1。对于植株生长习性,运薯716号和153032呈半直立生长,其余品种均为匍匐生长。在地上长势方面,运薯716号、烟薯25号、安平1号和岩薯5号的长势强,其余品种均表现为长势较强。在顶芽叶色方面,徽薯、烟薯25号和万薯10号表现为紫色,其余品种均为绿色。在顶芽形状方面,运薯716号为凸形,其余品种均表现为凹形。在叶色方面,烟薯25号和万薯7号为绿紫色,其余品种均为绿色。在叶片形状方面,徽薯、烟薯25号、安平1号为心三角形,岩薯5号为枫叶形,其余品种均为心形。

对于叶片大小,运薯650号、运薯728号、安平1号为、岩薯5号相对较小,万薯10号和苏薯8号为中等,其余品种的叶片相对较大。在叶片叶裂方面,徽薯、烟薯25号为三裂,安平1号为四裂,岩薯5号为五裂,其余品种的叶片为无裂。在叶柄色方面,各品种无差异,均为绿色。在叶正主脉色方面,万薯10号为紫色,其余各品种均为绿色。在叶背主脉色方面,运薯650号、运薯728号和15303为紫绿色,其余各品种均为绿色。在茎芽端绒毛方面,烟薯25号、安平1号和为岩薯5号绒毛明显,其余各品种均少。在茎色方面,15303为紫色,烟薯25号为绿紫色,其余各品种均为绿色。在现蕾开花方面,运薯716号、万薯7号和安平1号能开花,其余品种未见开花。

在薯块形状方面,运薯728号为倒卵形,15303和徽薯为柱形,其余品种为短锤形或长纺锤形。在薯块芽眼深浅方面,运薯716号和岩薯5号的芽眼相对较深,烟薯25号、苏薯8号和安平1号的芽眼深度为中等,其余品种的芽眼深度为浅。在薯皮色方面,徽薯和安平1号的薯皮色为黄白色,其余各品种的薯皮色均为红色或紫红色。在薯块皮层色方面,运薯650号、运薯728号、徽薯、烟薯25号为黄白色,其余各品种的薯块皮层色均为黄色或红色。在薯肉主色方面,各品种均为桔红色或桔黄色。在结薯习性方面,万薯7号结薯松散,各品种结薯均为集中。在薯块薯皮光滑度方面,运薯716号、运薯650号、万薯10号、苏薯8号和岩薯5号粗糙,各品种均为光滑。在薯块整齐度方面,运薯716号不整齐,其余各品种均为整齐。在薯块缺陷方面,15303和徽薯两个品种的外观无裂沟和条沟,其余品种的外观均有不同程度的浅条沟。通过观察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可明确品种间在外观特征上的差异。

2.2 各品种农艺性状定量分析

对11个品种的叶柄长度、茎节间长度、茎长、茎基分枝数、茎粗、薯块皮层厚、单株结薯数、薯蒂长等8个数量农艺性状进行观测记录,结果见表2。在茎基分枝数方面,各品种茎基分枝数在 6.2~20.2个之间,其中茎基分枝数最多的是15303,最多分枝达到20.2个以上,与各品种间达到极显著差异;茎基分枝数最小的是苏薯8号,为6.2个。在植株叶柄长度方面,各品种叶柄长度在 8.0~21.0cm之间,其中叶柄长度最长的是运薯716号品种,最大长度达到21.0cm,最小的是运薯650号为8.0cm;长叶柄品种是运薯716号、15303、徽薯、苏薯8号4个品种,它们与其他品种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茎节间长度方面,各品种茎节间长度在 2.2~5.8cm之间,其中茎节间长度较长的是15303品种,最大长度达到5.8cm,最小的是运薯650号和运薯728号为2.2cm;茎节间较长的是运薯716号、15303、徽薯、烟薯25号、万薯7号和安平1号6个品种,它们与其他品种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茎蔓长度方面,各品种茎蔓长度在 36.9~174.0cm之间,其中茎蔓长度最长的是烟薯25号品种,最大长度达到174.0cm,最小的是安平1号,其茎长为36.9cm;茎蔓较长的是烟薯25号、徽薯、万薯7号、万薯10号4个品种,它们与其他品种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茎粗方面,各品种茎粗在 2.2~8.7cm之间,其中茎粗最大的是运薯716,最大茎粗达到8.7cm以上,最小的是岩薯5号,其茎粗为2.2cm;茎蔓较粗的是运薯716号、运薯650号、万薯7号3个品种,它们与其他品种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在皮层厚方面,各品种皮层厚在1~2.3mm之间,其中皮层厚最大的是苏薯8号和安平1号,最大皮层厚达到2.3mm以上,最小的是运薯650号和徽薯,其皮层厚为1mm。在单株结薯数方面,各品种单株结薯数在2.2~7.9个之间,其中单株结薯数最多的是运薯650号,最大单株结薯数达到79个以上,最小的是苏薯8号,其单株结薯数为22个。在薯蒂长方面,各品种薯蒂长在1.3~9.2cm之间,其中薯蒂长最多的是运薯650号,最大薯蒂长达到9.2cm以上,最小的是万薯10号,其薯蒂长为1.3cm。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显示,地上茎基部分枝数、叶柄长度、茎节间长度、蔓长、地上茎蔓粗度、皮层厚度、单株结薯数、薯蒂长并没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因此,除蔓长、单株结薯数有较重要的意义外(图1、图2),其他指标,本试验结果显示意义并不是特别的大。

2.3 各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关于各品种地上茎叶产量和地下薯块产量(表3),在地上平均茎叶产量方面,各品种地上每667m2的茎叶产量在693.3~5910.7kg之间,其中地上茎叶产量最高的是15303、徽薯两个品种,其每667m2的地上茎叶产量分别为5910.7kg、50267kg,达到5t以上;地上茎叶产量最少的是万薯10号,其667m2的地上茎叶产量只达到693.3kg;地上平均茎叶产量较高的是品种15303,它与对照徽薯之间虽未达到显著差异,但它是最高的。在地下平均薯块产量方面,各品种地下每667m2的薯块产量在1251.0~8840.0kg之间,其中地下薯块产量最高的是15303、安平1号、苏薯8号、烟薯25号、运薯728号,其产量分别为8840.0kg/667m2、7566kg/667m2、6370kg/667m2、5798kg/667m2、5538kg/667m2,高于对照徽薯5278kg/667m2;地下平均薯块产量较高的是15303、安平1号、苏薯8号3个品种,它们与对照徽薯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下平均薯块产量最低的是万薯7号,为1251.0kg/667m2。所以,從地下薯块产量看,15303、安平1号、苏薯8号这3个品种有较大的增产优势。

2.4 各品种薯块干物率及口感表现分析

通过对试验的11个品种的地下薯块进行干物率和香、甜、糯粘度等熟食口感的测定,表现如下(表3)。在试验的11个品种中,薯块平均干物率含量从高到低分别是万薯7号、岩薯5号、运薯650号、万薯10号、运薯728号、徽薯、苏薯8号、安平1号、烟薯25号、运薯716号、15303,其平均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6.3%、25.5%、24.7%、24.3%、241%、23.6%、22.9%、20.5%、19.7%、19.1%、15.7%;其中以万薯7号、岩薯5号2个品种的干物率较高,均在25%以上;万薯7号、岩薯5号、运薯650号间的干物率没有差异,但它们与其他品种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5303的干物率最低,只有15.7%。

从综合熟食口感方面来看,综合熟食口感分值最高的是运薯650号、运薯728号、15303、徽薯、万薯10号和苏薯8号6个品种,它们的分值均为10分,其香、甜、糯粘度较好,口感相对最好;烟薯25号、运薯716号和万薯7号3个品种的综合熟食口感分值分别为9分、8分、8分,其香、甜、糯粘度也较好,口感相对较好;岩薯5号和安平1号的综合熟食口感分值分别为7分和6分,其甜味还可以,但其香和糯粘度一般,口感一般。

干物率、食味、单薯重都是很重要的指标,它们与产量、薯块外观品质等一起,构成一个品种的重要特征。我们注意到,徽薯干物率较高,食味较好,大小适中,黄皮黄肉、表皮光滑,之所以能长期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与这些特征有很大关系。

2.5 茎蔓长度、茎叶重量与块根产量相关系性的分析

对茎叶重量与块根重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图1。在本试验中,茎叶重量与块根重量呈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没有品种显示出徒长的迹象,提示在本试验中,施肥量偏低,同时,因各品种茎叶重量有较大差别,也显示各品种的耐肥性有较大差距。

对茎蔓长度与茎叶重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图2。结果显示,茎蔓长度与茎叶重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考虑到茎叶重量与产量有较紧密的联系,所以,茎蔓长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性状。

2.5 各品种综合分析

作为云南的主栽品种徽薯,其外表光滑,干物率不低,甜味也足,而且是当地喜欢的干面品种。15303各方面性状都不错,但是干物率偏低,烟薯25的干物率也偏低。运薯728号各方面都与徽薯接近,虽然有浅条沟,但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如烟薯25号,说明市场对有浅条沟的品种,尚能接受。苏薯8号各方面的特点较佳,缺陷是表皮粗糙,薯块过大。运薯650号也值得关注,主要的问题是表皮粗糙,有条沟,但是,口感偏糯,如果市场能接受的话,也有推广的价值。岩薯5号一是产量低,二是糯性低,比较难让云南本地市场接受。万薯7号、万薯10号,一是产量低,二是薯块偏小。安平一号,参试品种中,唯一条沟深的品种。综合全面指标,苏薯8号、运薯728号值得在云南推广。

3 结论与讨论

3.1 各农艺性状的意义

农艺性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区分品种,可以帮助去杂,起到田间提纯的作用。在测定的农艺性状中,品种的顶芽叶色、顶芽形状、叶色、叶片形状、叶片大小、叶裂片、叶柄色、叶正主脉色、叶背主脉色、茎芽端绒毛、茎色等定性农艺性状展示着品种间的差异,是一个品种区别于另一个的特点,可以起到区分品种的作用。地上茎基部分枝数、叶柄长度、茎节间长度、蔓长、地上茎蔓粗度、皮层厚度、单株结薯数、薯蒂长并没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因此,除蔓长、单株结薯数有较重要的意义外,其他指标意义不大。另一类是可以用来分析产量的机理,可以起到改进栽培技术的作用。茎蔓长度、茎叶重量与块根产量有密切关系,在肥料低的条件下成正相关的关系;但黄心甘薯在肥料高的情况下,会发生徒长,如赵文静等[7]试验指出,用多效唑控徒长可以提高产量。在本试验中,茎蔓长度较短,茎叶重量低的品种,可能耐肥性更好一些。

在同样的肥料量下,与其他品种比较,万薯7号、万薯10号的茎叶重量偏低,产量也低,提示这两个品种需肥量较大;运薯728号、苏薯8号的茎叶重量也低,提示可以通过增加施肥量,实现更高的产量。

薯块形状、薯块芽眼深浅、薯皮光滑度、薯块整齐度、薯块缺陷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品种的商品性,是品种外观品质的要求;薯皮色、皮层色、薯肉主色、结薯习性也是品种内在品质的感观体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向。徽薯之所以能长期作为主栽品种,与它在这些方面的特性比较理想有关。

3.2 品质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试验的11个品种的地下薯块进行干物率和香、甜、糯粘度等熟食口感的测定,可以分析出各品种的内在品质。甘薯品种干物质含量是甘薯淀粉含量的指标[15]。从徽薯的干物质含量较高可以看出,云南当地还是比较喜欢干面型即淀粉含量高的品種[16]。甘薯的香、甜和糯粘度采用活动积分法进行评分,有一定的客观性,用香、甜和糯粘度的综合得分累加来体现熟食口感更有说服力。运薯650号、运薯728号、15303、徽薯、苏薯8号、万薯10号6个品种的综合熟食口感较好,得分最高为10分,而烟薯25号的综合熟食口感得分为9分,与它们6个的综合熟食口感较为接近。以前推广新品种,对口感等品质关注不够,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所以今后要更多地关注此方面。

3.3 产量数据的意义

在本试验中,徽薯的产量并不突出,但它的淀粉含量较高,适合当地人喜欢干面品种这一需求,外表皮光滑,薯块大小(单薯重300g左右)也比较理想,这是它能作为主栽品种的重要原因。干面的品种,对干物率有一定的要求,在此种条件下要求品种产量非常高,是不现实的,脱离实际的。在本试验中,产量数据重复之间,变异幅度大,造成方差分析的时候,即使产量相差很大,差异也不明显的情况出现,这与样本偏小(5株)有一定关系,如果样本大一些,所得的数据会更代表客观事实。

甘薯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利用新品种的新抗病性来解决可能存在的病害问题[16]。在试验中,运薯728号、苏薯8号等品种与徽薯接近,如果这些新品种有某种抗病性,就可能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后的任务是完善这方面的资料。

综合分析结果,在试验的11个桔黄心甘薯品种中,苏薯8号、运薯728号产量、干物率、熟食口感及商品性均与对照品种徽薯接近,值得在云南省引进推广种植。

参 考 文 献:

[1] 马代夫,李强,曹清河,等.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2] 徐宁生.云南甘薯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S1):457-461.

[3] 李明福,李江辉,李洪民,等.15个甘薯品种(系)在玉溪的生态适应性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2018,46(8):24-27.

[4]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中国食用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8,34(6):1419-1424

[5] 王林生,孔祥生,李友军.豫西丘陵旱地脱毒甘薯的增产规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9(4):243-246

[6] 左小平,杜小金,冯军.黄心甘薯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4(33):46.

[7] 赵文静,陆国权.桔红心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8,50(1):56-58.

[8] 后猛,张允刚,王欣,等.食用型甘薯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1):31-36.

[9] 唐忠厚,魏猛,陈晓光,等.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主要营养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9):1705-1714.

[10] 马琴燕.浅谈宁洱镇黄心甘薯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12.

[11] 赵大伟,杨华才,邓国军,等.文山州甘薯种质资源收集和研究[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7,30(2):51-56.

[12] 谢世清,冯毅武.云南黄心甘薯地方品种特性分析[J].种子,2000(6):15-17.

[13] 李明福,徐宁生,宋云华,等.玉溪市红薯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6):1557-1561.

[14] 李鹏林,徐宁生,李江辉.8个北方甘薯品种在云南的种植表现[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9,38(5):70-74.

[15] 王文质,以凡,杜述荣,等.甘薯淀粉含量换算公式及换算表[J].作物学报, 1989,15(1):94-96.

[16] 徐宁生.甘薯及轻简化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筛选品种评价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