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特色与创新设计相互交融的探索

2020-10-09 10:05邓海莲杨丽萍杨丽娟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交融创新设计

邓海莲 杨丽萍 杨丽娟

摘 要:中国的国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样各地就出现了很多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地域文化特色就给创新设计带来了设计的创作灵感源泉,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调研了解,对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创新设计如何相互交融再设计进行分析,寻找中国创新设计的文化根源所在,实现地域文化特色为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文化支撑。

关键词:区域文化特色;创新设计;交融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3

因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了地域文化特色。而这种地域文化特色如何进行创新设计做得有特色?这都是创新设计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要创新那可能更多的是从地域特色出发,根据地域有限的資源出发,以及具有代表性文化遗产项目为基础研发创新。通过文献和实地考察,对各民族特色信仰、民族工艺、文化遗产、特色图案等进行创新设计,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一、独特的民俗信仰——青蛙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比较多的区域,各种独特的信仰非常多。如何研究和调研各地的信仰,从而引出来的故事和传说,把这些故事和人物融入创新设计当中来,使设计拥有了信仰的故事传说,使设计拥有了根的概念。

(一)设计故事的由来

广西壮族很早就有青蛙崇拜,在早期壮族先人农业生产时就出现青蛙腾图案。最早壮族先人在农耕过程里只要听到青蛙的鸣叫声出现时,天气就会有变化,并且与天的阴雨晴朗相关。早期壮族先人于是就出现了崇拜青蛙的现象;其次,壮族先人慢慢也发现青蛙会捕捉害虫,保护水稻;而且青蛙图腾也与壮族崇拜雷神有关,这样广西壮族就有了崇拜雷纹的图样。广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对青蛙的崇拜,相传在广西东兰、巴马等地区就有《蚂虫另歌》(所指就是现在的青蛙歌):“天下树有根,地表水有源。说其孝蚂虫另,更是有来源。”民谣说到布洛陀、姆六甲就指远古社会时代壮族祖先,这样说明壮族对青蛙崇拜是很古老的事。所以,现在广西很多出土的铜鼓当中都有青蛙的形象,祈求风调雨顺的天气,五谷丰登的收获,寄托了壮族人民对生活希望。[1]

(二)设计的思维

在设计地铁站出入口时,对属于公共性建筑地铁口设计,在满足其实用性的前提下,也关乎城市形象。地铁出入口设计以壮族文化为主题,主体造型采用壮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蛙饰等民族元素,结合玻璃、钢材等现代化材质,让地铁站出入口穿上现代的衣服。建筑立面装饰以铜鼓图纹为设计来源,对图形进行简化组合,予以镂空手法的装饰,一方面遵循了地铁站出入口通透性的原则,另一方面实现了“让光来做设计”的想法。用光来捕捉时间的痕迹,用光来投射民族文化的影子。以壮族民族文化符号为灵感构思,将壮族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市现代公共建设中去,实现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设计的交流相融。利用公共建筑的公共性、公开性,更好地展现极具特色的壮族文化青蛙是壮族的图腾崇拜。在广西很多的铜鼓上就有各式各样的青蛙装饰图纹和蛙塑,体现了壮族人们浓浓的生活气息与地方少数民族特征。花纹、兽纹、羽状纹、水波纹等纹样,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铜鼓是广西壮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鼓身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独特纹样, 体现了壮族先人生活的记忆。青蛙纹样体现壮族先人宗教信仰,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2]

(三)设计构思和表现

铜鼓鼓面上沿边的蛙塑是最有广西铜鼓特征的立体饰物,以立体蛙饰作为地铁站主入口设计的主体原形构思,结合折纸青蛙造型,采用块面拼装的方式,提出具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地铁站出入口的外形。对铜鼓上众多装饰纹案进行提取、组合,用于地铁站出入口外墙的镂空装饰。镂空的装饰更好的遵循了地铁站出入口的通风透气原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丰年”由此得来。“丰年” 地铁站出入口设计(见图1)是实现了服务大众交通方式的构想,亦是体现了广西壮族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在现代气息浓郁的城市街道上,在车水马龙间,“丰年” 地铁站出入口似一位少年,积极向上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又似一位长者,默默吟诵着古今以往。

二、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扎染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工艺非常多,主要是因为原来是落后又偏僻的原因,交通非常不便利,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当时常常就产生了不少独特工艺的制作方法生产产品,形成了很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艺产品。这样如何去收集和学习相关的传统工艺知识,把传统的手工艺用到现在的设计当中来,设计出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产品。[3]

(一)设计历史的由来

根据广西壮族少数民族传统的手工艺来进行尝试实验做皮扎染。扎染是少数民族地区常常采用一种民间传统染色工艺。扎染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据历史记载,《前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中就有这样说:“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得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两千里有毒身国……”。在东晋时期,扎染手工艺就慢慢形成比较稳定的工艺,采用扎结防染并可以批量生产。扎染就是织物采用扎、缝、缚、缀、夹等方式捆绑后,再用染料去染色,染色原理是结扎织物的地方不能着色,是中国比较古老传统的手工技术之一。因为从调制染料到对织物进行上色,均为纯手工的,因此,每次扎染出来的织物都别具一格,图案一般都不会相同,有所区别。[4]

(二)设计的思维

设计主要以手工“扎染技艺”为工艺 ,打破原来主要局限于涂染工艺美术的传统载体——布匹,而则将国家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创新运用到皮革上,在皮革上无数次探索,不断重复采用“扎染技艺”试制,使皮革这一制作的对象拥有独一无二的花纹图案。 “扎染”肌理是具有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这样“扎染”出来的皮革,就有了避免当下产品同质化竞争,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扎染在皮革上的创新运用,符合了纯手工制作、独一性图案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也重在向消费人群传播“扎染手工艺”的传统文化。作品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手工艺”与“传统手工皮革技艺”,传承了民族文化精神与智慧,展现了有匠人情怀的、有创作态度的,同时又是区别于工业生产的元素创新融和及创新文化产业范畴。作品的制作工艺与形象鲜明,在带来惊奇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5]

(三)创意设计表现

采用天然原色植鞣皮革,进行手工“扎染”出独特图案,分别手工制作两个风格相异的系列作品,每个系列包括手拿信封包、长款钱夹、驾照本三个皮具(见图2),通过皮革扎、缚、夹等形式的组合,加以喜好的颜色染料,分别形成特有的白底蓝花、白底红画,以深蓝为主色,红色、黑色为缀色的白底蓝花为“卷”,色彩浓郁,基调内敛;以桃红为主色,柠黄、深蓝为缀色的白底红画为“舒”,三彩齐放,绮纹交错,根据制作过程的把控不同,制作时染料慢慢向周围晕散,彼此浸透,这样慢慢显现出具有肌理效果而又斑驳丽美的色彩,染色效果也可似泼画的粗犷、工笔画的细腻、现代画的抽象等等。

三、壮族壮锦图案—再设计

广西各少数民族都拥有大量漂亮的图腾纹样,如何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再设计。这是设计师要思考的现代设计问题,通过进行民族图案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再经过提炼,重新组合运用,形成新的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图案,这样要美丽又要适用。

(一)壮锦图案的历史

壮锦壮文称为mbaw laiz fax,意为天纹之页。壮锦图案活泼喜庆,颜色艳丽动人,反映了当地民族地域特色,也反映了壮族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据考证最早出现在宋代。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当时壮锦出产广西两江流域,并称这为“羰布”。在民间的嫁奁和土锦被面中壮锦是决不可少的物品,而且本地人都是会织的。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早些朝代还是作为贡品晋献皇宫礼品之一。主要产区有靖西、忻城、宾阳等地。图案有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雷纹、花卉、动物等抽象及具象的,现在有“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各式各样反映现代审美一些地方特色纹样。壮锦不过去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用品和装饰品,虽然慢慢淡出广西现代人的生活,但编织壮锦还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壮锦也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更是一种反映壮族精神的物质文化产品。

(二)設计构思

立足广西本土文化,将服装、陶瓷、木雕等艺术表现上的传统工艺技法——镂空创新运用在天然原色植鞣革,简约背包力求用皮革的光影效应展示岁月的痕迹并折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工艺:采用全手工制作,包含草图设计、制版、裁剪、打磨、缝制、封边以及特殊的镂空工艺,将壮锦的纹样图案应用在天然原色牛皮上,以求壮锦团的重塑与再设计。利用镂空后的光影交错,将壮锦在皮革上表现得更通透、活泼,让一个背包也能精巧入围,玲珑剔透。作品特色突显,避免了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将壮锦图纹重塑、再设计于皮革在现代和传统中找到平衡点。

(三)创意表现

从视觉表现来看,皮质的暖色调加之灯光,光线透过镂空的皮革,壮锦纹样显得跃然活泼,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壮锦纹样、皮革的伤痕、血筋等都散发出时间的味道,皮革上展现出织锦的别样风情皮革包(见图3)。

四、结束语

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设计可以通过本土设计师来根据地域文化特色资源进行创新设计。设计产品就是根据地域文化特色来创新设计的产品,也是对有特色的产品向外介绍和推销,要更多地了解广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通过设计也形成了不同的多种文化表现的设计产品。增进设计师对设计的信心和自信,对克服本土设计师本来自信不够很有帮助。所以创新设计可以通过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设计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媛媛.浅析壮族铜鼓上青蛙塑像的蕴意[J].传承,2008(02):102-103.

[2]房斐.色彩斑斓的扎染艺术[J].中国国情国力,2015(10):43-44.

[3]董庆帅.西南地区传统蓝染工艺的探索与研究[J].青年时代,2018(29):18.

[4]张莫桑.桂南风物志大自然的馈赠和斑斓的壮锦[J].环球人文地理,2018(13):26-37.

[5]赵仰玉.广西壮锦传统图形考辩研究[D].西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交融创新设计
TRACE BACK
真美
南亚之旅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交融的独特优雅
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