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2020-10-09 22:40周军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调水中线南水北调

周军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態工程、战略工程。近年来,随着供水量逐年增加,被誉为“人间天河”的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使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更有力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出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南水”为什么要“北调”?很多人知道是因为缺水,但不了解具体缘由。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09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的人口、耕地、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人均占有量更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是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从2002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14年12月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汇入黄淮海流域,在中国版图上勾画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那么,“南水”是如何“北调”的?按照总体规划,这项世纪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向北方调水。东线一期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北送,经过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输水航道,最终向北可输水到天津,向东可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一期工程从汉水与其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全程自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六省(自治区)缺水问题,具体方案仍在研究论证中。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广大北方地区、黄淮河平原的供水格局,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因此受益。在北京城区,73%的居民生活用水来自丹江口水库,几乎所有重要水源地皆有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北京市地下水位此前年均下降1米的局面不仅得到遏制,还回升了2.73米。

以北京为例,绝大部分“南水”会被引到北京的各个自来水厂用于日常供水,经过严苛的工艺和流程的净化处理,最终流入居民家中。水厂水质处理的工序有8道,除了常规的沉淀、过滤外,还采用了臭氧、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消毒等国际先进的深度处理工艺。其中,紫外线消毒工艺在国内规模最大。

穿山越岭、架桥过河,沿着现代中原文明、燕赵文明的腹地流淌,全长1432千米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创造了多个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南水北调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生态工程。在完成正常供水任务的前提下,它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沿线的生态环境。素有“燕山明珠”之称的密云水库,是北京居民重要的水源地。在2014年以前,密云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水面可以看到十几个岛屿。而现在,水库只能看到两三个岛屿,其余都淹没在水面以下了。水资源总量的增加,不仅改变了首都水源保障格局和供水格局,也使宝贵的水资源得到涵养恢复。在过去的几年里,南水北调反向输水密云水库近4.5亿立方米,再加上水库上游的补水,使得水面面积增大、水位抬升,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和野生动物来这里栖息。

作为国家跨流域、跨省区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将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调水中线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曾有三个问题争执不下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用好南水北调征地移民资金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南水北调难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