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文化”背景下闽文化传播的新路径研究

2020-10-11 06:23胡军强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媒介动画

胡军强

(福建江夏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福州 350108)

闽文化泛指福建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工艺、民俗等方面的文化资源,其既包含内陆文明统一性,又兼具海洋文明的开放性特点,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然而,目前闽文化传播形式单一,衍生的文化产品又缺乏直观性与趣味性,不易被当代青少年接受,难以达到弘扬和传播闽文化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新媒介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最优方案开发闽文化资源,并选择一个最佳媒介去传播推广闽文化的精髓,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闽文化传播研究现状

对闽文化传播的研究方面,国内偏重于从政策、形式、现状与对策等几方面进行综合性探讨,涉及到闽文化传播的范畴、类型、形式、发展等等,另有文献多从数字化保护、创意开发的视角研究闽文化传播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奠基”意义,构建了闽文化传播的基本框架。另外,有文献着重研究闽文化元素与动漫相融合的形式,借助动漫作品弘扬闽文化,其对采用虚拟现实动画(简称“VR动画”)传播闽文化的研究有着启发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现在,各级政府也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去开发虚拟现实项目(简称“VR+”项目),2018年12月25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VR+文化”重点产业的发展,推动现有的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移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提升多感官体验模式,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另外,国内对“VR+”在虚拟博物馆、红色旅游、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应用的研究较多,但很少有关于VR动画在闽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研究。因此,VR动画传播闽文化的应用研究很有必要,这也为闽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和新路径。

二、闽文化传播困境

虽然福建地域文化内涵深厚,但观众对闽文化内涵与形式的消费需求在升级,而闽文化传统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单一,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难以向全世界推广闽文化的精髓。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观众心理需求定位不准确

在文化精神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大多数观众对新颖独特的内容、时尚的表达形式表现出不由自主的兴趣,归根结底是源于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理。传统文化除了因年代的遥远而文化内容不变之外,还有其表现方式也因保留传统而一成不变,这使得其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心理需求。

(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近年来,富有地域特色的闽文化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然而,闽文化的传播,目前受时空的限制,其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有些传播方式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理解起来都有难度,外国人会更难,更遑论对内涵的理解与领悟了。究其缘由,正所谓不触及内涵的表面闽文化项目难以打动观众的心,在海量资源高速交融的信息时代,弘扬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传统方式力所不逮。

(三)文化传播形态需更新

目前闽文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单一,而且缺乏国际化语言,不注重互动。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和歌舞表演受时空限制,文化共享难以实现。民俗文化节目在传播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其内容还受时空的严格制约,难以实现大范围的文化传播与共享。

总之,由于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的局限,致使许多优秀的闽文化只能藏于民间,无法走向全国、走向国际。众所周知,文化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共享行为,不同国家间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受众群体,仅以报刊、电视节目、现场表演的传统表现形式进行文化信息交流,远远不能达到国家战略的要求。

三、媒介传播与“VR+文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改变,越来越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失去了生存和传承的环境,其困境主要源自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而非传统文化内容的危机。

“动画”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载体。动画因其独特的虚拟性、想象性和画面动态性的特点,在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互动交流中凸显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它为观众构建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促使世界各地观众可以相互了解不同的风俗民情与地域文化。

(一)文化传播媒介

文化传播媒介是地域文化承载和传播的中介,是文化传播者和接受者进行文化信息交流的桥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下面表1将文化传播媒介按照时代发展顺序,分别从类型和特征进行描述。

> 表1 新旧媒介分类及其特征

文化传播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演变过程密不可分,文化传播方式在新的媒介不断出现的背景下扩展开来。人类从口语的出现开始,口语传播文化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随着纸张的发明,让文化可通过印刷的文字和图形进行传播。到后来的电子信息包括了电视、电影等以视觉影像为主导的影像传播,受众不再只是从纸面上接收信息,而更习惯于接受动态的视觉画面。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革新,人们更渴望与文化信息互动,参与到文化传播当中,这也就促使了虚拟现实动画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媒介,虚拟现实动画的沉浸感与交互式的融合打造了一个与真实世界高度融合的虚拟文化世界。

20世纪初,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中谈到虚拟现实将成为人们自由感知与交流的终极媒介。虚拟现实在改变人们体验文化的方式上有巨大的潜能,不同于传统文化传播媒介。虚拟现实动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突破了传统文化传播媒介无法实现的故事情景,它拥有视觉、听觉、互动、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虚拟现实动画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介,它的文化传播功能有待开发和挖掘,将来一定会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VR+文化”应用

“VR+文化”即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简称为“VR技术”)去表达与传播传统民族文化,它是融合多项新媒体技术的“完美产物”,是多感官融合、文化传承、思想交流的新平台,也是“新知识媒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构建虚拟三维场景,设置交互性动画情节和视、听、触觉等多感官体验,观众通过虚拟交互设备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并体验各种感官信息。与传统文化传播媒介相比,VR技术创作的虚拟现实动画具有沉浸性、交互性、体验性特点,更能从多种角度传达出闽文化的内涵,让观众在观看体验动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闽文化的魅力。

运用VR技术将传统民族文化转变成数字文化创意产品,一直是各研究团队致力攻克的难题。2003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同承担的“虚拟奥林匹克博物馆”项目,就是传播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VR+文化”项目;同时,浙江大学的民间表演艺术的数字化抢救保护与开发项目、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项目、楚文化编钟乐舞数字化保护项目、北京大学故宫数字化等非遗数字化项目,都是研究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和VR技术表达和传播民族文化。

四、“VR+文化”背景下闽文化传播新方式

极具地域性特色的传统闽文化,因其沿袭传统传播方式,具有年代感、小众和不流行的特征,然而年轻一代观众更倾向于流行文化与时尚传播媒介,导致传统闽文化逐渐面临被时代边缘化、无人愿意学习的困境,继而出现闽文化传承与传播上断层的现象。赋予传统文化恰当的动漫化表达,通过新媒介平台传播出来,闽文化可以产生更大的魅力。因此,以“新媒介+传统内容”的传播方式是闽文化自由化的传播形式,同时也是实现闽文化的广泛传承与传播的最佳途径。

(一)文化形式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形式转变

展现泉州民俗风情的动画片《泉州漫游记》改编于《泉州讲古》中的《蔡六放大炮》的故事,该动画片以三维技术重现泉州古城繁华街市的故事背景,其创意来源于由泉州传统文化、人文风貌、民俗风情汇集而成的民间故事。该动画片向世人展现如真实情景般的泉州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饮食文化,透出浓浓的“泉州味”。相较于二维动画片,三维动画片中逼真的立体场景和动态演绎方式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普遍欢迎,为泉州地域文化的传播拓展了新途径。

(二)文化内容从单一形式向富媒体形式转变

“VR+文化”开发可对闽文化内涵再延伸,借助文字描述、3D模型、视频、音频等元素描述闽文化的特色,降低闽文化内容的阅读门槛,提升阅读趣味性,吸引青少年朋友来传播闽文化。

基于独具福建特色的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区而开发的《三坊七巷民俗体验馆》项目,就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三坊七巷的历史建筑场景。观众戴上VR头盔,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古代的福州生活中。通过VR交互工具,观众还能触碰到建筑的表面,转动头部后视角能够全方位变动,完全将视觉与触觉结合在一起,体验奇妙的古代闽文化。

(三)文化传播从单向向互动形式转变

近年来,由于大众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闽文化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渐渐地被大众所遗忘。福清光饼是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闽式糕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及传统而繁复的工艺流程。对于这些需要展示具体工艺流程的文化遗产,文化保护者主要还是以数字化的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来保存和呈现。对大多数普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来说,这些数字化的内容缺乏文化展示的情境性、交互的趣味性和非遗文化传播的广泛性。通过VR 技术,文化保护者打破了传统数字化保护方法的局限性,将原来平面的数字化文字与影像,创作成融合福清光饼的VR动画。在该动画中不仅有展示光饼制作工艺的故事情节,还有交互功能,以便多个观众同时进行在线培训、研究和创新该工艺流程等活动。

(四)文化表达从视听向多感官转变

闽文化主要是以数字化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态进行保护和传播,但对于大多数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来说,这些影像视频缺乏文化的情境性、交互性和体验性。“VR+文化”的传播方式恰好能够将闽文化的内涵通过虚拟的场景、有情节的故事、可交互的游戏环节、可体验的工艺过程而一一展示出来。福州科技馆设置的体验游戏,就很好地将闽文化场景与闯关游戏融入在一起。观众在体验区模拟正常的驾驶快艇的动作,虚拟现实设备可以通过红外线捕捉到观众的肢体动作信息,观众通过紧张刺激的闯关游戏,体验游戏的娱乐性,也更好地了解了闽文化。

(五)文化接收程度从被动接收向主动参与转变

在传播闽文化时,创作者需要迎合观众的猎奇与自我展示心理,可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段,创作可以交互、沉浸的VR动画。首先,在内容设置上,用独具福建地域文化特点的动画内容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与主动探知的欲望。其次,在展示形式上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以互动体验的形式,创造出与闽文化内涵相匹配的数字化互动传播方式,开放观众参与体验文化场景的入口,减少闽文化的传播技术障碍。再次,为了迎合观众的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创建可体验的闽文化生活民俗场景,设置有助于观众自我表达与身份构建的交互模式,激发观众“晒”出互动体验内容的欲望。

五、“VR+闽文化”传播方案

如何挖掘闽文化资源,开发出融合闽文化元素的创意,传承闽文化的精髓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依据本文所做的调查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融入闽文化精粹的VR动画,提升文化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从而引发观众内心的艺术共鸣,提高闽文化传播效率。笔者提出的方案如图1所示。

(一)闽文化资源挖掘

> 图1 融合闽文化元素的VR动画创作方案

在该方案中,创作者必须充分调研闽文化资源,挖掘“VR+闽文化”创意点,提取出差异性大、辨识度高、传播范围广的福建区域文化元素,如船政文化、茶文化、闽西红色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土楼文化等等。

(二)融合闽文化元素创作VR动画

VR动画可以构建虚拟三维场景,设置交互性动画情节和视、听、触觉等多感官体验,与传统动画相比,VR动画具有沉浸性、交互性、体验性特点,更能传达出闽文化的魅力。融合闽文化元素的VR动画蕴藏着闽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核,观众在享受动画的娱乐趣味性之余,还能感受到文化体验认同与情感认同。

(三)推广VR动画作品

互联网与微信等平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其传播受众范围广、速度快,已经成为传播文化产品最佳的媒介平台。通过最新的VR、AR技术增加现场互动活动推广VR动画作品,沟通线上线下共享媒介平台,充分调动受众参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性,形成二次传播,扩大传播效果。

(四)反馈VR动画传播效果

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VR动画体验效果的分享,利用平台进行创作者和观众的交流,让观众深入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魅力。最后,收集VR动画体验者的反馈信息,从而验证方案的实用性。

六、结语

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创新载体,需要符合观众心理需求的表达方式。借助“VR+文化”的方式,将福建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语言)以VR动画进行形象化、直观性、互动式、体验式的展现,这不仅有利于闽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也有利于青少年从中传承与创新闽文化。

构建具有闽文化特色的动画是福建动画产业的重要任务,努力提升闽文化的数字创意表达、交互形式、感官体验方式的同时,还要着重拓宽传统闽文化元素的外延与展现闽文化的内涵深度,切实利用好动画这一高效率的传播载体,让闽文化更为普及、更为直观、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媒介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我的动画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