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与特征分析

2020-10-12 04:18张俊涛冼卓慧
江西农业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肥力绿化带限制性

张俊涛,李 铤,冼卓慧,崔 诚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南沙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入海口位置,2005年正式建区以来,不断对绿化景观进行提升。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南沙区被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要求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南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近年来,南沙区围绕广州市提出的“森林围城,森林进城”的战略部署,将建设生态型城市作为根本发展目标。绿地土壤既是植物生长介质,也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和吸收、消化城市废弃物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1-4]。然而,土壤在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5-8]。城市绿化过程多使用深层未充分熟化、养分贫瘠的土壤,甚至夹杂大量建筑垃圾,加之施工过程大量人员、机械压实,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质量退化,不适宜于植物生长,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9-10]。目前,有关我国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的系统调查评价和研究还不多。

本文对广州市南沙区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立体绿化、街旁绿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河涌绿地等不同类型绿地土壤开展系统的取样调查,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其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土壤主要限制性因子,提出了改良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南沙区绿化景观及林业和园林生态功能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南沙地处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隔洪奇沥水道与中山市相对,北依沙湾水道与番禺区相邻,南滨珠江入海口,距香港38海里和澳门41海里,是广州通向海洋的通道,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南沙区为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质情况为淤泥质软基,地下水位较高,总面积约803 km2,其中水域面积约233 km2。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潮湿,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等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22 ℃,年平均风速2.0~2.6 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1300 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700 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南沙地区土壤为水稻土、赤红壤、滨海盐渍沼泽土三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8%,建成自贸区生态景观廊道100 km、生态景观林带10 km、绿道13 km。

1.2 绿地调查与土壤样品采集

2019年3月,调查了广州市南沙区8个城市公园、62条主干道路绿化带、13个城市出入口绿化带、2个立体绿化、7个街旁绿地、12个郊野公园、3个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8条生态景观林带、46个河涌绿地,并采集0~30 cm土层土壤样品300份,土壤采样点分布见图1。

图1 南沙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采样点分布图

取样密度主要根据绿化面积和土质均匀度,一般每2000 m2采集1个样,至少由5个样点组成;小于2000 m2按1个样品计;绿化面积大于30000 m2时,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采样密度,样品数量相应减少,每组样品混合取样点相应增加;土质不均匀适当增加采样密度。花坛、花境等绿地每50~100 m2取1个混合样,至少由5个样点组成;树坛或树穴每30棵树取一个混合样品,取样区域不满30棵时按30棵计[11-12]。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采集样本数见表1。

表1 南沙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采集样本数

1.3 土壤理化指标检测

土壤pH值采用电位法测定[13],EC值采用电导法测定[14],容重、入渗率采用环刀法测定[15],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16],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17],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法测定[18],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19]。

1.4 土壤综合肥力的评价方法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所采用的属性分级标准参照《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及其应用》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的分级标准。

采用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公式计算综合肥力系数: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初步分析,利用Origin 2018和Arcgis 10.2软件进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南沙区林业和园林土壤肥力的特征

共调查了10类绿地,分别是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立体绿化、街旁绿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及河涌绿地。检测了土壤pH值、EC值、容重、入渗率、通气度、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理化指标,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然后采用改进的内梅罗公式计算综合肥力系数,对不同类型绿地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如表2所示,除1.75%的河涌绿地土壤处于肥沃水平,其他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均处于一般或贫瘠水平。其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以及街旁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贫瘠水平;其他类型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一般水平(图2)。

图2 南沙区绿地土壤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布

表2 南沙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综合肥力的特征

2.2 南沙区林业和园林土壤质量的限制因子

改进的内梅罗公式中,Pimin为各分肥力系数中的最小值,可以突出限制性因子。以此可以统计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限制性因子(表3)。道路绿化带土壤限制性因子为EC值、容重和有效磷;湿地公园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和碱解氮;城市公园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郊野公园土壤限制性因子为EC值和容重;森林公园土壤限制性因子为EC值、容重和有效磷;生态景观林带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城市出入口绿化带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和有效磷;街旁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为EC值和容重;河涌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碱解氮和有效磷;立体绿化土壤限制性因子为EC值和碱解氮。

表3 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综合肥力限制性因子

立体绿化土壤综合肥力全部处于一般水平,其他类型绿地土壤均存在不同比例的贫瘠土壤,这些贫瘠土壤存在其限制性因子。其中:道路绿化带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和有效磷;湿地公园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城市公园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郊野公园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森林公园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和有效磷;生态景观林带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城市出入口绿化带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和有效磷;街旁绿地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EC值和容重;河涌绿地贫瘠土壤限制性因子为容重、碱解氮。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主要为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

2.3 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容重

土壤容重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可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压实作用[20]。土壤容重大,则土壤紧实,总孔隙度减小,降低了大孔隙的比例,不利于土壤的通气、排水、有效水分的储存和植物根系的生长[21]。

广州市地方标准《园林种植土》规定园林种植土的容重应小于等于1.25 g/cm3。南沙区10种类型绿地土壤容重均值范围为1.21~1.43 g/cm3(图3),土壤容重整体偏大,土壤较黏重。立体绿化土壤容重较好,符合广州市地方标准《园林种植土》的土壤占比达到66.67%(图4);而其他类型绿地土壤容重整体偏大,土壤紧实(图5),符合广州市地方标准《园林种植土》的土壤占比均低于45%。

图3 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容重

图5 南沙区绿地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

2.4 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有效磷含量

10种类型绿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范围为3.68~36.75 mg/kg(图6),土壤有效磷含量比较低。结果显示(图7),各类绿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达标率均低于60.00%,尤其是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林带、道路绿化带、城市公园、城市出入口绿化带、街旁绿地等绿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达标率不足5 %(图8)。

图6 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有效磷含量

图7 不同类型绿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达标情况

图8 南沙区绿地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采集、检测,分析了300份不同类型绿地的土壤样本,发现广州市南沙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普遍存在土壤容重偏大、土壤紧实、有效磷含量偏低等问题。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已成为各类绿地土壤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南沙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整体处于一般或贫瘠水平,尤其是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以及街旁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贫瘠水平。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绿地土壤质量主要限制性因子,开展了土壤改良、科学养护管理、提高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是今后的重点工作,对南沙区高品质绿化景观打造、生态效益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利用有机废弃物(枯枝落叶、蘑菇渣、药渣等)制成土壤改良剂、有机覆盖物用于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加强表土资源保护和再利用,可以保护不可再生的表层土壤,减少深层未充分熟化、养分贫瘠的土壤,提高绿化景观效果、降低后期养护成本,长远考虑,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还具有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肥力绿化带限制性
最美城市“绿化带”
秸秆还田对连作花生土壤综合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改良不同肥力设施番茄土壤效果
种子
风景
打招呼
土壤肥沃耕层构建模式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
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