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53(Fe)及其衍生物Fe3C用于痕量的电化学检测

2020-10-12 07:35庞凌燕周飞蓉裴峰涛李军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化学试剂伏安衍生物

庞凌燕,周飞蓉,裴峰涛,贾 箫,李军奇

(1.陕西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西安铁路公安局 司法鉴定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8;3.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主要试剂:对苯二甲酸(分析纯,郑州杰克斯化工有限公司);氮氮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天津红岩化学试剂厂);六水合硝酸铁(分析纯,天津红岩化学试剂厂);Nafion(5 wt%,分析纯,Sigma-aldrich公司);醋酸(99.5%,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厂);醋酸钠(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厂);蒸馏水(分析纯,自制).

(2)主要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WHL-65B,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X 射线衍射仪(XRD-6100,日本Rigaku公司,Cu-Kα辐射的波长λ=0.154 18 nm,扫描范围从10 °~ 80 °);场发射扫描电镜(S4800,美国FEI);同步综合热分析仪(STA409PC,德国耐驰,测试范围为室温到850 ℃,升温速率为5 ℃/min),管式炉(T-1600MT,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电化学工作站(CHI660D,上海晨华有限责任公司).

1.2 MIL-53及其衍生物Fe3C的制备

(1)MIL-53的制备:在分析天平上称取2 mmol对苯二甲酸(0.332 0 g),将上述药品放入到25 mL的烧杯中,加10 mL的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再称取2 mmol Fe(NO3)3·6H2O (0.540 6 g)药品放入烧杯中,全部溶解后,将上述混合物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之后用不锈钢水热反应釜封装,在150 ℃的烘箱中持续加热65 h.反应结束后,用程序控温降温(5 ℃/h)的方式降至室温,得到棕黄色粉末.

(2)衍生物Fe3C的制备:取适量上述棕黄色沉淀,经DMF和乙醇冲洗3次,放在醇洗后的坩埚内,送入管式炉中.通入氩气气氛,以10 ℃/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 ℃时停止加热,保温1 h.煅烧结束后,用程序控温降温的方式降至室温,得到黑色衍生物.

1.3 MIL-53@GCE及Fe3C@GCE电极的制备

将MIL-53用研砵磨细,称取20 mg粉体放入样品管,依次加入2 mL去离子水,2 mL Nafion溶液,超声分散30 min,就可以得到MIL-53悬浮液.Fe3C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同上,仅将MIL-53换成Fe3C即可.将玻碳电极(GCE)分别利用粒径分别为0.3μm和0.05μm的氧化铝浆液打磨至光亮镜面.在超声条件下利用蒸馏水清洗GCE电极表面,氮气吹干.最后采用移液枪吸取4.5μL上述所制备的电极修饰悬浮液滴加到GCE表面,在4 ℃的冰箱中放置24 h自然干燥,分别获得MIL-53@GCE电极及Fe3C@GCE电极.

1.4 MIL-53@GCE及Fe3C@GCE的电化学检测

(1)

2 结果与讨论

2.1 MIL-53及衍生物Fe3C的XRD表征

为测定样品的成分,保证样品的纯度,首先将所合成的金属有机骨架收集、干燥处理,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图1给出了粉末衍射实验图谱与MIL-53标准卡片的对比,实验图谱与标准卡片中主要的峰位置吻合较好,证明样品为MIL-53,且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纯度.

图1 MIL-53的XRD图谱

图2给出了MIL-53衍生物的粉末衍射图谱与Fe3C的XRD图谱(PDF:35-0772),二者主要的峰位置吻合度高,证明该衍生物为Fe3C,且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纯度,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其他性质测试.

图2 Fe3C的XRD图谱

2.2 SEM分析

MIL-53的SEM见图3所示,所制备的MIL-53粉体尺寸为微米级别,具有规整的三维棒状结构,表面较为光滑.图4是衍生物Fe3C的SEM图谱,700 ℃的热处理并没有破坏材料的整体骨架,Fe3C很明显地保留了和MIL-53一样规整的三维棒状结构.不过,与MIL-53相比,Fe3C表面不再光滑,出现较多的孔洞,这可能是煅烧失去有机配体所导致.

(a)以5 μm为标尺 (b)以3 μm为标尺图3 MIL-53的SEM图谱

2.3 EDS能谱分析

EDS能谱显示了MIL-53以及Fe3C的元素分布.如图5和图6所示,C、O和Fe元素均匀分布在MIL-53中,C、Fe元素均匀分布在Fe3C中,证实了所制备两个样品的均匀性.

(a)微观形貌 (b)C分布

(a)微观形貌 (b)C分布

2.4 电化学检测性能评估

2.4.1 循环伏安法评价MIL-53@GCE及Fe3C@GCE的电化学性能

图7为在NaAc-HAc缓冲液,扫速为0.1 V/s时,未经过修饰的GCE,MIL-53@GCE及Fe3C@GCE的循环伏安曲线.与GCE相比,MIL-53@GCE在0.64 V和0.31 V分别出现了明显的氧化电流和还原电流,这对氧化还原峰源于MIL-53结构中Fe3+/Fe2+的氧化还原过程,氧化电流和还原电流的强度相近,证明在MIL-53中Fe3+/Fe2+进行了可逆的电荷转移过程[8].

图7 三种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对比

在相同的氧化还原电位处,Fe3C@GCE也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可归因于Fe3C结构中Fe3+/Fe2+的电子转移.相比于MIL-53@GCE,Fe3C@GCE的峰电流更强,表现出了更高的电化学活性.这可能是由于高温煅烧导致结构中有机配体碳化,生成的Fe3C具有渗碳体结构,具有较好的电子传输效率,从而提升了电极修饰材料的电化学活性.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为该推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图8),Fe3C@GCE的电荷转移电阻远小于MIL-53@GCE.

图8 MIL-53@GCE及Fe3C@GCE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I=-0.13c+35.28

(2)

(a)不同 浓度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I=-0.16c+79.31

(3)

(a)不同 浓度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Fe3++e-→Fe2+

(3)

(4)

图11 MIL-53的三维空间结构

2.4.3 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

(a)不同扫速下的cv曲线

(a)不同扫速下的cv曲线

3 结论

猜你喜欢
化学试剂伏安衍生物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化学试剂与耗材的管理
化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例析伏安特性曲线在解题中的应用
常用化学试剂的安全存放及分类管理
非线性伏安曲线问题解析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链接
化学反应中水的多种角色
肌营养不良蛋白及其衍生物的表达与定位的研究
两种伏安特性曲线及应用
“五抓”烃的含氧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