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课程黄金90分钟教学方法探讨

2020-10-12 14:15张蓓蓓
艺术评鉴 2020年17期
关键词:混合模式美术史美育

张蓓蓓

摘要:通过梳理美术史教学,分析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课堂前后的时间及内容安排展开研究。利用课堂90分钟教学的重点强化技巧、知识点整合与系统化处理方法以及课件编排方法等,以及课后90分钟的专业反思等环节,来实现艺术史课程对美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合理性,满足和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美术史  教学  混合模式  美育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7-0138-03

在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中,美术史的授课形式和教学目标相对枯燥,如何拉近学生与理论课的距离,以及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艺术史在今后艺术创作实践中的重要性,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下90分钟和课堂90分钟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搭配进行,短期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拉近学生与书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其教学质量。

一、艺术史教学的意义

由于专业培养有所差异,所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也有所区别,课程结构也就不同。艺术史在美术类专业中是基础理论课程,属于必修环节。而且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通识性,课程也起到了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以及考研升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以史眀智

学习过程是思维技能培养和知识建构的过程。赵亚夫指出“历史学习若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适应能力),若不能满足来自各方面的学习需要,不能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那么,历史学习将失掉它的全部意义”。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其本源,根据个人社会化的过程的不同,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美术史涵盖美术流派、美术运动、美术家及其作品等很多方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学习、理解,开拓对待美术理论的认知和分析的思路,并为其以后自身发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向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用思辨的方法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相关的自己的见解与认识,以实现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

(二)借助历史风格丰富创作素材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美,但这些美感要素并不会随着时间和事件的迁移而封存。过去一段时间的美感要素,在合适的时间结合合适的表现形式,会再次大发异彩,例如服饰中的一些款式或者图案的再现等。将历史风格分析透彻,结合当前自身的艺术创作,可以丰富其作品的内涵。

(三)满足美育要求

1906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为完全之人物,而何谓完全之人物,则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因此将教育分成体育与心育两个部分,而心育又分为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并认为完全之教育,不可不备真、美、善三德”。分析其他国家美育的发展和成果会发现,美育工作开展越早,对于国家的整体人文素养提升效果越明显。

美术史中包含大量的经典作品的介绍等,从美育角度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正如卢政(2011)提到的“大学美育课程目标是根据大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根据大学生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开展的,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完善其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从而造就一代人格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为主要目的”。

(四)为后续专业课程知识搭建助力

美术史虽然各校开课时间略有不同,但都属于理论认知必修。通过美术史的学习,了解中外美术专业发展、流派等问题,构建初期认知体系。通过初期认知体系的构建,学生可以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侧重点的补充和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方便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

二、美术史现有教学问题

美术史教学普遍存在内容与时间配置不足问题。作为理论课程课时量大多设置在64课时左右。设计史论,教材容量大,知识点繁多,拓展内容多,64课时只能满足基础思路梳理的教学。但是,历史需要其背景的分析,事件发展思辨等才可以深入掌握,如果让学生对于美术史有个全面且丰满的认知64课时略显不足。

美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大部分选择集中授课,上课人数多。因此教师在有限的课上时间内缺少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学生在课堂时间,大部分精力都放于知识点的被动接收和理解,在反思和运用方面效果一般,导致教师无法更加深入的引导分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无法与学生沟通。

对于专业理论课程来说,大部分院校会选择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因为历史性知识点需要记忆的较多,闭卷考试可以督促其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单纯使用闭卷考试,学生应试心理较强,不利于拓展知识的学习和分析,不利于自我分析能力的考查,束缚学生的专业个性发展,不利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同时,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轻视理论学习的问题。单纯的闭卷考试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三、黄金90分教学实验与探索

随着网络教学手段的丰富,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课程所使用。对于一门课程,正确定义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功能,分别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的教学内容,使之做好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才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課堂黄金90分钟

课堂时间一直都是教学过程的黄金时间,也是学生高效接受信息的黄金时间。在90分钟时间内,教师既要高效传授知识,还要调动主体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不应占用过多课堂时间进行简单的知识点讲授和传达,而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一起集中探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单纯讲述简单的知识点,学生虽然掌握起来轻松,但是也易于忘记。对于如何抓住课堂90分钟,分析了以下三点:

1.重点知识点强化技巧

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讲述重要知识点,以及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强化知识点可以结合我们大脑记忆规律,使用课堂四轮强化记忆法,针对关键且容易被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分阶段重复,以刺激大脑形成长久记忆。

课堂四轮强化记忆法是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分四步完成记忆,第一轮是教师提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堂重要知识点,学生通过浏览可以提前了解重要信息;第二轮,课堂开始阶段,将课堂重要信息中的点与学生互动;第三轮,课堂围绕重要信息内容进行讲述;第四轮,课堂开展主题讨论,围绕重要信息进行互动。第四轮的互动是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同时学生还可以相互学习,将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理解相互比较,分析不足,从而加深印象。通过前三轮的知识点重复和第四轮的互动讨论,学生会对教师的讲解从疑惑阶段过渡到恍然大悟阶段,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假想与共情教学法应用

美术史中有很多美术流派、经典作品等需要记忆。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比较头疼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将事件发生的背景,主要人物的经历等给学生做生动讲解,引导学生假想成为历史事件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用共情的方法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假想自己在那个故事中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不仅对于历史事件感受深刻,且能深刻体会到环境、人物、事件发生的关系。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分析事情的能力。例如,在新艺术运动讲授时从大背景入手,学生的大局观更强,记忆也就更加清晰。当学生有了清晰的框架感之后,只需将课堂教授的知识细节填充,事件学习的完整性就实现了。

3.多元化信息教学手段并用

随着疫情网课的开展,高校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技法也都有一定的研究,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网课形式。各类网课平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各类特色功能,例如钉钉直播可以录课,方便课下的回放复习。智慧树提供课程资源、作业考试,以及签到、投票、抢答、抽签等课堂互动环节。QQ提供课程表、收集表、学习打卡、老师助手、一起看网课等功能。再利用多元化信息手段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难度和互動性强度,这样学生的手机就只是一个参与互动的工具,不需担心手机的使用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二)课下黄金90分钟

大学生的学习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过程中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对于课程内容以分析、总结为主,并且对其学生学习特点等规律性的内容加以探索。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师课下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前45分钟的分享资料

根据学情反馈,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视老师的认可。同时对于专业知识的自学更加喜欢视频形式的教学资源。因此,课前分享资料可以选择跟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视频,形成高黏性学习资料。其目的是导入课程内容,扩展相关知识面,为课堂讨论提供理论和支撑数据,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有计划地针对性的进行自主学习。授课教师可采用相应的措施激励并督促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带着好奇与欲望走进和融入课堂,带着兴趣和信心走出课堂。

2.学习方法综合能力培养

学习方法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指专业查阅资料(视频、文字、图片)的能力。教师课后可以给一个推荐和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对事件或经典作品有一个立体概念。然后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知识点来进行补充,当知识点补充全面后,辅助信息就会自然汇聚成一个清晰的脉络。通过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自己形成横向和纵向的记忆梳理。与后面学习的内容形成自然衔接。

四、教师角色切换法

对于美术史这类理论课程,学生有时会遇到记忆的内容多,条理性差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热情。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堂和课下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并且根据阶段不同在教师、网络主播、学习伙伴和主持人等的不同角色中切换身份。

(一)网络主播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使教师具有了很多关于线上教学的经验。在课下90分钟的学生自学分析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课堂上的重点录制一些相关课程视频,录制形式可以使用较为随意的话题讨论方式,学生可以轻松接受,快速融入。

课程视频不同于面对面授课,主要以听觉方式投入课堂,教师需要切换角色,从讲台讲授转化为网络漫谈,通过其课程趣味性和教师的讲述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课程内容在保证方向性、基础性的同时,抓住问题核心,层层递进讲解。教师语言可以切换成主播语言,将一些美术史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外部语言,即兴口语表达,如在一些美术流派背景介绍时用鲜活语言还原历史实景,利于学生的想象、联想。

(二)学习伙伴

知识的吸收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实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对应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等)的帮助,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课下90分钟里学生是主体性。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师生平等的认知,并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引导内容的连贯性、设置任务的驱动性和公平合理的多元评价性调动起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挖掘其内在兴趣点和潜能。

(三)主持人角色

一个好的主持人可以使参与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话题的讨论,并且在话题结束时有所收获。课后反思题目可以围绕美术界热点话题展开,教师换成主持人的角色,在话题讨论过程中既保证学生谈论的激情和分析的时效性,也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和美术史课程学习的必要性。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保持和产生好奇心,围绕自己的兴趣去探究未知领域;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向导或者促进者,教师的任务就像主持人一样,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五、考核方式设计

考核方式的合理性也可以从侧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的最终考核包含线上、线下和综合测评3部分。线上、线下教学评价设置相应的评分点和权重,属于过程评价,综合测评属于最终考核评价。线上教学评价环节可以从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率、学习时长、线上测试成绩几个指标来评价。线下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参与率、课堂表现、学习应用效果来进行评价。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确定每个指标的评价权重,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考核评价可以采取考试、论文研讨等方式进行。

六、结语

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课程的重视程度是促进其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程中找到快乐,并且主动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让原本枯燥的美术史课程变得鲜活。

参考文献:

[1]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诗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2]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3]卢政.大学美育课程建设浅谈[J].美与时代(下),2011,(09).

[4]常宁生.穿越时空——艺术史与艺术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英]怀特海著,徐汝州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6]曹克训.如何在教育中贯彻人文精神[J].科技信息,2007,(36).

[7]杨松崧.谈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教育探索,2013,(04).

猜你喜欢
混合模式美术史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郭诗奇作品
整合突破,奋勇前进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美育教师
职业教育课程的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效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