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对信息安全的影响分析

2020-10-12 13:02李家干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计算机人工智能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产生许多新应用的同时,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电信诈骗等欺诈、盗窃行为的升温,更加引起人民的警觉。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安全的影响,从四个方面思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信息安全工作水平的途径,为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思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计算机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用以泛指让机器实现智能行为的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机器视觉和听觉、自然语言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认知与推理、博弈论、机器人学等[1]。自1956年“人工智能”一词第一次出现在达特茅斯会议上,已经过去60多年。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符号主义、第二阶段的数学建模之后,人工智能来到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万物互联为技术基石的信息时代。

随着网络应用的全面普及,大量的隐私数据在互联网上流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在日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特别是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电信诈骗等欺诈、盗窃行为的升温,更加引起人民的警觉。人工智能时代对网络信息安全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逐渐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1人工智能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1)人工智能技术能有效提升信息安全工作的效率。现如今各个安全团队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就是大量安全警报造成的疲劳。北美企业每天接到的安全警报数量高达1000条。大量恶意攻击行为被淹没在警报中没有得到认真对待。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并行计算等技术,整合多个信息源,能够快速梳理处理数以百万计的数据流,并生成分析报告,有助于企业和网络安全公司获得准确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有效提升网络安全工作的效率。

(2)人工智能技术为黑客攻击提供新的便利。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黑客的网络攻击也提供了新的便利。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发现了计算机系统许多新的漏洞,为攻击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新应用,成为黑客攻击的新目标。在Geek Pwn2017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上,白帽黑客们上演了一场与现代科技的巅峰对决,攻击对象包括当下最火的人脸识别,以及声纹识别、使用银行卡在智能POS机消费等场景,令人惊叹的项目破解秀,揭露了新应用存在的安全問题。

(3)人工智能应用本身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以智能交通领域为例,随着无人驾驶汽车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普及,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概率。但是在已有风险消除的同时,新的风险被引入:黑客可以从无线渠道侵入智能汽车终端、从有线渠道侵入后台信息控制系统,从而接管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智能交通系统的控制权。实际上,无人驾驶汽车或者智能交通系统由复杂的自动化机器和信息系统组成,其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各个要素环节都面临安全风险,目前已有黑客通过盗取移动App账号密码进而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案例。

(4)人工智能对国家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大数据、内存计算、区块链、并行计算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一方面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家安全的边界[2]。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并没有道德属性,对于使用者的身份、思想、动机不能进行有效的甄别和判断。从使用者角度来说,完全可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犯罪、网络诈骗,甚至进行恐怖主义活动,西方国家通过谷歌、脸书等网络应用,对全球信息进行整合,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全方位挑战。

2人工智能时代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的思考

①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统一谋划。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充分体现了网络安全、信息化、现代化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提升国家的情报搜寻、侦探,网络数据的分析和数字媒体的宣传创造能力[3]。这一能力将在开展国家级战略宣传、情报获取、意识形态斗争等行动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②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我国信息社会变革的创新科技。国务院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信息安全不是无根之木,大力普及人工智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生态,一方面能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信息安全的研究力度和研究水平。③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范围。人工智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深远,在网络安全的应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主动防御、策略配置、安全防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拓展新的应用,特别是在侦测和清除僵尸网络设备、入侵检测、发现蠕虫病毒、识别垃圾邮件、发现和阻断未知类型恶意软件执行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④加强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监管。为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在管理上展开立法研究、标准制定、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监管。在技术上,推动大数据时代用户隐私和数据保护技术的研究、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内生安全性设计水平、对智能产品和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威胁风险进行从监测到应急处置等全安全要素的监控,提高风险控制与处置能力。

3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必然会对网络信息安全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人才,加强信息安全制度、法律机制建设,提升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安全工作水平,是确保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拥军,唐俊.基于云模型的网络安全态势分析与评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1):63-67.

[2] 杨鑫.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信息安全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1):110-114.

[3] 邵晓慧,季元翔,乐欢.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全方位多角度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7,33(1):45-46.

作者简介

李家干(1990-),男,安徽省六安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理工程师职称,现就职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计算机人工智能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