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12 18:12张翠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张翠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提高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48例行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48例行协同护理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可促进肺功能恢复,减轻全身症状,增强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协同护理模式;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171-02

有学者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迁延反复,为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往往需配合康复护理措施[1]。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尝试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现将干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41-78岁,平均(59.3±14.4)岁,病程1-18年,平均(10.2±6.3)年;实验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2-79岁,平均(60.4±14.6)岁,病程1-17年,平均(9.8±5.9)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协同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①健康宣教:评估患者认知情况,了解其自我护理能力,强调主动参与护理过程的重要作用,改善患者遵医行为。首先,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包括病因、症状、危害性,解答患者相关问题,消除错误认知。其次,介绍具体治疗方法,辅助患者定时、定量用药,特别是行家庭氧疗、吸入性氣雾剂治疗的患者,需向患者演示吸氧装置、气雾剂使用方法,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再次,保持家居环境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外出时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天气转凉时注意添衣,避免着凉加重病情。最后,做好饮食指导,食物以高能量、高维生素、低脂为主,少食多餐,戒烟酒,并嘱咐家属根据患者口味,合理选择食材,增进患者食欲。

②心理护理:该病病程长,难以彻底治愈,患者在长期治疗中会逐渐产生失望感,特别是病情急性发作时,剧烈气喘,会让患者产生窒息感,甚至部分患者因病情严重,难以自理生活,会产生“无用感”,久之就会出现抑郁、焦躁等负面心理[2]。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采用疏泄法、移情法、以情胜情法等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

③呼吸训练:以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为主,前者方法为:用鼻深吸气直至完全无法吸入,前倾胸部,缩唇呈吹口哨状,收腹并缓慢呼出气体,尽量做到深吸慢呼,吸气与呼气时间比控制为1:2-3[3]。后者训练方法为:取站立位,张开双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侧,放松全身,轻轻吸气,双手分别置于胸前、腹部,由嘴巴缓慢吐气,使肚子自然内凹,彻底吐净气体后,由鼻子缓慢吸气,腹部随空气吸入而缓慢扩张,重复2-3次,每日3-4次。

④运动训练:①全身运动: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及运动兴趣,合理选择。②上肢运动:可借助哑铃、水瓶等进行锻炼,操作如下:第一,上举训练:两手握哑铃或水瓶,屈曲两肘,使重物与肩膀同高并保持,上举左手至最高处停顿2s再缓慢放下至肩部高度,按照相同方法上举右手,重复5次。第二,屈曲训练:两手掌心向上,各握哑铃或水瓶,弯曲一侧手肘,将重物举至胸前后缓慢放下手肘,两侧手肘交替进行,重复5次。第三,侧平推训练:两手握住哑铃或水瓶,上举两臂,使手肘抬至肩膀高度,同时将双臂向外推,似张开翅膀,尽量使两臂保持同一高度,恢复至原来位置,重复5次。第四,平举训练:两手握住哑铃或水瓶,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向前上抬两臂至水平位置(与胸部同高),再缓慢放下,重复5次。各动作每日训练1次。③下肢运动:第一,推墙训练:左腿弯曲,右腿向后伸直,双臂伸直用力推墙,小腿有拉伸感,重复5次,换腿进行5次。第二,拉伸训练:借助弹力带进行训练,根据身高调整弹力带长度,抬起左脚,将弹力带置于脚底处,两手握住弹力带两侧,手保持不动,脚向下用力做弹力带拉伸运动,直至腿部完全伸直,重复5次,右脚训练5次。第三,踢腿训练:双手叉腰,两腿交替向前踢,重复5次。各动作每日训练1次。④呼吸操训练:取站立位,双手叉腰深呼吸;一手置于同侧肩膀上,另一手平伸,沿伸展方向旋转上身,旋转时吸气恢复时呼气;双手置于肋缘吸气,压胸时呼气;双手叉腰,交替抬腿,抬时吸气放时呼气;双手置于同侧肩膀上,旋转上身,旋时吸气恢复时呼气;双臂展开时吸气,两手抱胸时呼气;交替外展两腿,伸展时吸气恢复时呼气;双手叉腰,隆腹时深吸气,弯腰时缩腹呼气。每个动作重复4-8次,每日训练1-2次。

1.3 观察指标

临床控制: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喘息等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检查FEV1改善10%以上或恢复至80%;基本控制:全身症状明显减轻,FEV1改善5%以上或恢复至70%;未控制:症状及肺功能无明显变化。临床控制、基本控制患者占比表示干预总控制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对照组干预后,临床控制18例,基本控制24例,未控制6例,总控制率为87.50%;实验组中,临床控制25例,基本控制22例,未控制1例,总控制率为97.9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χ2=3.852,P<0.05)。

3 讨论

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鼓励患者参与护理工作,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创造出患者、医护人员协同合作的护理模式,称为协同护理[4]。我院应用该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参与自我护理工作中,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能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与治疗,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另一方面,指导其掌握呼吸、运动训练技巧,增强机体耐受力,改善肺功能。经干预后,实验组总控制率达到97.92%,明显较对照组高,证实了该护理模式有促康复的作用。

综上,协同护理有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丽佳,曾秋月.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025(010):117-120.

[2] 王丽娟.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250-251.

[3] 秦秀琳.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07):267-268.

[4] 梁新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3):176-177.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