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听力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2020-10-14 13:25韩雪梅罗寒依李亚婷牛晓英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筛查听力障碍

韩雪梅 罗寒依 李亚婷 牛晓英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缺陷之一,约占全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20%,听力障碍患儿的语言发展、心理成长、交流认知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而在新生儿出生后实施听力筛查是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并实施干预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3]。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会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漏诊、误诊等情况发生,因而,对听力筛查干扰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性,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4~6]。本文通过对6108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听力障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筛查的610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01例,女性3007例,所有入组新生儿均在出生3~5 d内接受听力筛查。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询问、病历查阅等方式掌握新生儿及产妇的详细资料,记录孕周、孕妇孕期优生五项(TORCH)感染、分娩方式、出生质量等信息。

1.2.2 听力筛查 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法对新生儿双耳听力实施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 d内进行复筛,采用DPOAE检测联合新生儿听力筛查仪(AL-GO3i型)检测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记录电极置于前额部,参考电极置于乳突部,接地电极置于耳后,用35 dB nHL的短声刺激,频率范围为750~5000 Hz,刺激声相位交替,记录通过情况。对于复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内复筛再次进行,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对于听力障碍患儿,6个月内确诊并实施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记录指标为入组时新生儿双耳听力情况,评估结果参照2018年WHO听力损失的分级标准[7],在测试的正常值基础上进行校正后,以听性脑干反应阈≥26 dB nHL作为听力异常的标准,分为4级,具体如下:轻度(26~40 dB nHL)、中度(41~60 dB nHL)、重度(61~80 dB nHL),极重度(≥81 dB nHL)。双耳不通过或一耳不通过均为不通过;同一患儿单耳存在听力损失或两耳听力损伤程度不一时,以较重一侧耳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听力筛查结果

经初筛、复筛,6108例新生儿中有5621例新生儿通过听力筛查,通过率为92.03%。对于未通过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2.2 新生儿听力障碍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听力障碍无相关性(P>0.05),而胚胎数量、出生质量、产妇孕周、耳侧别及孕妇TORCH感染与新生儿听力障碍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1。

2.3 新生儿听力障碍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经Log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胚胎数量、出生质量、产妇孕周、耳别及孕妇TORCH感染是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0~3岁前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婴幼儿缺少环境因素及语言刺激,其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8,9]。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其中听力障碍儿里约有2~3万人,位居我国五大残疾之首,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异常的发生率约为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为0.1%,尤其是部分高危产儿,发生听力障碍的几率更高[10,11]。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原因较多,遗传、胚胎发育、围产期疾病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美国婴儿听力联合会提出,早产、家族遗传史、产程过长、近亲结婚、围生期感染、颅脑畸形、放射物质接触史、先兆流产史是影响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12]。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及影响听力障碍的原因对听力障碍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但听力筛查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给新生儿家长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我国目前新生儿普遍性听力筛查仍采用初筛和复筛两阶段,出生后3~5 d内接受听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 d内接受复筛,如果仍未通过则转送上级医疗机构诊断。González-Jiménez等[13]认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听力筛查通过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够明确影响因素,则对提高筛查准确率具有现实意义。

表1 新生儿听力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表2 新生儿听力障碍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法是目前儿科较常用的一种听力筛查手段,该方式主要通过将声波逆向传入内耳,使能量自中耳向外释放传出,以达到检测外耳道及中耳状态的目的,较为直观和准确[14,15]。笔者对610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听力筛查通过率为92.03%,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胚胎数量、出生质量、产妇孕周、耳别及孕妇TORCH感染是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影响因素,这与陈春院[16]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孕周、胚胎数量均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在筛查时注意上述因素。国外学者Katarzyna等[17]对11438例33周前出生的婴儿通过瞬时诱发的耳声发射进行筛选,记录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发现≤25周的婴儿中有11%被诊断出听力障碍,说明早产是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笔者认为,新生儿出生质量及产妇孕周过低的新生儿临床上称为低体重儿或早产儿,此类新生儿耳道相对于健听儿童较小,因而在筛查中可能会出现耳道闭合现象,影响探头的放置及检测结果的生成,对此类新生儿医务人员在检查时应着重助于探头的放置位置,充分打开耳道后再实施检查;文中耳别也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产生了影响,笔者认为,新生儿在母体中多位于左前位,这样易导致左侧外耳道出现羊水积存现象,影响左耳听力筛查结果,对此类新生儿建议医务人员应充分实施照明检测,确保耳道中残积物被清理干净后再实施检测,以达到降低检测误差的目的。孕妇TORCH感染可引起新生儿多器官损伤,听力障碍就是之一[18],孕妇备孕时需要进行病原体的检测,确定无感染时再妊娠,怀孕时应该注意不要接触感染源,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

胚胎数量、出生质量、产妇孕周、耳别及孕妇TORCH感染是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新生儿的性别及分娩方式不会对听力筛查通过率产生明显影响,对多胎儿、低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左耳应注意清理干净耳道并准确放置探头后再实施听力筛查,以降低筛查误差。

猜你喜欢
筛查听力障碍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