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物流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0-14 17:20刘文静罗凤邓贵霞
乡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农村物流乡村振兴

刘文静 罗凤 邓贵霞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电商下乡、休闲农业的兴起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如何让农村物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物流人才是关键。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物流人才缺乏,严重阻碍农村物流业发展。基于此,本文探究我国农村物流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培育对策,以期能弥补人才短板,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物流;物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F2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9-44-2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农村物流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发展农村物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

1.1 可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农村产业振兴的战略方向,农村产业融合通过延伸产业链与集约化跨界配置资源要素,实现产业紧密结合,这就需要具有更大增值空间的现代物流服务给予支撑。建设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可有力地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并保证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附加值,推进农村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助力乡村振兴[1]。

1.2 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新型城乡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重塑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促进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解决农业生产资料下行问题和农产品上行问题,以信息平台为纽带,构建双向、高效的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城乡要素互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1.3 可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农民组织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结构优化,对维持乡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农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与电商结合,在对接大市场中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将分散农户与市场连接,整合农村地区资金产品等资源,发展中小企业管理者队伍,使碎片化的农村单元实现组织化,有利于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农民角色转换,推动农村发展。

2 我国农村物流专业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主要来自各类职业院校,部分通过社会组织培训机构培养。我国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有1 298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86所,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超过100人,我国高职每年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输送规模为8万人左右[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较少。加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环境差,教育和医疗水平更无法与大城市相比,而且农村物流工作岗位工作条件艰辛,工作地点分散在山村角落,导致农村物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吸引力非常有限,因而农村物流专业人才极少。

2.2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较差

按传统的人才层次分类,物流人才通常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3个层次。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顶层,主要负责企业业务决策、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流程。中级物流人才通常是企业的中层,熟悉物流作业流程,指导和监督物流作业,并能优化物流作业流程。初级物流人才负责仓储、运输等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我国物流业从1978年才开始起步发展,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本就短缺,加之农村物流就业没有吸引力,更难吸引到专业技术能力强的物流人才。农村物流发展人才供需矛盾突出表现为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供给不足,多数农村物流网点基本处于“无精英”领导状态,即便偶尔有物流公司将中高层次物流人才外派到农村,但也由于地区偏远、交通不便、管理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中高层人才不会长期在农村服务,导致农村物流网点沦落为一个仅限收发快递的门面。长此以往,农村地区物流业发展便形成了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水平较差、服务意识淡薄的局面。

2.3 人才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物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农村物流营业网点散乱、物流经济链条不完整、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物流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农村物流人才管理这一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公司并不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管理理念落后。一是因为农村物流企业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二是因为农村物流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网点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实现物流流通,忽视农村物流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农村物流业发展现状,急需加快构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推动农村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3 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策略

3.1 建设农村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师资团队,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鼓励教师关注“三农”热点问题,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活动,相关课程由院校省级师资团队负责,通过核心课程开发授课发挥教学优势,依托供销系统技术骨干,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建设农产品品牌研究所,彰显物流管理实训基地特色,对实训基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按照智能化建设思路打造专业集群智能岗位技能培训中心。校内建设农产品物流培训基地,由专业教师依托物流管理企业开展订单班课程实训,驱动师资队伍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3.2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育

目前,虽然一些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几乎没有农村物流专业,而且农村物流专业课程十分稀缺。笔者建议职业院校物流专业要构建适应农村物流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专业设置,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口,以培养面向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为农村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保障[3]。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物流管理概论等课程融入涉农企业案例,培养适用于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灵活制定校企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定向培养面向农村的物流专业人才。

3.3 鼓励更多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

将职业院校培养、企业培训和培训机构培训结合起来,构建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互补的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重人才培养结构。在农村,社会培训机构可以以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短期培训,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农村物流企业可根据现有在职员工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質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使得物流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3.4 加大政府帮扶力度,改善农村物流发展环境,建立物流人才引进体系

农村物流企业要借助国家政策引导东风,与当地政府联手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物流发展环境,搭建农村物流平台,建立物流人才引进体系,健全农村物流发展体系。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向农村物流方向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物流快速发展。政府还可对回乡发展的大学毕业生制定助学贷款减免政策,对到农村物流企业就业的物流人才在贷款、住房及相关手续办理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借以吸引、鼓励和留住物流人才。企业做好薪资市场调查,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提供较大的晋升空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业还是一片蓝海,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只要能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分析、妥善解决,必将促进该行业蓬勃发展,进而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郭丽云,蒋楠.乡村振兴视野下“一村一”项目升级重构探析:兼谈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03-109.

[2]钱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J].农业经济,2018(11):108-110.

[3]储玉环,余呈先.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8(5):36-39.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农村物流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贵州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南京市农村物流“客货邮商”同网经营发展策略浅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