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屯绿化模式及建议

2020-10-14 12:29李莹李刚
乡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模式意义

李莹 李刚

[摘 要] 目前,对村屯开展绿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村屯绿化水平,需结合村屯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科学的绿化模式。本文基于工作实践研究,总结村屯绿化的重要意义,提出村屯绿化的模式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村屯绿化;意义;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9-78-2

1 村屯绿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以绿色带动乡村发展为基本思路,着力打造与自然高度融合的乡村环境与景观,构建以生态为背景、和谐融洽的村屯居住环境,并以此为基础辐射到更广泛的文化建设与社会生活领域,最终实现以生态建设带动乡村整体发展的效果。注重以生态理念构建乡村环境,保护既有的生态资源,可为当地居住人群提供更为健康的生存环境。例如,大面积的优质植被可有效遮挡过强的光照,改善空气质量和湿度,为居住人群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另外,当地居民可通过有规划地科学利用绿色生态资源,为自己创造经济收益[1]。

2 我国村屯绿化要求及模式

2.1 我国村屯绿化要求

当前,我国村屯环境绿化要点如下:一是在通往村屯的道路两旁及相应的设施周围开展绿化建设;二是村内的所有经营机构、管理、教育等场所也要实施生态化建设;三是村内种植的胸径大于5 cm的树木数量应不少于2 000棵;四是村内各条街路要全面覆盖绿色植被,并注意利用闲置土地进行绿化改造;五是邻近村民居住地应侧重种植果树或者乔木,在优化环境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对于不同性质的村屯,应设置不同的绿化面积。对于条件较好的村屯,其绿化比重应控制在35%;对于条件一般的村屯,其绿化比重不应低于25%。针对不同性质的乡村,可依据其自身特点打造特色化的绿化模式,从而形成优势突出、特点鲜明的现代化乡村景象。

2.2 我国村屯绿化模式

2.2.1 生态园林型。这类地域拥有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厚,其自然景观经过较小程度的修缮便可以形成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生态风景。因此,用先进且现代的规划风格实施乡村环境建设,可将这类乡村打造成具有园林特征的生态特色园区。

2.2.2 果树经济型。此类乡村的土壤栽培能力较强,有利于种植果树等植被。因此,通过大面积种植果树,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能拓展经营途径,通过果实的销售收益改善种植者的生活条件。

2.2.3 乡土特色型。此类乡村的资源条件一般,但可有倾向地种植乡土植物,大幅度扩大地方绿化面积,以绿化为基础优化地方环境,从而建设更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与人文风貌。

2.2.4 生态生存型。此类乡村的绿化任务更为艰巨。由于其自身资源优势不足,提升绿化效果的难度较大,因此,在绿化过程中应以改善或更换土壤、提高当地种植能力为主要措施,以提升地方绿化效果[2]。

3 我国村屯绿化建议

3.1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

改善地方生态水平与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因此规划前应充分了解农民的主观想法,从实际生态资源条件出发,选择适合且有效的绿化措施。在具体绿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需结合地方气候条件,可有倾向性地选择观赏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树种进行重点栽培。此外,在种植树木的同时,可辅助种植蔬菜瓜果等植物种类,丰富种植品种,凸显乡村生态特色。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经济产出高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在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同时利用盈余创造收益。也可通过培育蔬菜优化生活环境,以植物绿色的藤蔓、各色的果实点缀生活环境,为乡村增添一丝生活气息。大量绿色植物的种植不但可为村民的生活增添情趣,还能有效调节气候,在炎热季节遮阴、遮雨,在寒冷时节调节温差,还能有效平衡自然资源攫取与农业发展的步伐。只有让村民真切感受到绿化带来的益处,才能有效提升其投入建设和改善环境的积极性[3]。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计划

3.2.1 营造护村林。護村林的营造应控制在村屯周围500 m范围内,加强对周边池塘、河流的全面绿化。结合村屯周围现有绿化基础,以发展经济果木林为重点,以“见缝插绿”为主要方式,提高村屯周边林木绿化率,实现林中有村、院中有林。

3.2.2 营造护路林。对入村道路和村屯内主要道路两旁的宜林地进行绿化,建设以果树、花灌木或景观树种为主的护路林。

3.2.3 营造护宅林。护宅林要采取点状或零星种植方式,加强村屯房屋前后的绿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大力种植花灌木。

3.2.4 建设休闲林区。休闲林区的建设以村屯大块空地为主,利用乔灌花进行立体式绿化。通过建设公共休闲绿地,为村民提供休闲观赏区域[4]。

3.3 体现乡村自然风格

实施乡村绿化时要注重考虑当地的地域特征,不能盲目复制其他地方的绿化措施。例如,在种植树种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绿化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地体现乡村自然风格,可以创新开展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风景林、游憩林和康养林等建设,将农田、果园、山地、森林、草原、湿地、古村和遗址等特色景观联成一体,构建乡村绿道网。庭院绿化使用乡土树种,提倡实施立体绿化。村庄绿化提倡利用边角地、空闲地,建设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

4 结语

在村屯绿化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村屯自然风格,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高效的绿化方案,以提高村屯环境质量,进一步促使农村各项建设工作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常杨.关于黑龙江省乡村绿化建设的思考[J].林业勘查设计,2019(3):6-7.

[2]柯周荣.广西“村屯绿化行动”模式、机制及对广东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启示[J].南方农村,2019(4):53-55.

[3]何艳华.推进村屯绿化打造林碧水秀美丽三江的分析与思考[J].绿色科技,2019(11):238-239.

[4]梁春柳.关于如何进行村屯绿化建设的探讨[J].农家参谋,2019(6):139.

猜你喜欢
模式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诗里有你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