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心理教育融合新举措

2020-10-14 11:58陈颖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辅导家庭心理

陈颖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于学生而言,家庭是伴随其出生、成长的地方,父母的性格、教育方式是对学生印象深远。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不容忽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独自“留守”家中,加之疫情数据的不断变换,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一系列的转变,不良情绪一次次滋生。此时,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更应该走进学生家庭,从家庭出发,和学校心理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下面,笔者以互联网为背景,谈疫情下的家校心理教育融合的新举措。

问卷调查是基础

学校和家庭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疫情期间,人与人的联系主要靠互联网,其实互联网也可以成为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助力。疫情期间,家长因为自己情绪和工作原因,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此,在新冠疫情期间,笔者就学生、学生家长的身心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如图)。

调查显示,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长期宅在家中,不与人交往,加上疫情肆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的情绪产生。对比家长和学生的问卷,学生主要还是以开心为主,但部分同学不只出现一种情况,有多种情况交叉的现象。家长更多的是平静,因为成人具有较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及时的调试帮助自身心理恢复平静。与学生沟通了解后,心里不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疫情发展影响自身心理;父母过度关注导致不适;不能出门,倍感孤独。而多数家长表示产生这样的不适有两方面原因:疫情发展态势和学生学习生活。

借助互联网以及问卷调查,学生和家长没有顾虑地参与问卷调查,很好的收集了数据,同时也保证了家长和学生的隐私。再通过数据,展现给大家,引起家长的重视,为下一步家校心理共育打下基础。

平台送招

疫情期间,不单是语数外的课程可以开设线上资源,心理课程也可以提至线上,成为学生心理教育的助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觉察能力其实是比较弱的,选择的方式也不合适。所以,在开发线上资源时,基于这一点考虑,笔者也做了相应的内容调整。

心理微课 将原本的学校心育课程移至线上展开,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状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身”临疫境心理栏目推送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觉察能力和处置辅导能力不够。因此,在征得求助的家长允许后,以情境的形式,借助学校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家长对照情境,学习策略和相应的辅导方法,及时帮助学生。

辅导技巧与方法

破冰游戏,敞开心扉 让家长直接与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沟通,最后很有可能会变成纯粹的说教,导致学生不愿意敞开心扉。但孩子本身对父母就会有一定的依赖,且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上还是依赖父母,想要获得父母的关注的。因此,笔者基于家长在家庭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利与弊,巧用小游戏拉近距离。疫情期间,家长陪伴学生时间较长。在家庭心理辅导中,是个很不错的先决条件。因此,笔者利用QQ群与家长分享了可操作的经典的心理游戏,标注清楚游戏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通过亲子投篮、心有千千结等经典的心理活动,寻找话题突破,拉近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

巧用便签,吐露心声 在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后,下一步的心理辅导便能顺利开展。在上面的调查中,多数学生因为数据的增长而恐慌,针对学生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首先就新型冠状病毒做一个简单地科普,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防护知识,通过亲子合作参与的方式,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心理上的不适感能有所缓解。

复工后,有些学生一个人待在家中,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一天日常安排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一天生活进行总结,利用小便签写出一天中做得较好以及仍需加强的地方,再通过父母的评价补充留言,教师线上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直面问题,提高学生内在的自信和耐挫力。在父母的适当关注中,学生的孤独感会自然而然的降低。必要时,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家长因为孩子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也自然消失。

个别求助,个别指导 对于所有的学生展开个辅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效果不一定良好。在上述两个环节的辅导中,家长、学生大部分的心理困境能够得到改善,为教师个辅解决了一定的困难。但此时仍存在特殊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展开个辅,与学生建立安全信任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辅导家庭心理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恋练有词
心理小测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