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几人有书房

2020-10-15 00:43茹喜斌
资源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臧克家聊斋陋室

茹喜斌

文人钟情书房,除却文化的情结,大抵还缘于难以言喻的种种心绪吧。

书房于文人而言,有人说如同情人、犹如红袖,莫若说是精神和灵魂的栖息地。空山无人,水流花放,倚石抚琴,溪畔煮茗……书房,完全可以成为他们心中想象的样子,容千古风雨、纳天地灵气,而成为一方陶情悦心的圣地。书房之内,捧卷,可晤先贤,听哲思妙语;握笔,可聊发异想,驰情兴象。书房,就是文人修炼身心的地方,彰显着别有一番风味的芳烈和粹美的生命。

文人的書房,各有景致,也外化着种种心迹和人生的现实。

刘禹锡乃唐代大诗人,他的书房仅容得下一桌、一椅、一床,的确是陋室,消不了酷暑、挡不了雪寒,但他在陋室里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下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下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激扬抑或温婉,真真是兼有了珠玑和豪放,真真是书房虽陋但诗永恒。

再说蒲松龄吧,我以为他的书房就在村野路边、河畔柳荫,抑或星月之下。为搜集民间故事,他常在此摆桌煮茶、谈天说地,路人故事即可享用。故事一旦精彩,便家中成文,故他的书房取名“聊斋”,他的“聊斋”纳了四野之趣,容了古今世事,从而成就了流芳后世的《聊斋志异》。这“聊斋”何其天广地阔啊!

陋室也罢,聊斋也罢,呈现的是精神的境界、世事的沧桑,更是生命的追求。

看过“现代作家书房展”,老舍、臧克家、姚雪垠、张天翼……这些大家的书房,也只是一方斗室,也只是一桌一椅一茶几,一人一灯一卷书。他们一半在看书,一半在写书。就在这陋室里,诞生了举世闻名的杰作:老舍的《骆驼祥子》,臧克家的《生命的零度》,姚雪垠的《李自成》,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种花一年,看花十日,呕心沥血之作,在这陋室里又磨炼了多少年呢?

文采与作品,和书房的奢华抑或简陋没有关系。或许正因书房的简陋或人生的磨难,才有了更为深刻的思想,才有了他们纵横捭阖、沧海万仞的笔力吧。

当然,我见过奢华的书房。有老板桌、老板椅,有品茗的高档茶具,还有古玩字幅、名人画轴,尤其是三面环墙的高大的实木书柜格外气派,柜内挤满古今中外名著。但我细细看去时却发现主人并未读过几本,甚至还有成捆的书摆在那里,我实在替这些名著感到委屈。至于书房主人的身份,还是不说的好吧。我的书房只小小一间,大多书都还在阳台上的纸箱子里,若要给我的书房起个名字,我想就叫作“纸箱斋”吧。

但凡喜欢文化的人,虽难富贵,但终究还是掐不灭心头那点红豆般的幽思,因而,书房是文人的淬心炼神之处。在文人看来,书房之贵,在于养心明志;书房之妙,在于通天接地;书房之静,在于隔绝尘俗。因而,作为一个读书人,希望有一间书房,哪怕只有几平方米,就可听先哲一唱一叹,与古人心神交会,亦可独立慎思,发语天地,道人生真谛,言世间沧桑。“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书房,是文人自由精神得以小憩的地方,更有着文化传承中浮动的芳香。

但如今是物质享受过度丰盛,精神养料反倒匮乏,芸芸众生中心仪书房的又有几何呢?(作者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

猜你喜欢
臧克家聊斋陋室
吴闻章
蒲翁故里传唱聊斋俚曲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梁晓声:我与《聊斋》
老马
母 校
谷牧探病
桂花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陋室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