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动态增强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20-10-16 12:5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6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形态学敏感性恶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0006)

陆小妍 郭静丽 刘 浩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MR是乳腺检查的重要方法,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大意义,其中MR动态增强通过显示病灶的形态、分布、血供及病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本院2018年共37例进行了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并获取了病理的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49.8岁。

1.2 检查方法 使用飞利浦Achieva3.0T磁共振扫描仪。MR常规扫描轴位T1WI、T2WI、STIR和DWI序列。DWI参数设置为b值为1000s/mm2、TR2245ms、TE90ms。动态增强采用3D快速扫描序列,注射对比剂后连续扫描8次,矩阵350×288。获得的数据经后处理获得TIC曲线(时间强度曲线)。

1.3 评价方法 TIC曲线分为流出型(I型)、平台型(II型)、缓慢上升型(III型)。由两名具有丰富乳腺MR诊断经验的医师进行诊断并达成一致,并进行BI-RADS分级,IV级、VI级为阳性,I级、II级、III级为阴性,以病理为标准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

2 结 果

病理显示,37例患者中,乳腺腺病3例,腺瘤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浸润性导管癌21例,导管内癌2例,混合型浸润癌2例。MR结果根据BI-RADS分级,II级5例,III级7例,IV级16例,V级9例。TIC曲线分型,I型21例,II型11例,III型5例。MR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见表1。乳腺MR动态增强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1.7%,准确率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1.7%,阳性预测值为96.0%。

3 讨 论

目前检测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主要是超声、钼靶和MR。超声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等特点,据报道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9.5%[1],其对囊性病变有极高敏感性,可达100%,而对实性病变的敏感性则不够理想。乳腺X线钼靶检查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由于其方便、费用低、能观察乳腺和病变的整体形态,对钙化敏感、能发现30%~50%以针尖成簇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癌[2]。但乳腺X线钼靶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其对致密型乳腺敏感性较差,对乳头乳晕周围、近胸壁病变显示较差,难以鉴别局限性或瘤化的小叶增生、境界不清的小腺瘤及其它小肿块。MR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乳腺癌敏感性也很高,可以多方位成像。脂肪抑制序列、弥散成像序列、3D成像技术、动态增强技术综合运用,可提供乳腺癌的诊断效率。有文献[3]报道,MRI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高达94%~100%,MR可观察乳腺X线钼靶无法显示的区域,如腋窝、乳腺近胸壁的深部等。但其存在不足,价格昂贵、检查时间长、禁忌症较多、对钙化不敏感等。乳腺MR动态增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诊断乳腺疾病的新方法。

MR动态增强是分析病灶的血液动力学特征的一种MR成像方法。利用对比剂反映血流在病灶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TIC),再结合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对病灶进行诊断。病变强化的程度和流入流出的速度与其微血管密度具有相关性[4-6],并且受渗透性及间质密度的影响。正常腺体或良性病变血流较弱,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较慢,表现为轻度、缓慢渐进,TIC曲线表现为流入型[7-11],而恶性肿瘤由于血供丰富,缺乏正常毛细血管,血管内皮不成熟、通透性高、存在动静脉分流等原因,对比剂流出较快,使得MR信号消退较快。TIC曲线表现为流出型或平台型。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也是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方面。良性病变往往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以推移、压迫为主而表现为边缘光滑、境界清晰、强化较均匀等特点。恶性肿瘤则往往呈分叶状、边界不清、边缘毛刺等表现,这与其浸润性生长有关。其强化往往表现为不均匀及延迟的环状强化,这是由于恶性肿瘤边缘细胞较为活跃,微血管密集、通透性高以及肿块中心易坏死等导致[12-13]。综合运用MR动态增强曲线和病灶形态学分析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图1-4)。

表1 MR结果与病理对照

图1-2 右乳内下象限见团块影,T1WI低信号,压脂呈高信号,边缘毛刺,周围浸润。图3-4 增强后不规则环形强化,TIC曲线呈流出型。

本研究基本符合其他学者文献[14]报道的MR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和乳腺钼靶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也高于常规MR平扫的检出率。对于诊断错误的两例,一例MR诊断为乳腺癌,BI-RADS IV级,病理为乳腺腺病。重新分析图像,发现这例患者病灶境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边缘有一些索条样信号类似毛刺,强化也比较明显,从形态学上看,确实容易误诊为乳腺癌。而本例TIC曲线呈平台型,不仅可见于乳腺癌,也可见良性病变。乳腺腺病由于腺体增生,可表现为境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强化也较明显。乳腺腺病在症状上有其规律性,主要为周期性经前胀痛,这与乳腺癌症状不同。另一例MR考虑为腺瘤,从图像上看,没有明显的毛刺,境界比较清晰,没有明显恶性征象。TIC曲线为平台型,良恶性都有可能,ADC由于病灶较小、分辨率较差,难以测量,因此考虑BI-RADS III级,而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1级1期。早期高分化的乳腺癌由于在影像上没有明显的或典型的恶性表现,导致诊断困难。对于早期病变、体积过小、表现不典型的病变敏感性差,是所有影像检查共同的局限性。因此,应用MR动态增强进行乳腺检查应将病灶的形态学特征、ADC值、强化曲线类型进行综合应用,同时结合超声、钼靶及临床表现,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误诊。

综上,MR的动态增强扫描可较大幅度提高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有效鉴别,为乳腺病变的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猜你喜欢
形态学敏感性恶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