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黄体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2020-10-16 12:51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福建厦门36100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黄体附件异位

1.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福建 厦门 361001)

2.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郭俊男1 马小敏1 丁雅玲1赵 锋1 牛亚丽2 张 杰1

黄体是排卵后卵巢迅速转化为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结构。黄体虽然是生理性的结构,但也可能发生与黄体囊肿有关的急性排卵周疼痛,这主要是由于腹膜刺激引起,临床上常无需处理,但黄体在磁共振影像上有着特殊的影像,易被误诊为其他卵巢病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12例黄体的磁共振影像,旨在提高对黄体MRI影像特征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经手术或超声随访证实的12例卵巢黄体临床资料及磁共振影像特点。平均年龄36岁,2例经超声随访证实,1例因黄体破裂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证实,3例因宫颈癌术后切除双侧附件证实,2例经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双侧附件证实,2例因囊腺瘤手术后证实,1例合并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证实。

1.2 检查方法 利用我院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8通道相控阵体部表面线圈。检查前准备,检查前一天排空结肠,检查前半小时嘱咐患者适量饮水充盈膀胱。扫描时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肚脐水平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FOV:40×40,层厚:5mm,平扫序列:横断位T1WI FSE、横断位T1WI压脂,横断位T2WI FSE及T2WI压脂,矢状位T2WI FSE,矢状位 T1WI FSE,横断位DWI(b值=500)。经肘静脉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GD-DTPA,剂量0.1mg/Kg,增强扫描序列LAVA。

1.3 影像结果评估 由我院两名从事磁共振成像诊断工作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当结果不一致时,经协商后取得一致结果。

2 结 果

磁共振成像发现位于黄体位于右侧附件区8例,左侧附件区4例;12例均呈单房囊性结构,长径小于3cm有9例,大于3cm有3例;壁厚度多在1mm~3mm,类圆形7例,椭圆形5例;T1WI高信号2例,T1WI中等信号或稍低信号10例,T2WI高信号10例,低信号2例;囊壁呈明显强化9例,3例呈轻中度强化,2例发生在T1高信号病例上,1例发生在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上;囊壁不光滑呈锯齿状改变8例,囊壁较光滑3例;7例合并盆腔积液,1例囊壁不连续合并盆腔积血。见表1。见图1-8。

3 讨 论

3.1 黄体的形成及功能 黄体是月经后半期排卵后的正常结构,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内分泌腺体之一,生存范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主要是继发于排卵后形成,由颗粒细胞,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在月经中后期形成,若没有妊娠,则会慢慢退化,形成白体,存在2周左右,然后萎缩形成月经黄体。最后黄体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自溶和被巨噬细胞清除,并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大约2个月后仅残留一个小疤痕样组织,称为白体。若有受精,则形成妊娠黄体。卵巢黄体主要分泌黄体酮,它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可以在月经周期后期使子宫粘膜内腺体生长;在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使乳房充分发育;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使精子不易穿透等功能。

3.2 黄体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对于妇科生殖系统的辅助检查,首选B超检查,无辐射,多方位操作,黄体在超声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单房性,较少直径大于3cm,在多普勒超声上,表现为火环征,主要由于黄体壁是富血供的组织,影像上形成环状的火焰影[1],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组有2例经超声随访证实为黄体。随着CT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黄体检出率也逐渐增多,黄体在CT上通常表现为直径小于3cm,壁厚的、圆齿状或高密度为特征的影像[2],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CT以其扫描速度快,常作为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式,尤其是增强扫描对黄体破裂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附件区囊性低密度影,且囊壁不连续,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明显,并伴周围腹腔的积液或积血,若有对比剂外溢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3]。MRI成像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对子宫附件及卵巢的结构的识别明显优于CT,黄体在影像上表现为单房囊性结构,直径小于3cm为主,形态上可以表现为类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壁呈锯齿状改变是黄体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4],本研究有9例表现为锯齿状。囊壁是富血供的组织,强化一般很明显,9例强化均较明显,3例呈轻中度强化,2例发生在T1高信号病例上,1例发生在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上,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在T1高信号背景下囊壁呈现相对轻中度强化。T1高信号提示囊内含有较多的蛋白成分和(或)存在较多处于亚急性期的出血物质[5]。黄体囊肿可以自发性破裂,MRI可以准确的识别破裂口,尤其是在增强后表现为囊壁的连续性中断,并在囊肿旁可见包块状血肿[6],本研究中1例表现与文献相符。

鉴别诊断:主要与盆腔囊性病变相鉴别,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通常表现为多灶性和双侧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往往反复出血,新旧血液混合,T2WI可见斑点征即低信号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性[7],常表现为多发囊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反复穿孔,然后封闭形成的多房性病变,但囊肿壁的局灶性不连续多见于破裂的黄体囊肿[8],但对于单发的较小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影像上有时与黄体很难鉴别,需要进行随访,但黄体壁强化一般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强化明显。②滤泡囊肿,是排卵失败后卵巢肿胀的结构,主要表现为单囊薄壁T1低信号T2高信号,可合并出血,表现为T1高信号,无论是滤泡囊肿还是黄体囊肿,都是自限性结构,但滤泡囊肿的出血的概率明显低于黄体囊肿,主要是由于黄体壁示富含多根薄而脆的血管,且黄体囊肿的壁比滤泡囊肿壁厚[9]。③卵巢冠囊肿,是指位于卵巢冠即卵巢系膜内的薄壁单房囊肿,大小不一,有时可以超过10cm,囊壁菲薄厚度常小于1mm,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囊壁一般无强化。④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单房囊肿,薄壁且规则,内壁光滑,无分隔,且增强扫描无强化[10]。⑤皮样囊肿,即囊性畸胎瘤,肿瘤由外胚层的成熟组织为主,MRI信号取决于其内所含的成分,当T1和T2均呈高信号时,提示含有脂肪,可以确诊。

表1.12例黄体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图1-2 女,42岁,右侧附件区黄体。图1 T2WI呈高信号,囊壁不光滑,可见锯齿状改变。盆腔少量积液。图2 增强扫描黄体强化明显。图3-4 女,33岁,左侧附件黄体。图3 T2WI成像显示左侧附件类椭圆形高信号,图4 增强扫描黄体明显环形强化。图5-7 女,32岁,左侧附件畸胎瘤,右侧附件黄体囊肿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图5 T1WI显示右侧附件低信号影,图6 T2WI右侧附件黄体囊肿呈高信号,图7 增强扫描囊壁可见有轻中度强化。图8 女,31岁。盆腔中部可见一类圆形性明显强化影,囊壁不连续,局部可见开环,周围可见片状高信号提示出血,术后证实为黄体囊肿破裂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总之,黄体在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单房囊性结构,长径多小于3cm,囊壁一般明显强化,合并血肿时囊壁可呈轻中度强化,当囊壁不连续时,且囊肿周围T1高信号血肿,要考虑到黄体囊肿破裂的可能。正确认识黄体的MRI影像特征,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猜你喜欢
黄体附件异位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黄体破裂 是一种什么病?
警惕:小小“黄体”能要命!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德国军队使用的手枪套及其附件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点点鼠标,论坛附件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