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的机制探讨

2020-10-19 04:56任树根
公关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精准脱贫机制

摘要:精准脱贫背景下,高校作为党的基础组织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采取精准确定资助对象,进行精准施策并进行精准资助评价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资助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体现高校担当。

关键词:精准脱贫,高校,精准资助,机制

2020年是中共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高校作为贯彻落实和严格执行中共中央政策的重要基层组织,承担着精准资助、精准助力脱贫的重任。然而,高校贫困生依然占着很大的比例,他们在经济、精神、心理等多方面存在着压力。如何缓解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带领他们与祖国并肩作战,成为高校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一、精准脱贫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的“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心系百姓,为民着想,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问计民生方面都在竭尽全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注入了新的动力。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他又作出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每个人的小康,精准脱贫背景下,如何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如何采取措施助力脱贫涉及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施精准资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高校所承担的责任极其重大,高校学子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是否能有一技之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国家的指导和帮助下,高校所承担的助力脱贫任务艰巨但有积极的意义。

二、精准脱贫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的有效机制

(一)精准化确定资助对象

在长期的摸索中,精准化资助已经变得近乎合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引导下,各级部门通过网络化的排查和实地考察,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思路清晰,基本成型。大数据时代,精准化的分级资助已经变得公开和透明。由于突发因素的影响,贫困认定工作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也为资助体系的完善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在高校,精准确定资助对象的工作紧迫但有条不紊的进行。根据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等关于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各高校精准施策,进行全面排查和实地访问,基本精准化确定了资助对象,为深入开展工作打好了基础,也为精准资助的长期实施积累了经验。

(二)精准化采取有效措施

1.精准资助,缓解经济压力

資助需要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完成。在资助对象精准确定的基础上,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各高校依据资助对象的困难程度(一般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种类型),给予不同金额的资助。除此之外,依靠爱心企业和校友的无私捐助、勤工助学岗位的不断增设,为困难学生化解困难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2.精准引导,提升自身信心

自信是一种积极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成功慢慢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而产生的。而保持自信的人自然会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随时勇敢地向困难发起挑战,敢于尝试各种新事物,懂得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失败时懂得自我调节,在成功时不忘积累经验,在不断的良性循环中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更有底气、更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以史为鉴,方能继续前行。高校学生求学阶段只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坚信自身的困难是暂时的,通过努力终会克服。高校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案例,引导困难学生历史和现实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不断磨砺中成长。

3.精准关怀,落实专业学习

专业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现如今,在线课程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在一些欠发到地区,无线网络还远未完全覆盖,在线学习遇到多种困难。高校时刻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对一些贫困学生而言,用流量上课是在所难免的,因此精准关怀每一位学生遇到的困难需要动态化的跟进,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正常上课,对使用流量上课的同学给予专项的流量补贴,使每一个学生不因设备和网络而落下专业学习,也不让每个学生因为流量费用的产生增加经济负担。

4.精准实践,实现自身价值

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对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是为了让他们克服困难的同时更好的回报社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自己脱贫的基础上带领更多的人脱贫,实现自身价值。

在高校贫困生中经常组织志愿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勇于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同舟共济。同时,引导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多看多问多想,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了解社会,提早接触和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互帮互助,提升信心,在得到资助的同时回馈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精准脱贫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的有效性评价

资助工作是否到位,资助效果如何体现需要一套完善的资助评价体系。资助体系的评价标准可以由受资助者、学生家长以及高校共同参与完善。困难学生是精准资助的受益者,国家、省教育厅以及学校的一系列资助政策是否宣传和落实到位他们最有发言权。首先,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谈心谈话的方式从受资助者那里得到反馈,为资助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第一手资料。

其次,困难学生家长的诉求和回应同样起着积极作用。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在肩负着培养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的家校互动有助于精准资助的有效实施,为每一个困难家庭送去关怀和温暖是高校的又一暖心之举,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理念的现实体现。

再次,高校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国家政策落实效果的反映者。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需要高校的配合和反馈。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在四到五年的时间里,对困难学生进行动态化的精准跟进和落实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帮助学生渡过求学阶段的暂时困难。学生毕业后的动态跟踪也是资助体系不断完善的潜在动力,高校服务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休止符。

三、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使命,在促进困难学生的经济脱贫、精神脱贫和心理脱贫,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精准脱贫背景下,匠心独运,锐意创新,结合资助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高校采取“线上+线下”新型的精准资助育人模式,进一步加强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担当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08-111.

[2] 张永.脱贫攻坚中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育人体系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107-110.

[3] 顾鑫.高校“三全育人”资助育人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2016.

基金来源: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德育专项)课题(编号:2018JKDY28)《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任树根,硕士研究生,广东药科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精准脱贫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
皮革机制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