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2020-10-19 10:47张玉玲褚宏娥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新生儿

张玉玲 褚宏娥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及常规组(n=40),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并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再出血率、神经行为测定(NBNA)。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2.50%(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恢复,降低患儿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临床优势显著。

【关键词】综合护理模式;新生儿;颅内出血;应用效果;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颅内出血时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疾病以及死亡原因之一,这一疾病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儿缺氧或是产伤所导致的[1-2],此外,新生儿不恰当的高渗输液或是相关凝血因子缺乏也会导致这一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率高,常常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生活质量不高[3-4]。为进一步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及常规组(n=40)。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在胎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详细情况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 病情防御与观察 若是考虑为颅内出血,应该提倡宫内转运,转运到NICU进行待产,一旦出生立即进行救治。护理人员要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惊厥现象,可以采取瞳孔反射以及足心刺激来确定,同时,要仔细观察患儿卤门情况,若是颅骨缝隙变大,且卤门呈现张紧状态,则立即报告医生,立即给予脱水剂[5-6]。此外,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进行救治。

1.2.2 确诊后的综合护理 确定患儿体温,根据患儿的实际体温进行保温箱温度的调节,采取鸟巢式护理措施,模拟子宫内环境。病房要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安静。患儿要保持绝对的静卧,头肩抬高到30°,放置与棉质小枕头上,尽量减少对患儿的搬动,护理动作要轻柔,快速,必要的时候给予患儿镇痛剂,防止血压波动。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患儿用氧量,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呼吸不规律的现象,要及时报告医生[7-8]。要重视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指导,为患儿家属科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注意事项。此外,要重视出院指导,为患儿家属讲解正确喂养方法、相关常见疾病以及应急措施,定制康复训练方案,指导家属进行实施。

1.3 观察指标[9]

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再出血率以及神经行为測定(NBNA)。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痊愈:患儿颅内压消失,肌张力正常;好转:患儿颅内压明显改善,肌张力有所提高,意识障碍明显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是死亡。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X100%。采用神经行为测定(NBNA)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系统进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患儿再出血率及NBNA评分比较

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2。

2.2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2.50%(P<0.05),表2.

三、讨论

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这一疾病病情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相关研究证实,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效果[10-11]。

在高危新生儿出生之后,出现颅内出血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出生后立即送到NICU病房,进行相应救治,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综合护理模式是一种贯穿全程的护理模式,从诊断、到病房,再到治疗过程、治疗过程后的护理均能为患儿提供最佳的处理措施[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2.50%(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进一步说明,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同时,还能够降低再出血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此外,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能够避免患儿神经损伤,提高患儿日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恢复,降低患儿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临床优势显著。

参考文献

黄利娟. 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影响的比较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7):164-165.

徐志萍.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生存质量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4):12569.

李鸽,付毅. 全面综合护理应用于8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干预效果观察[J]. 包头医学,2018,42(03):55-57.

邹文菊. 人性化护理在救治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1):294-298.

贾洋,黄瑞玉. 整体护理在救治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6):136-137.

黄婵. 对颅内出血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2):172-173.

唐玉莲. 脑出血新生儿行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 包头医学,2017,41(01):37-39.

谢雪珠,李华飞,黄洁琼. 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26-1827.

徐敏. 为发生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使用冰帽进行头部降温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3):80-82.

何莎莎. 对住院治疗的肺出血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7):94.

肖政,汪成琼,胡世芸,邱隆敏,余昌胤. 我国新生儿呼吸机通气相关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21-25.

高薇妮. l例孕期颅内出血分娩后3天颅内血肿清除术新生儿的围手术期护理[A]. 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三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上海市护理学会:,2017:1.

许业梅,谢丽丽,吴成云. 护理干预模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0):2375-2376.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