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高流量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发作影响的临床分析

2020-10-19 20:02王其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王其岳

【摘 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患者采用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94例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短期常规流量治疗,观察组实施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89.36%)高于对照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R、HR及SP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患者采用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发作;短期高流量吸氧;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常见,患者以呼吸功能逐渐衰退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1]。对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患者治疗中,明确诱发因素是关键,同时对患者缺氧状态进行纠正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次对94例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对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94例慢阻肺急性呼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62歲,最大87岁,平均(73.6±2.8)岁;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9岁,平均(74.1±2.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伴有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兴奋、嗜酸等神经系统症状;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排除全身疾病者、脏器功能异常者、呼吸系统其它并发症者、恶性肿瘤者等。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解痉平喘、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止咳祛痰、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1~2L/min氧流量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7~8L/min氧流量经鼻导管吸氧治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每间隔30min观察生命体征一次,结合患者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在SPO2≥90%时,氧流量调节至4~5L/min,继续观察,如SPO2水平稳定至90%以上,则将氧流量调节至1~2L/min。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做好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治疗准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1d,患者神志、意识恢复清醒,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氧饱和度(SPO2)≥95%;有效:治疗后3d,患者神志、意识恢复清醒,临床症状改善,SPO2≥90%;无效:治疗后患者神志、意识、临床症状及SPO2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死亡,总有效率=1-无效率。对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SPO2水平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RR、HR及SPO2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RR、HR及SPO2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引起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的因素比较多,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诱发因素,但由于该病发生时,病情危急,且在基层医院中,相关检查诊断设备比较缺乏,无法对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进行准确诊断,导致病情迁延[2]。由于该病患者缺氧症状严重,容易对中枢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对患者生命可构成威胁[3]。所以,在疾病诱发因素未明确知情,对患者缺氧症状进行纠正是关键,对预后有直接影响。

通常情况下,合理的氧疗能够对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患者缺氧症状能够有效纠正,对缓解病情有促进作用,但不宜吸入高浓度氧,原因在于血氧提高速度过快,对颈动脉窦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兴奋呼吸作用有减弱作用,可降低通气量,使二氧化碳潴留加重。这也导致基层医生在治疗该病时,单纯给予持续低流量氧疗,导致病情无法得到控制[4]。虽然高浓度氧容易引起二氧化碳潴留,但不能因此而限制给氧浓度,导致重要器官受损。因此,本次研究通过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9.36%,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RR、HR及SP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对患者体征改善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急性呼衰发作患者采用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疗效显著,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柴书坤,王小琳,史金英,等.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9,41(20):3110-3113+3117.

王诚,徐非凡,曹昊,等.经鼻高流量吸氧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影响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9,7(04):239-241.

张亚娟.高流量吸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7):65+68.

陈玺,王蔚,李江华,等.高流量吸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7,10(03):263-266.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