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0-19 19:48钟志强吴尉王立崚徐妍刘建勋周秀玉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眩晕

钟志强 吴尉 王立崚 徐妍 刘建勋 周秀玉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采取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射液2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眩晕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 对照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较治疗前得到改善39例(95.12%),多于对照组的16例(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进行治疗,起效快,且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眩晕症状,这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后循环系统缺血;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 眩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029-02

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作为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人群主要针对老年患者,而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在临床上,对于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主要采取改善后循环系统缺血症状,加大血液灌注量的方案进行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哌嗪类钙离子拮抗剂,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脑细胞营养代谢、改善微循环灌注等多重效果[1]。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采取马来酸桂哌齐特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男43例,女39例,年龄37~74岁,平均(58.4±4.1)岁。所有选取对象均为突发性眩晕,均表现为静立站定闭眼或睁眼时,感觉自身空间在转动或感觉外物围绕自己在转,若体位或头部变动可使得眩晕症状加重,同时伴随轻重程度不一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检测发现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所有选取选取对象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后确诊,排除因外伤、心源性、眼源性、耳源性等其他相关因素引发的眩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实际病情,依据血压、血糖等实际检查数据为依据,给予控制血压、降低血糖、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240 mg+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2周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两个疗程,同时禁止使用西比灵、尼莫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其他相关脑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方案治疗后,眩晕、耳鸣、平衡障碍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眩晕、平衡障碍等主要症状消失,即使体位改变或转颈试验也未发生眩晕,TCD检查结果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基本正常;有效:眩晕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微微有昏沉的感觉,或感受到相对较为明显的头晕目眩,但并未感受到自身空间或景物围绕自己旋转或出现晃动;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无明显改善,TCD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时间

治療组平衡障碍、耳鸣、眩晕三项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TCD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方案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复查TCD,发现观察组41例患中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较治疗前得到改善39例,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血管痉挛明显缓解,改善率为95.12%;对照组中16例得到改善,改善率为39.02%,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是一种以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和血流缓慢等为基础病症,随后使得后循环椎基动脉系统血液供应异常或出现障碍,导致小脑、脑干或部分大脑出现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种可逆性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特征以平衡感知障碍、耳鸣、眼球颤动及眩晕等症状为主[2-3]。因此选取有效的方案,对患者后循环系统供血不足症状进行改善,加大脑血灌注量,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眩晕患者的方案较多,但临床疗效不一;齐学军等[2]对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采取穴位注射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取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且该治疗方式也得到广大医师的认可。而临床上对于该类病症更多的则是采取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这一新型哌嗪类钙离子拮抗剂进行治疗,该药的针对性极强,具备扩张脑部血管、缓解痉挛、促进脑部细胞营养代谢、加大脑部血管灌注量等多重功能,因而该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对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采取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霍红艳,郝服.疏血通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在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8):1511-1512.

[2]齐学军,刘金敏.穴位注射天麻毒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931-938.

[3]任今鹏,孙晓江,赵玉武.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9(7):1150-1151.

猜你喜欢
眩晕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