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2020-10-19 19:29周召海王美玉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踝肱外科手术下肢

周召海 王美玉

【摘 要】目的:评价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收治顺序先后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总样本量为64例,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前的踝肱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踝肱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的动脉通畅率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整体疗效更加可靠,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血管腔内介入;外科手术;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踝肱指数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072-02

动脉硬化闭塞症为我国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是指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发生退行性、增生性改变后,血管壁失去弹性、继发血栓所导致的动脉血流异常[1]。长期观察发现,该疾病具有起病隱匿、病情缓慢的特点,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机体痛苦不断加重,若延误治疗,很可能造成截肢。因此,建议患者在确诊后尽早接受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严重,临床治疗一直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近年来已经实现血管腔介入治疗[2]。为明确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展开分析和讨论,现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平度市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CTA检查确诊为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2)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1)存在外科手术、血管腔介入治疗禁忌症;(2)认知功能异常。根据收治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9例,年龄53~74岁,平均(62.01±2.78)岁。实验组中,男24例,女8例,年龄82~76岁,平均(62.05±2.80)岁。两组的各项基线资料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其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术式包括主动脉-股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旁路转流术和内膜剥脱术,术后早期监测患者皮肤温度、远端动脉搏动情况,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实验组:接受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术前3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次,每次75mg,术前服用300mg氯吡格雷。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动脉位置确定切口位置,做直切口显露病变动脉,行球囊充气扩张动脉,取栓。狭窄部位置入支架后行动脉成形术。取栓后动脉通畅情况较好,无需置入支架的患者行动脉旁路转流术,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1)两组术前、术后的踝肱指数;(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两组术后随访1年的动脉通畅率(DSA检查)。

踝肱指数:患者取仰卧位,测试者使用多普勒听诊器协助检测患者足背动脉和肱动脉收缩压,两者的比值即为踝肱指数,正常范围为0.9-1.3。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为SPSS 21.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差异检验分别采用t、x2,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的踝肱指数

术前踝肱指数:实验组为(0.31±0.08),对照组为(0.35±0.10),组间比较t=1.767,P=0.082,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踝肱指数:实验组为(0.89±0.15),对照组为(0.68±0.17),组间比较t=5.239,P=0.000,有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动脉通畅率

两组术后随访1年期间均无病例丢失。实验组中,28例患者动脉通畅,通畅率为87.50%,对照组中,20例患者动脉通畅,通畅率为62.50%。两组动脉通畅率比较,x2=5.333,P=0.02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早期,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伴随着血管腔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近年来血管腔内介入在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优势逐渐显现出来[3]。本研究评价对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踝肱指数及术后随访1年的动脉通畅率均较对照组高,表明本研究所用试验治疗方案的整体疗效可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均低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外科手术和血管腔介入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目的均为重建血流通道,改善肢体缺血所造成的病理危害[4]。外科手术所应用的旁路转流术和血栓内膜剥脱术均为动脉重建术,术后能够使患者动脉血流恢复,但创伤性较大,且因狭窄部位不使用支架,术后远期动脉再次闭塞的风险较高。而血管腔介入与外科手术联合应用,取出动脉血栓、置入支架后再行外科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性,预防术后动脉再次不畅。因此,整体疗效优于单纯的外科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为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案,具有推广应用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徐荣伟,叶志东,樊雪强,等.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1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01):85-86.

[2]徐荣伟,张建彬,韩伟强,等.累及股动脉分叉的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12):1673-1677.

[3]胡灵.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5):59+49.

[4]韩玉芳,赵童,李理.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46-47.

猜你喜欢
踝肱外科手术下肢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