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0-19 19:29杨春宝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利多卡因

杨春宝

【摘 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88例眩晕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02例(定眩汤加减+利多卡因),对照组86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利多卡因)。两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7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时间、显效时间和有效时间(0.5±0.2,1.5±0.4,2.5±0.7)天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6±1.5,3.2±1.8,4.0±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2.903,3.011,P<0.05),提示利多卡因联合定眩汤加减的起效时间少于利多卡因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的起效时间,两组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1.37%,对照组有效率为80.2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疗效确切,利多卡因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或定眩汤加减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联合定眩汤加减起效时间短。

【关键词】眩晕症;半夏白术天麻汤;利多卡因;定眩汤加减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095-01

眩晕症是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常见症状,作为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其病因与周围神经疾病和中枢神经疾病导致的前庭系统和小脑功能障碍有关[1]。临床症状表现为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眩晕,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为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笔者对本院188例眩晕症患者进行了不同治疗方法的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诊治的18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2例,其中男37例,女65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5±18.3)岁,病程2天~24年。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5例,美尼尔综合征15例,颈性眩晕32例。对照组86例,其中男23例,女63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7.5±20.8)岁,病程6天~21年。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8例,美尼尔综合征19例,颈性眩晕29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物旋转、头晕、恶心、呕吐,经心电图排除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利多卡因75~100 m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并酌情给予少量镇静药、钙离子拮抗剂,呕吐严重者给予加强支持治疗,总疗程平均5天。加用定眩汤加减,方中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30 g(先煎)、女贞子15 g、甘草5 g、川芎10 g、白芍15 g、茯苓15 g、泽泻15 g、石菖蒲12 g、法夏15 g、白术12 g。将上述诸药浸泡30 min后以水煎服,1剂/d,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10天为1个疗程。加减:气血亏虚加黄芪、党参、当归;肾精不足加枸杞子、五味子、山萸肉;痰湿加胆星、陈皮;血瘀加丹参、牛膝、赤芍;呕恶加竹茹、苏梗、代赭石;高血压加葛根;夜寐不安加酸枣仁、远志、麦冬等。

对照组:利多卡因75~100 m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并酌情给予少量镇静药、钙离子拮抗剂,呕吐严重者给予加强支持治疗,总疗程平均5天。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半夏15 g、白术15 g、天麻15 g、甘草6 g、生姜10 g、陈皮12 g、茯苓15 g、大枣3枚。将上述诸药浸泡30 min后以水煎服,1剂/d,分2次口服,10天为1疗程。加减:气伤血虚加用党参15 g,黄芪15 g,当归10 g,川芎10 g;血瘀加桃仁12 g,红花12 g;肝阳上亢加龙骨25 g,牡蛎25 g,珍珠母130 g;痰浊重加用胆南星12 g,竹茹6 g。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起效时间比较

观察组痊愈时间、显效时间和有效时间(0.5±0.2,1.5±0.4,2.5±0.7)天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6±1.5,3.2±1.8,4.0±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2.903,3.011,P<0.05),利多卡因联合定眩汤加减的起效时间少于利多卡因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的起效时间,两组起效时间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比较

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1.37%,对照组有效率为80.23%,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1,P>0.05)。利多卡因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利多卡因联合定眩汤加减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 讨论

眩晕是一种机体的主观症状,是一种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平衡感觉和定向感觉的障碍,其病理基础通常为前庭部位的病变。病机为支配前庭器官的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或脑供血障碍导致膜迷路血管痉挛,迷路神经兴奋性增高,迷路积水等微循环障碍所致。患者往往会产生自觉自身或外界景物转动或晃动的幻觉,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血压、脉搏改变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综合症状。其病因为颈椎病或动脉硬化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梅尼尔氏症及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迷路炎和前庭神经炎也会导致眩晕症[2]。为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笔者对本院188例眩晕患者进行了利多卡因联合不同中药的分组对照研究。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的机制是通过其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脑部微动脉,降少血液中凝栓物质的含量,避免血小板聚集,从而有效治疗脑血管性、前庭行和内耳性微循环眩晕为临床症状的疾病。《丹溪心法·头晕》中则偏重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在临床上须详察病情,辨证治疗,至于治法,也有从本、从标之异。急则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消火、化痰等法则治其标;缓者多偏虚,当用补益气血,益肾养肝,健脾等法则,治其本为主[2]。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进华,秦 霞,倪 艳,施 葹.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05):89-91.

[2]曲玉梅,赵锦霞,刘雪颖.眩晕症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辨治疗举隅[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9):133-134.

猜你喜欢
半夏白术天麻汤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8例
利多卡因治疗难治性哮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