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理干预用于心理护理中的临床体会

2020-10-19 23:02陈爱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临床体会心理护理

陈爱艳

【摘 要】目的:探究强化心理干预用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各科室的住院病人,选取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选取例数合计100例,对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分组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易怒、烦躁和对手术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正常饮食和睡眠的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心理干预的心理护理后的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正常饮食和睡眠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易怒、烦躁和对手术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正常饮食和睡眠的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的疾病治疗。

【关键词】强化心理干预;心理护理;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26-01

前言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即说明了护理工作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选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可对治疗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1],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模式较多,但据调查显示,心理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来最受医护人员和患者欢迎的一项护理方式。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等方式或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使患者能够改善心理状况,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本研究即旨在探讨加强心理干预用于心理护理中的临床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资料为:选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选取对象——我院各科室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护理,每组各5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6.57±14.26)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7.10±13.98)岁。

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①所有患者均属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②患者既往无精神类疾病史;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愿意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主要内容有:及时听取患者的诉述需求并予以解决;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像肝硬化的患者由于其疾病病程较长,患者的消极悲观情绪较重,需及时的对其进行疏通教导;经常鼓励患者,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主要干预内容有:(1)明确各个患者的疾病起因,对患者进行单独的解释及疾病教育,教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并作好注意事项的预防工作[2];(2)在进行护理时需严格保证患者的心理情绪平稳,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伤害极可能的降低,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展开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发生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的根本原因,对原因作出恰当分析,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3];(3)患者对手术可能会有抗拒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做心理疏通工作,使患者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4)引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向上、乐观地面对疾病,加快患者的健康恢复速度;(5)劝解患者可适当进行运动,防止患者在环境下太过压抑,适当运动可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患者进行护理后易怒、烦躁和对手术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正常饮食和睡眠的情况;使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估表评估患者对不同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1.0对本次研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对其中2组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正常饮食和睡眠的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使用“%”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卡方值检验,即为x2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易怒烦躁和对手术恐惧的情况

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干预的心理护理后,患者易怒烦躁和对手术恐惧的情况有明显改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如表1:

2.2 对比2组患者正常饮食和睡眠的情况

两组患者给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正常饮食的例数为21例(42.00%),正常睡眠的例数为23例(46.00%);对照组患者正常饮食和睡眠的例数分别为11例(22.00%)和12例(24.00%),对比两组患者正常饮食和睡眠的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

2.3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给予强化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给予常规心理护理的对照组,P值<0.05。如表2: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的发展,医学护理模式也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人们从一开始单纯的疾病治疗和护理理念,逐渐转变成了更接受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4],由此,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可产生全面、整体以及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问世,近几年来,备受推崇的心理护理模式更是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喜爱。

心理护理指的是在护理的全过程中,进行护理的医护人员运用相关医学心理知识,在患者存在精神痛苦、心理负担、思想顾虑,需要疏导疑难问题等状况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劝解及调整,用科学的态度运用适当的方法,佐以美好的语言来帮助患者摆脱疾病施加的心理困境,从而使患者获取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地面对疾病的治疗[5]。

心理干预与心理护理不能等同,心理干预指的是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疾病患者本身的身体情况,建立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其结合了一般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疗法与个性心理护理干预疗法,拓宽了可操作路径[6],因此与常规的心理护理相比,心理干预疗法更贴合患者的个人实际,更加细致化。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仅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虽然心理护理在目前临床上的护理模式中属于效果非常显著的一类,但护理的侧重点不同也会影响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发生情况、正常饮食和睡眠的情况,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心理护理中,加强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强化心理干预在心理护理中成就斐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也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可加大其在臨床上的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张玲玲,魏素霞,高永平等.聚焦解决模式在肺癌患者术前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3-76.

[2]李娜,刘俊成,解秀玲等.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3):345-347.

[3]郭翠英,苏晓光,王瑛等.综合医院设置心理关怀护士岗位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52-254.

[4]汪萍萍,刘杨.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在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9):1190-1193.

[5]张丽凤,黎阳,黄玲等.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546-549.

[6]何欣,杨婷婷,高阳阳等.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及其心理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2):455-460.

猜你喜欢
临床体会心理护理
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小青龙汤治“噎”方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