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0-10-19 09:28张一博彭凡岭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一博 彭凡岭

【摘 要】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间盘后路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组(A组,n=106)和椎间盘后路摘除术组(B组,n=106)。A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椎间盘后路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B组显著提高,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较B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快,创伤小。而椎间盘镜后路摘除术术式治疗时间更短。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式适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间盘后路摘除术

【中图分类号】R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262-01

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感觉功能障碍及腰腿疼痛等,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髓核后方椎管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造成以上症状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受压神经根缺血、继发的炎症反应。目前,症状轻微的患者能够进行保守治疗,而重症患者或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以期改善症状、解除压迫。目前,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间盘后路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术式。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间盘后路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和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纳入标准:(1)患者经MRI、CT或X线片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经半年保守治疗后无效。2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组(A组,n=106)和椎间盘后路摘除术组(B组,n=10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B组患者采用椎间盘后路摘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俯卧位,给予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两侧腹部悬空,旁开中线约2.0cm,将定位导针置入,使用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探查患者病变情况,纵行1.5cm切口,切开腰背筋膜、皮下和皮肤,置入工作管和扩张管,连接光学系统。清除脂肪组织,暴露神经根和硬膜囊,将神经根向内侧拉伸使突触椎间盘暴露,切除变性髓核组织。A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导针定位后,纵行1.5cm切口,将扩张套管置入以使椎旁肌肉剥离,在黄韧带表面置入通导管,链接光学影像系统。暴露椎间隙黄韧带和椎板下缘,咬除黄韧带和椎板,暴露神经根和硬膜,将后纵韧带破开并将病变髓核取出,扩张神经根管和侧隐窝,保证神经松弛、通畅。所有患者术后冲洗椎间隙并常规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和临床疗效。

1.3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A组与B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91.5%(97/106) vs. 88.7%(94/106),P>0.05]。

2.2 术中指标比较 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B组显著提高,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较B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2.3 JOA评分比较 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A组与B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 并发症发病率与复发率 A组与B组患者椎间隙感染率、神经损伤率与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更长,其原因可能是该术式操作更复杂,要求穿刺定位精度更高。同时,该术式在患者发生粘连和置管的情况下操作难度显著提高,也要求操作医师有更高的专业技巧[1]。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较B组显著降低,提示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少,患者康复更快。该术式操作医师可在高倍视野条件下进行操作,手术中有效避免损伤肌肉软组织,有效避免了破坏腰椎结构,没有影响脊柱结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具有诸多优点:该术式中冲洗液具有止血作用,临床医师可以辨别视野,降低出血量;术中刺激神经较少,软组织损伤小,腰椎结构没有破坏;高倍视野使手术更加彻底;避免采用全麻,手术采用局部麻醉[2]。

本研究表明,A组与B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91.5%(97/106) vs. 88.7%(94/106),P>0.05]。提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式和椎间盘后路摘除术术式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而A组与B组患者椎间隙感染率、神经损伤率与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两种手术术式预后均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状况制定患者的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快,创伤小。而椎间盘镜后路摘除术术式治疗时间更短。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式适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参考文献

[1]郁凯, 杨忠, 李爱民, 等.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z1): 20-22.

[2]孙利明, 智新力, 赵志远, 等. 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16, 13(5): 113-115,116.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