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消脂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内阻证)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020-10-20 08:44中原油田濮东医院457061祝丽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甘草酸复方证候

中原油田濮东医院(457061)祝丽娟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常见消化内科疾病,患病早期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对轻微,随病情进展,肝细胞损害程度不断加重,若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31%左右患者可演变为肝硬化、肝纤维化,严重影响其生命健康[1]。复方甘草酸苷属于肝细胞保护剂,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抑制肝细胞损伤等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病治疗,但单纯采用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因此,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致力于中医药研究,清肝消脂方等中医药物的出现为本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将复方甘草酸苷和清肝消脂方联合用于44例NAFLD患者,旨在探究其疗效,为临床确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信息。详情如下。

附表 两组病情相关指标比较(±s)

附表 两组病情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TG(mmol/L) ALT(U/L) HDL-C(mmol/L) ALP(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4 3.15±0.84 1.62±0.46 92.71±27.64 42.63±14.05 1.06±0.38 1.46±0.56 93.08±8.74 59.22±2.13对照组 44 3.11±0.80 2.41±0.65 93.87±28.04 75.91±19.78 1.04±0.41 1.21±0.35 92.78±9.36 72.07±4.66 t 0.228 6.580 0.286 9098 0.237 2.511 0.155 16.635 P 0.819 0.000 0.775 0.000 0.813 0.013 0.876 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NAFLD痰湿内阻证患者88例,简单随机化分两组,每组各4 4 例。实验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5±10.47)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51±1.07)年;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6~71岁,平均(48.47±9.79)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4.69±0.91)年。两组临床资料(性别、病程、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西医参照《内科学》[2];中医辨证属痰湿内阻证,表现为食欲减退、肝区不适、舌苔黄腻、乏力、脉弦、滑;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同意书;②排除:其他病因所致脂肪肝者;复方甘草酸苷不耐受者;严重躯体疾病者;饮酒史者;哺乳或妊娠期女性;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采取低脂饮食、抗病毒、控制体重、口服复合维生素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160mg复方甘草酸苷(北京四环空港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18)+250ml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1次/d;实验组基于对照组予以清肝消脂方,组方:茯苓12 g、醋柴胡15g、薏苡仁10g、黄芪9g、白芍15g、香附10g、山楂15g、法半夏10g、茵陈30g、甘草3g。取上述药物放入600ml冷水中煎煮,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均连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纳入舌苔黄腻、肝区不适、食欲减退等3项症状,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正常(0分)。②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③两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 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不大(7.96±0.34)vs(7.88±0.46)(P >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3.01±1.22)较对照组(4.79±1.43)低,差异显著(P<0.05)。

2.2 病情相关指标 治疗后实验组TG、ALT、ALP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附表。

2.3 不良反应 实验组2例乏力,1例肝区疼痛,2例消化道症状;对照组2例乏力,2例肝区疼痛,3例消化道症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6%(5/44)与对照组15.91%(7/44)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386,P=0.524)。

3 讨论

关于NAFLD,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病因实施治疗,如保肝药、降脂药、胰岛素增敏剂等,复方甘草酸苷作为临床常用保肝药物,静脉给药后可在体内转化为甘草次酸,而甘草次酸化学结构、生理学活性与皮质激素类似,能间接提高体内皮质激素含量,产生肝细胞膜保护作用[3][4]。但长期应用该药物治疗极易产生乏力、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N A FLD 属中医学“痰浊”、“胁痛”、“痞满”等范畴,病理病机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过食甘肥,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运化无权,水湿内停,痰浊内生,从而诱发本病。鉴于上述病理病机,中医提出以化痰降浊、健脾益气等法治之。本研究引入清肝消脂方,方中醋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疏肝;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山楂祛瘀、健脾;法半夏祛痰;薏苡仁健脾利湿;茵陈保肝利胆;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痰浊、肝郁得消、水湿得除之功效。学者鲁恒心[5]研究指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消脂清肝汤用于124例NAFLD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32%。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具有相似性,提示两者联合治疗NAFLD患者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使疾病转归。同时,本研究发现,治疗后实验组TG、ALT、AL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消脂方可调节NAFLD患者血脂,改善肝功能。可能机制为,清肝消脂方中,法半夏对TG、胆固醇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预防各种肝损害;山楂提取物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表达,抑制脂质在器官沉积,减少胆固醇生成量;醋柴胡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降低TG浓度,阻碍肝脏纤维化进程,修复受损肝细胞,改善肝功能[6]。同时两种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NAFLD痰湿内阻证患者采用清肝消脂方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甘草酸复方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