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苑”我做主

2020-10-20 03:30蒙秀溪梁丽坚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劳动课劳作劳动

蒙秀溪 梁丽坚

“自从学校建了‘青葱梦苑劳动基地后,孩子在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劳动教育,变化很大。以前,他在家里比较懒,什么也不干,现在放学回家能主动做家务了,看着孩子越来越懂事,我们很高兴。”玉林市玉州区环南学校(以下简称环南学校)学生家长缪志旺对记者说。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环南学校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建设了“青葱梦苑”劳动实践基地。虽然该基地建设只有一年多时间,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该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寻找办学的突破口

校园环境较差,办学没有主题,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这是环南学校过去面临的突出问题。2019年,梁丽坚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到环南学校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开始着手改变学校的面貌。

“在正式到任之前,我走了一圈学校,当时还没有很明确的思路,但是学校一块荒地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块地已经荒了很多年,有些学生很喜欢往那里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于是我想,为何不开发利用起来呢?”梁丽坚说。

有此想法后,梁丽坚便在心中勾画起了蓝图。到任后,她召集学校德育部门的成员进行商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将荒地开辟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基地里种植瓜果蔬菜,并研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这一想法得到了该校大多数教师的支持。

可事情并没有梁丽坚想象中那么顺利。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是缺少相关的资金,无法购买劳动教育所需的各种材料。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环南学校向家长发起了倡议,同时召开家长会阐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这一倡议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很快就解决了资金问题。

在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环南学校的“青葱梦苑”劳动实践基地终于在2019年3月“挂牌”了。与此同时,第二道难关也出现了,那就是缺少专业的劳动教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该校想到了学生家长——许多家长是附近的村民,都有种植经验。于是,该校便聘请几位家长到校指导学生播种、施肥、除草、除虫,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劳作技巧。同时,该校还聘请玉林广播电视台的编导和主任彭培先、顾周鹏作为校外辅导员,指导学生拍摄和制作科普小视频。

“两位校外辅导员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有些害虫我们不懂怎么去除,他们就帮忙联系治虫专家,教给我们方法。他们还帮学校做了很多宣传。在他们的帮助下,不仅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老师也有很大收获。”环南学校教师秦小燕感慨说。

解决两大难题之后,环南学校的劳动教育走上了正轨。

打造“另一间教室”

“青葱梦苑”劳动实践基地建成使用后,环南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分到了一块地,各班师生开始在土地上进行劳作。但随着“那股子新鲜劲儿”逐渐淡去,学生的劳作积极性逐渐减弱。“我们必须持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成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梁丽坚说。

为了保持师生们的积极性,该校领导班子商量后,决定研发校本劳动课程。经过教师大会讨论,该校初步形成了课程建设方案。首先,该校开设了专门的“青葱梦苑”课堂,即利用每周五下午的劳动课时间,由各班聘请两位学生家长到校,讲解具体的种植技术,确保劳动教育的课时安排。为了让师生更深入全面地掌握种植知识,该校还积极联系彭培先、顾周鹏两位校外辅导员,由他们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校为师生做专业讲解。

“以前,我以为种菜就是把种子撒到地里就可以了,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种蔬菜不仅要看季节,还讲究每棵菜之间的距离,还有多长时间施一次肥、浇一次水等,都有很多讲究。只有科学种植,蔬菜才能长得又快又好。这些都是我从劳动课上学到的。”环南学校学生梁馨月说。

在确保课时的同时,环南学校要求各班根据本班实际,按照“六自己”原则(自己思、自己种、自己收、自己管、自己查、自己评),制订本班的《我的“梦苑”我做主》管理细则,将管理权交给学生。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为学生发展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创设了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校本劳动课程的内涵。

除了让学生学习种植知识,环南学校还将科技课融入劳动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借助校外辅导员的各种社会资源,该校将植株培养、标本制作、样本采集等作为劳动课程的内容,要求各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简单的研究课题,并将劳动课与语文课、数学课等有机融合起来。

“不仅是劳动课,我们现在还有‘美食文化节!”环南学校教师李智芳告诉记者,“每到丰收时节,学校就成了美食的海洋。我们会邀请家长到校一起制作美食,各班都有一个摊位‘出售这些美食。看着自己亲手种的东西变成美食,而且得到他人的赞美,学生们可欢喜了!”

如今,“青葱梦苑”已成为环南学校师生们进行学习的“另一间教室”。在这里,他们不仅学习劳作,还学習创造。

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你看,这是我拍摄的同学们在‘青葱梦苑劳作的各种精彩瞬间。”环南学校学生邹胜鹏拿着班主任的手机,向记者展示他的摄影成果,“我要用它们来制作一段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

将劳作过程拍摄成照片、小视频,最后编辑制作成科普视频,是环南学校评价学生劳动成效的举措之一。邹胜鹏告诉记者,劳作过程中,同学们除了学习种植技术,还可以跟老师学习拍摄、录影技术,跟校外辅导员学习视频编辑制作技术,到了学期末,各班自选主题、自选内容、自选形式,制作成本班的科普视频在全校播放,展示本班的学习成效。“有的是记录一个学期的劳动过程,有的是展示劳动的精彩瞬间。我们还做过专门讲解怎么种红薯的视频,特别有意思。”邹胜鹏说。

为了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促使校本课程持续开展,环南学校研发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制作科普视频,该校还举办摄影、征文比赛,让学生用图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劳动中的种种体会和感悟。

环南学校学生符春丽曾写下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来时,蔬菜们就睡醒了。你看呀,绿油油的空心菜,叶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是那么娇嫩可爱;一旁的丝瓜苗沿着竹竿搭起的架子蔓延,是那样生机勃勃;还有那素有“小人参”之称的红薯的藤,蜿蜒在潮湿的泥土上,也许泥土里已经长出了小小的红薯了呢。在这里,我看到了生命的精彩,时刻被感动着!

“像这样的文字还有很多呢!”环南学校教师李霜说,“以前,我总觉得作文难教,因为学生不懂写什么,写出来的很多都是套话、空话。自从建设‘青葱梦苑之后,学生在劳作中观察、体验、感受,有了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充实而且优美,写作教学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为了持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环南学校还开展了“劳动之星”评选活动:每周各班都会召开“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由学生选出上周的班级“劳动之星”;每学期各班推荐候选人,并简单介绍候选人事迹,然后进行全校公示,由全校学生进行投票,选出10名学校“劳动之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今后,我校会继续探寻劳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将之打造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努力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梁丽坚说。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劳动课劳作劳动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春暖劳作花相伴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阅读理解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