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故事

2020-10-20 06:06王金娣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家风习作爷爷

王金娣

【文题亮相】

家就像一棵棵小树,构成了社会这座大森林。唯有这棵棵小树茁壮成长,才能有美好的生活与和谐的社会。所以,一个家庭的氛围、规矩和风气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家庭的高度及后代的成长,我们将其称之为家风。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范例作文】

传家宝

王汇彬

看着电视里介绍的大人物,大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我不由得心生羡慕,为什么我们家就没点什么特别的。嗯,让我好好想一想。

爷爷是一个有些古板的人,信奉板子教育,每当我看到爷爷拿着“老头乐”从里屋走出来时,总会下意识地想想自己又干了什么坏事儿。与板子配套的是爷爷那张包公似的脸,生气时阴沉如墨,高兴时火红似阳。

爷爷平时不发火,可一发火便怒发冲冠,一副一蹦三尺高的架势,活像一只斗胜的公鸡。

“老头乐”是爷爷的法宝,随时带在身上,不仅走路时带着,吃饭睡觉时也放在身边。那可是爷爷最爱的法宝,他经常挥舞着老头乐和我手舞足蹈地讲一些水浒好汉和三国神将的故事。他的故事里有梦里挑灯看剑的侠义豪情,也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这是爷爷的一个江湖梦,而老头乐便是他的绝世名剑,用来横扫江湖是再好不过了,或许这就是我们一家子刻在骨子里的江湖情。

父亲从小就被爷爷的江湖气所影响,每天都想干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听奶奶说,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小伙伴半夜去墓地探险,而现在的父亲俨然一个金庸迷,光是《天龙八部》就看了不知多少遍,那《神雕侠侣》也成了他霸占电视机的理由。当然,如果没有自己的成名武器,他又怎能在家里行侠仗义呢?

于是父亲拉着我专门跑到沁河桥旁,在河边找那些结实的柳条,但是时机不佳,那些柳条都已经被太阳晒得发黄。回到家后,他又盯上了墙角那个扫把,于是三下五除二拆下了那根棍子,还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

父亲的武侠是他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种对时光的缅怀与追溯。

至于我,没有读过金庸,也不了解武侠,但我同样有着一个英雄梦,追过各种各样的动漫,小时候迷奥特曼,长大一点,看了柯南。我想,这或许就是我的英雄梦吧!

现在想想,我也不必羡慕那些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世家,因为我们家也有一样特别的传家宝——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河南沁阳市覃怀中学)

【各抒己见】

朱昱笑:王汇彬的这篇习作实在太有趣了,直到现在,我还沉浸在喜悦中。尤其是写父亲的部分,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张子恒:对对对,我和朱昱笑有着同样的感受,感觉这一家子都很有趣。他们各有特点,却都那么热爱生活。

王老师:是啊!相信很多同学都和朱昱笑、张子恒一样,十分喜欢这篇习作。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王汇彬的习作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表达效果呢?

李宇翔:我感觉这篇习作首先赢在素材上,其选材十分贴近生活,再加上王汇彬超强的描写能力,使许多生活细节如画面一样呈现在读者眼前,具有极强的感染人的力量。

王老师:的确,王汇彬同学能够真正走进生活,并从中筛选出典型的事件入文,这一点值得赞赏。但老师觉得还有一点同学们没有发现,那就是王汇彬同学超强的思考能力。他在面对“家风”这个很多同学都无从下手的话题时,并没有慌乱,而是静下心来仔细揣摩,究竟如何才能将话题和生活成功对接,找到合适的写作角度。

杨柯宇:老师,我觉得王汇彬的习作总能不落俗套,让人感觉新颖而又不脱离实际,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经验总结】

王老师:是啊!这也正是今天我想談的:怎样让一篇作文具有创意。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其实已经奔向了今天的主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我想讲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生活的诚实。所谓“生活的诚实”是指一切写作都围绕生活发生,一切作品都为了呈现生活而存在,这是创作出好作品的基本要求,谁都不要试图打破。具体到写作实践中,就是要求同学们要有一定的生活储备,要有生活感悟的积累,还要有寻找有效生活信息的敏锐感。这样,才能让生活成为写作之源,才能让生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目。

二是要有思维的变通。写作时仅仅找到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完成了最初的一步,要想写出有创意的习作,还要具备超强的思考能力。思考什么呢?比如“家风”这个话题,很多同学不知该从何下手,仔细思考一下,便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家中规矩的制订,习惯的一脉相承以及人生观的树立和生活态度的培养等,都属于家风的范畴。但仅仅想到这些,还不能确保作文一定有创意,这时就需要思考的变通,也就是选择合适的角度。比如王汇彬同学就没有选择大家都想到的“习惯”“品质”这些角度,而是选择了从爷爷到父亲再到“我”的一种生活态度的传承,角度新颖,打动人心。

三是要有鲜活的语言。素材和角度的确定虽然奠定了一篇习作的基础,但真正要写出优秀的习作,还必须仰仗优秀的语言。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构思无障碍,素材也很独特,可写出来的东西却跟自己想象中的相差甚远,这可能就是“想法很丰满,作品很骨感”吧!可见,语言是写作中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想具备超强语言驾驭的能力,除了掌握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写作技巧外,还必须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名著,以增长见识,增强语感,同时也丰富思想,增强思考能力。

【名人家风】

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家风是笃定务实。陈家是书香门第,祖父陈宝箴21岁便中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受曾国藩赏识。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陈家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开设家塾,延聘名师,子孙很早就发蒙读书。陈寅恪幼承家训,很早就把读书同正心、立志与做人结合起来。在阅读大量经史著作的同时,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观念濡染了他幼小的心灵。这些都成为他日后的立身之道和行为规范。

国学大师钱穆、钱锺书等为代表的钱家家风,是好读书、重教育。有人问钱家为什么出那么多名人?科学家钱伟长戏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种好读书的家学源远流长,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均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小结】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一种经过历史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它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

今天我们谈家风,并没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早已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猜你喜欢
家风习作爷爷
勤劳节俭传家风
冬爷爷
站着吃
家风伴我成长
爷爷说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