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线上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0-20 06:16杜新儿陈坤龙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活动课心理健康心理

杜新儿 陈坤龙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揭开了一场超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践,促使线上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心理健康课作为这次战疫的重要课程也上线了。心理健康课的性质是“活动课”,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体验、反思和成长。线下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活動课模式如何在线上开展,如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值得心理健康教师研究和实践。

一、疫情下心理健康线上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问题

刚接到线上上课的任务时,很多教师的第一想法是“我不会”,有些教师虽然之前有结合信息技术上课的经验,但对全面开展线上教育仍有一些不适。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既不是专业,也不是专职,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线上课程的质量。要给学生提供什么学习内容,如何开展互动,要落实什么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些情况。

(二)学生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律和自学能力往往不足,学习主动性欠缺,就算教师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内容,依然有很多学生线上签到后没有自觉进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忘记签到,更不要说参与交互学习了。再者,在网络虚拟空间,学生的学习行为更难监管,学习的随意性更大。因此,在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师很难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参与课堂,再加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想法,因此对于线上心理健康课程,很多学生往往以应付的心理对待。

(三)教学方法的问题

学习是在师生交互活动中产生的,在交互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很重要。然而,有些教师第一次尝试线上教学,对于线上APP的活动功能了解甚少;有些教师甚至对线上教学有排斥的心理,固执地认为在线上无法进行交互学习;有些教师根本没有和学生进行互动,只是做内容的“搬运工”。在这些情况下,学习行为是很难发生的,更难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灵活组织线上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升心理健康的重要媒介。对于心理健康活动课来说,教师可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体验,促进知识内化。虽然是线上课程,但依然要注重和落实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活动来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调节自我,这样才能凸显心理健康课的教育效果。

二、疫情下心理健康线上课的实践分析

(一)研究学生学习特点

学习困难是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导致初中成绩暂时落后,从而选择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②重实践、轻理论。在以职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上重技能,重专业课,喜欢动手实践,而容易忽视基础课,忽视理论课,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③自主学习弱,被动学习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常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心理比较茫然,从而缺乏动力,缺乏学习自主性。④学习缺乏自信心。有些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无助感”,总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所以容易自我放弃。⑤线上教学由于时空分离,很难实时监管,容易失控。⑥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但动手和思考活动较强。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喜欢合作讨论,更喜欢活动课。

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性质定位为活动课,线下课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那么在进行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改革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交互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进一步产生感悟,从而引导学生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得引起重视。因此,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心理健康线上教学内容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促进学生自学,使学生读懂、学懂,并且使知识内化后转化为积极行为。

(二)设计线上教学内容

疫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在疫情爆发初期,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些“限制令”,铺天盖地网络信息的冲击,使很多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应激反应。学生容易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产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恐惧、焦虑、无聊、烦躁等,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生理问题。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宅家学习的日子一长,学生的自律性、时间管理、自学能力,以及学习的挫败感日渐突出,也存在和父母冲突、同学互动减少、沉迷电子游戏等问题。有些面临实习的学生还会担心实习单位的落实和实习的准备。

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根据疫情背景下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来设计心理健康线上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及核心素养,实现心理自助学习的教学目标。据此,笔者设计了4大模块,16个专题的心理健康录播课,同时拓展了相关的课程资源,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见表1)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笔者首先考虑的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疫情下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再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提炼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块和专题。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明确的题目,力求让每一个专题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尽量使内容精益求精。每一个专题不超过三个问题,力求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清楚一个专题的内容。考虑到线上教学弱化了教师的指导性,且线上互动的时间有限,既要让学生多进行自我体验,又要解答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还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其次,每一个专题都要有明确的背景、教学目标和内容提要介绍。一个完整的课堂结构的呈现,才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一个专题,学习的重点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学作用。再者,设计内容多以心理实验、心理图片、心理故事、心理案例、心理调查引入,再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配以启发式的问题,引起学生对专题知识的兴趣和探究,引发学生思考。线上教学要更多地把知识目标和知识重点放在课件上,并且课件内容的关联性和逻辑要清楚,内容的选择更加倾向于贴合学生的实际和兴趣,要具有针对性,让学生能学会、学懂,而不仅仅是活动体验。最后,设计课程内容时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活动体验课的性质,要设计一些线上和线下活动用于课上互动以及课后体验和学习。设计线上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合理使用激励手段,促进线上互动,而线下活动主要以作业、实践、动手的形式来完成。每个专题还要结合视频、音频等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使课堂更灵活,学习内容也更丰富。总的来说,这一次线上教学内容的设计,笔者主要做到了“三关注”,即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核心素养,关注疫情下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开展线上有效互动

教师要学习和熟练运用APP的互动功能,提前设计网上交互学习教案。网上教案既能够突出对学习内容的检查,落实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任务,又能加强师生在网上的交流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上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的成长。以本校教师使用最多的学习通为例,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第一是注重每一节课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线上课堂参与的各项活动设置合理的百分比,学习通会根据教师设置的百分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自动积分。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并且每一节课或每一个活动后给学生呈现学习的积分,以此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第二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线上体验。在学习通的各种活动功能中,有些功能学生参与后是可以相互查看答案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问题的特点来设计活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更喜欢在聊天室对问题开展讨论或者一起进行课堂活动,这种交互学习是教学互动中最基本的需要。

(四)落实学生辅导任务

每一个专题的线上教学都紧紧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来展开,笔者尤其关注学生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寻找了许多和疫情相关的案例、图片等进行教学。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学习活动,尤其是线下的实践和反思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如在讲“培养自律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这一个专题时,专门针对学生学习网课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找了许多疫情下同龄人自律学习的素材,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自觉加强学习;在讲“疫情下的情绪和积极心态”这一内容时,特别针对学生宅家的情绪,有针对性地采用情绪调控的技术,让学生在家通过实践自我调节;在讲“保持积极心态,共渡疫情难关”这一专题时,启发学生从行动上坚持有兴趣的事,学生通过呈现疫情宅家的作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五)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线下的内容照搬到线上,只是机械地使用某种平台或者教学APP的功能,既缺乏观察,又缺乏交流,容易导致时空分离,师生缺乏互动,學生主体被弱化,很难发现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只有紧紧围绕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线上的教学内容,研究线上有效的交互学习模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实习编辑 吴沚洋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活动课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活动课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小测试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