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0-10-20 05:56方芳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30期
关键词:晒种补苗棚膜

方芳

马铃薯在宛城区栽培历时悠久,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是我区主要的的粮菜作物品种。抓好马铃薯生产对保障全区粮食安全和丰富市民菜篮子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区马铃薯生产实际,提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生产上参考。

一、选地与轮作

应选择三年内没栽培过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前茬为豆科、十字花科、禾谷类等作物的地块合理轮作。要求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进行栽培。

二、整地施肥

深耕25cm~30cm,细犁细耙,疏松结构,同时达到土碎无坷垃,干净无杂物,耙平保墒。若遇干旱,应先浇水增墒,然后再整地。结合整地把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施入土中。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的施肥量与施肥方法。宜用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每667m2施基肥总量为优质有机肥2000kg~3000kg或生物有机肥150kg,同时施入马铃薯专用复合肥(9︰9︰7)或45%硫酸钾复合肥100kg~150kg,开沟条施覆土。

三、建棚与扣膜

1、建棚方式。采用拱棚栽培方式。一般6垄、8垄或10垄为一拱棚。棚体为南北走向,东西排列。棚底宽9m~10m,棚中央水泥立柱高2m~2.5m,间距1.8m~2m,两侧肩高1.2m~1.5m。拱棚在马铃薯播种前15d~20d建造完毕并扣上棚膜。

2、棚膜选择。棚膜宜选择厚度0.06mm~0.12mm的无滴膜,三幅式覆膜,顶膜与裙膜交接处要重叠20cm~30cm,将顶膜压在裙膜外面,裙膜着地部分要用泥土封压,两个拱架之间压膜线拉紧并固定。棚膜选用厚度0.01mm以上的聚乙烯薄膜,在距离大棚顶膜40cm左右,中间立柱与两边立柱之间每隔2m拉上绳子,上面平铺薄膜,接口处用夹子固定,不留空隙。

四、种薯选择与处理

1、品种选择。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所选种薯应符合GB18133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

2、晒种。每667m2需要准备种薯150kg,选择晴天,将挑选好的种薯放置于温度12℃~15℃的阳光下,进行预醒。晒种期间每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在翻动的过程中剔除种薯中薯形异常的混杂种薯。晒种时间为2d~3d。

3、种薯催芽。催芽时间一般在马铃薯播种期前25d左右进行。催芽的方法有切块催芽和整薯催芽。

4、刀具消毒。切块使用的刀具在切块前放入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1︰100配比,药液每半天更换一次)中进行消毒。每切一个种薯切刀消毒一次,防止交叉传染。

5、切块。切块的时间,以催芽前1d~2d为宜。从块茎顶部根据芽眼的排列切成立体小三角形的若干小薯块。切好的種薯单块重35g~40g,每个切块应带1~2个健全的芽眼。切好的种块摊在背风向阳处,晾干切口。

6、拌种、催芽。每50kg薯块用滑石粉2kg或27%苯甲·咯·噻虫嗪悬浮剂30mL拌种。将拌好的种块装入筐中,放置在环境湿度为80%、温度18℃~22℃的室内,用潮湿的布料盖住,进行催芽。当芽长到1cm~2cm左右时,即可播种。

五、播种

气温稳定在3℃以上,土壤深10cm处地温为7℃~15℃时即可播种。按照行距80cm~90cm,沟深8cm~10cm,沟宽20cm~25cm进行开沟。

种肥采用撒施的方式,将所需肥料均匀施在沟的中央,并浅锄一遍。用起垄机起垄,垄高20cm~25cm,垄宽80cm~90cm。实行一垄双行栽培模式,大行距80cm~90cm,株距20cm~25cm,两行之间的小行距离为15cm~20cm,667m2播种5000株左右。

每667m2用33%二甲戊灵150mL~200mL,对水40L;或每667m2用96%的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mL,对水30L,均匀喷于垄面上。

地膜宜选用宽度为90cm~100cm、厚度为0.006mm~0.008mm的超微膜。盖地膜时,两端要压实、拉平,用土压紧固定。地膜盖好后要及时将二膜拉开盖好,再将大棚两头封严。

六、苗期管理

出苗前压好棚膜,增加地温,促进早出苗。出苗之前不通风换气、不追肥浇水。

1、查苗破膜。播种后20d~25d,幼苗开始出土顶膜,要及时人工破膜。如遇寒流,应在寒流过后进行破膜放苗。破膜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10:00以前、下午16:00以后,阴天全天放苗。

2、间苗补苗。间苗的方法是拔除弱苗,每株留1~2个健壮幼苗。间苗的同时进行补苗,补苗移栽时应浇水、并配合施用少量有机肥料压实。

3、浇齐苗水。当幼苗出齐并长至10cm左右时浇齐苗水,浇水时要小水漫灌,浇透但不满垄。苗期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

4、温度调节。在中午开小口通风2h~3h,以调节温度。大棚二膜内温度白天保持20℃~26℃,夜间12℃~14℃。

七、结薯与块茎膨大期管理

1、浇水。根据天气及土壤水分含量情况,浇水2次~3次,每水间隔5d~7d,浇水时浇透但不满垄。

2、叶面喷肥。在收获前15d左右,每667m2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kg~70kg,均匀喷洒。

3、摘除花蕾。当马铃薯现蕾时,要及时摘除花蕾。

4、增加光照。在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要及时将二膜上的积水除去,增加膜的透光。

5、温度控制。上午8:00~10:00,棚内温度上升到20℃时,要及时通风;下午2:00~3:00棚内温度下降到14℃~16℃时,关闭通风口。随着植株的生长,要逐渐加大通风,锻炼植株,以适应完全撤膜后的强光照等环境条件。当室外气温白天在20℃以上,夜间在12℃以上时,可以把棚膜全部卷起,进行昼夜全揭膜通风。一般在4月中下旬撤膜,如有寒流,则要等到寒流过后撤膜。

八、病虫害防治

改变常规喷雾方式,改良农药剂型,改造施药机械,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与绿色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提升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以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开展的绿色防控率达到40%以上。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

猜你喜欢
晒种补苗棚膜
不同棚膜覆盖对大白菜农艺性状及棚内环境的影响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关于水稻种子大棚晒种可行性的探讨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浅谈水稻种子的处理技术
去除果皮和晒种处理对红豆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新建大棚覆盖棚膜防误区
水稻育苗关键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