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605的特征特性与推广栽培研究初报

2020-10-20 06:58胡颖冯汉宇
种子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

胡颖 冯汉宇

摘   要:美加605是以自交系PRM9604和GHF8088为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红轴,粒黄、半马齿型。2016—2017年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进行区域试验,表现为株高285 cm,穗位高115 cm,生育期125 d,平均产量810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783 kg/667 m2;2016—2017年在黄淮海夏玉米组进行区域试验,表现为株高279 cm,穗位高109 cm,生育期102 d,平均產量671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648 kg/667 m2;2018—2019年公司在西北春玉米组进行试验,表现为生育期135 d,平均产量1 067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1 012 kg/667 m2。通过试验结果得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在东华北和黄淮海审定区域种植。

关键词:美加605;特征特性;推广栽培研究

值得种业人深思和探究的新词语“品种井喷”是品种审定制度改革之后诞生的[1]。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和育种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形成了品种多出、快出的审定格局,自2016—2018年起,国审品种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有科研育种实力和品种运营能力的专业化公司。同时,2013年种业经历了一段萧条期,被称之为“种业寒冬”[2],其实也是一个行业淘汰洗牌的过程,即使通过国家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筛出来的品种,也要面向农民做大规模生产试验,企业继续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目的是找出品种的适应区和高产潜力,为推广品种积累信息。为了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3],推出了一批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玉米品种,各企业纷纷打响品牌战,同时利用各种营销方式进行推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也不例外,市场运营事业部,品牌、大区经理和中地美加营销团队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品种观摩会、品比会,并借助媒体和网络宣传美加品牌的玉米品种。美加605玉米品种便是其中之一,该品种高产、抗病、耐高温,深受广大种植者喜爱,审定第二年销量超百万亩,同时种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员工对该品种进行了示范推广和引种试验,对栽培技术也进行了研究,产量表现较好,有亩产吨量的潜力。

为了服务于农户选种用种,现将美加605的特征特性、品种推广、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美加605的主要特征特性

1.1   植株性状

美加605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和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红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约125 d,株高285 cm,穗位高115 cm,穗长19.7 cm,穗行数16~18行,穗粗5.1 cm,百粒重36.9 g;在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约102 d,株高279 cm,穗位高109 cm,穗长18.6 cm,穗行数16行,穗粗5.0 cm,百粒重36.0 g,比对照郑单958均早熟1 d,只是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该品种农艺性状都优于黄淮海夏玉米。

1.2   抗病性鉴定与品质分析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接种鉴定报告显示,美加605抗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灰斑病;黄淮海夏玉米组接种鉴定报告显示,美加605中抗茎腐病、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瘤黑粉、南方锈病、高感粗缩病、穗腐病。品质分析表明,美加605籽粒容重786 g/L,粗蛋白含量9.49%,粗脂肪含量3.25%,粗淀粉含量74.52%,赖氨酸含量0.31%。

2   产量及适应性表现

2016—2017年,美加605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10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2017年生产试验产量783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9%;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71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78%;2017年生产试验产量648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63%。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产量高于黄淮海夏玉米组,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玉20186083和国审玉20196038,所以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域春播种植和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夏播种植。

3   美加605的品种观摩与市场营销

聪明的老板一改往日随波逐流的被动营销局面,促销种子只争朝夕,通过明星代言、老板站台建立品牌[4],借助种业商务网、种多多商城进行宣讲招商,采取各种营销方式宣传中地集团的玉米品种,突出强调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集团市场运营事业部,品牌、大区经理和中地美加营销团队在河南郸城、夏邑,湖北襄阳、枣阳等地举办各式各样的品种观摩会、品比会,多次进行品种观摩,采取了摆酒宴、砸金蛋、摸大彩、送赠品等形式,并提出“选种美加,丰收到家,选美加605,一亩顶两亩”的口号,进村入户,说服农民购买该种子,并对创高产农户进行奖励。

4   美加605的品种高产栽培

2018—2019年,公司在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美加605出苗至成熟135 d,株高295 cm,穗位高128 cm,穗长19.5 cm,穗行数16~18行,穗粗5.1 cm,百粒重38.3 g,2019年生产试验产量1 012 kg/667 m2,两年平均产量1 067 kg/667 m2。与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相比产量增加,从农艺性状上看主要是生育期的延长和株高、穗位高的增加,从产量构成上看主要是粒重增加和单位面积上粒数增多。此外,中地的另外两个品种中地88和中地159在参加中国种子协会寻找高产玉米活动西北灌区组也表现优异,取得了产量1 342 kg/667 m2和1 437 kg/667 m2的成绩,其源于自身的优异品质和农户的科学管理。

5   美加605的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与合理密植

俗话说良种配良法才能高产。种子发芽率、纯度、净度等因素影响种子出苗和最终的产量,美加605玉米种子纯度≥96%、净度≥99%、发芽率≥95%、含水量≤13%。在播种前应选用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用藥剂或种衣剂对进行包衣处理。同时,应适时播种并合理密植,黄淮海夏播区麦套播种一般在5月下旬进行,或在麦收后6月上中旬直播。在东华北春播区4月下旬或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出苗后,在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留壮苗、匀苗,缺苗的地方就近留双株,留苗密度4 500株/667 m2,同时注意蹲苗,并及时清除多余分蘖。

5.2   肥水管理

近年来,在玉米收获后大多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可以对土壤进行深耕并打破犁底层,根据不同地块的肥力情况,做到施足基肥、早生快发,以促为主、重施穗肥、酌情施粒肥。中等肥力地块亩产吨量,需要使用农家肥2 500 kg/667 m2、纯氮27.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10 kg/667 m2、氧化钾12.5 kg/667 m2、锌肥1.25 kg/667 m2,并适量补充其他微量元素[5]。在大口期之前,追肥一般采用氮肥,前期占施肥总量的 50%~60%,抽雄至散粉及灌浆期占比分别为25%~30%和15%~20%。播种后,干旱时要浇蒙头水,孕穗及以后的抽雄至散粉和灌浆期遇旱要及时浇水,确保土壤见湿不见干,每次灌水不少于50 m3/667 m2,结合施肥进行,使玉米植株正常抽雄、吐丝和散粉,促进籽粒灌浆、粒大饱满,以提高结实率。雨水过多要及时排水防涝,防止后期早衰。

5.3   病虫草害防治

不同的生态区域,玉米病虫草害每年的发生程度都会不同,所以要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在黄淮海夏播区主要防治粗缩病和和穗腐病,在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防治灰斑病。在喇叭口期用药剂进行丢心,可以防治玉米螟或钻心虫;玉米播种后至出苗前,可以用封闭型除草剂喷洒在表土上进行封闭;定苗后进行浅中耕松土保墒,清除上茬遗留或滋生的杂草。

5.4   人工去雄、辅助授粉与完熟收获

玉米果穗顶部籽粒是可以正常发育的,其粒重也是可以调节的,不足的物质供应可能是顶部籽粒不能正常发育和粒重低的原因,增源扩库是提高穗粒重的有效措施[6]。玉米雄穗从顶叶抽出1/3 或 1/2时,当抽出占总数的30%左右, 隔行或隔株去掉雄穗。散粉时,用竹竿或绳子赶花粉或采集新鲜花粉,去掉颖壳后均匀撒在花丝上[7-8],灌浆期去除底部老叶,有利于通风透光。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有利于籽粒充分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其标志是苞叶黄白松散、乳线消失、黑层出现[9]。

参考文献:

[ 1 ] 石学彬,刘康.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变革与现代种业发展刍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8(3):62-65.

[ 2 ] 陈德清,郭向荣,文民操,等. 种业寒冬期如何留住人才[J].种子世界,2015(2):10.

[ 3 ] 黄泽群.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我国农产品供需及收益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90):183-189.

[ 4 ] 佟屏亚.2020年玉米种子行业十大流行语[J].种子科技,2020,38(1):1-2.

[ 5 ] 刘彦芳.玉米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杂志作物栽培,2010(15):9.

[ 6 ] 冯汉宇,王志敏,孔凡娜.基于控制授粉技术的玉米籽粒生育特性与建成机制作物学报[J].2011,37(9):1605-1615.

[ 7 ] 张晓梅,王越人,姚岚.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7):134-136.

[ 8 ] 郑继玲,路续杰.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种业导刊,2012(6):17.

[ 9 ] 杨秀宇,徐亮,张立龙.玉米新品种中地8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8):271-272.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腾冲市披针叶杜英发展前景分析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
杨梅新品种小叶青蒂的选育经过及主要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