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方”

2020-10-20 07:14周爽
西部论丛 2020年7期
关键词:做人班主任家长

周爽

摘 要:当一个好老师难,当一个好班主任更难,班主任不仅要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面对他们背后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每个家长也是本捉摸不透的书,或深奥、或肤浅、或平淡、或佶屈聱牙,只有认真研读,仔细捉摸,细心感悟,方可稳操胜券。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和家长交流,只有做到了外圆内方,把握好火候,不瘟不火,不怒不威,点到即止,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才能使你更顺利地开展好工作。

关键词:技巧要“圆”;做人要“方”;外“圆”内“方”

都说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我觉得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家长!很多孩子已经让我们很头疼了,那家长呢?遇到不配合的家长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前段时间,看了一下丁远峙的《方与圆》,文中说一枚铜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铜钱所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要外圆内方。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圆通,善用技巧。正如人生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我猛然领悟到:作为一个老师,要和家长相处,必须做到外圆内方,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一、与家长交流时技巧要“圆”

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成为连接学校与学生家长的重要桥梁。班级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班主任工作更离不开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班主任应讲究一点沟通的艺术,谈话交流的技巧要“圆”。表扬的话家长都是乐意接受的,但要提出意见又该如何说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哪壶先开提哪壶

要把握好沟通步驟的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来叙述。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家长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家长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反感的角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在校犯错误,在所难免。更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而在父母眼中,他的孩子永远是聪明的、乖巧的、可爱的。作为班主任,在向家长汇报情况或是家长主动向你了解情况时,应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点滴进步都要先告诉家长,不吝惜对孩子应有的赞美与期望,报“喜”说明教师喜欢孩子。然后再耐心诚恳地指出问题所在,能提醒的就不要批评,家长会更乐于接受。面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家长,欲擒故众地讲;面对不负责任的家长,语重心长地谈。总之,要尽量让家长在沾沾自喜自己有个优秀孩子的同时,能掂量出老师话语的分量。

(二)面带微笑语气诚

微笑的字面含义很简单,但它在教育技巧中的力量却是无法估量,微笑能化解误会;微笑能缩短家长和老师的距离。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以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与家长交谈,如果再加上幽默和风趣,就更能使气氛融洽、和谐而轻松。“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家长说话,不管碰到哪种情况,都有必要面带微笑,要发挥微笑的无穷魅力。尤其是家长对我们怀有抱怨或不满意时,我们更应该和颜悦色,可以请家长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聊。有些家长很爱面子,不想在别的老师面前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我们可以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和家长静下来谈。千万要避免只“告状”,除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外,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赏识,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合作。

(三)提出意见要可行

原则上教师在向家长指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同时要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指出问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具体行为和表现上,介绍孩子情况时,最好是描述孩子“做了什么”,而不要概括“是什么样的”。对问题就事论事,不概括化。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务实、有针对性。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如指掌,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没有把握的不说,记不准确的不说,不要故作高深。例如我班的小涵妈妈对我说,小涵在家学习拖拉,依赖性强,每次写作业遇到有点难度的题目都是直接放弃思考大声嚷嚷让她指导,不给他讲解吧他就坐在那里磨蹭,作业要写好久才能好,为此她很苦恼。我给小涵妈妈的建议是:如果题目真的很难需要我们拉一把就得拉一把;如果是孩子出现畏难、偷懒的,就不能助长。首先要了解孩子最喜欢什么,然后与孩子来一个预定,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天可以在妈妈这里得到三次帮助,如果超过了就要罚做一件家务,如果三次帮助没完全使用或不用使用,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的完成作业就可获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奖励。小涵妈妈实施了两个星期后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我说“老师,太好了!现在每天终于不用再为写作业而和孩子‘战斗”。

(四)“以柔克刚”慢慢磨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难缠的家长,遇上这样的家长,千万不要“硬碰硬”,否则双方会大动干戈,不易收场。我们可以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不急不躁,耐心倾听家长说话,千万不要剥夺他说话的权利。家长牢骚发完了、气出了,又见到教师的雍容大度,自然会有所收敛。有一次,放学后学生们留下来做值日。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来向我报告,说陈迪在厕所打林乐同学。我赶到现场一看,林乐的眼角已有两处抓伤,连忙先带到校医室对伤口进行处理;再把他们带到办公室问清缘由并进行了引导教育。教育后分别打电话告知家长这件事。受伤的学生家长听后,不停的向我道歉说孩子不懂事为我添麻烦了;而这个先动手把同学打伤的学生家长听完后,问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他说:“老师,这是你在现场看到的吗?”敢情老师了解调查的结果在这位家长眼里什么也不是。我强忍下一口气,笑着对他说“不好意思我没有亲眼所见,如果在我眼皮底下是不可能让这样的事发生。但我对孩子们调查了解后的真相是这样的,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您到学校来了解。”他听了,也不好意思了,连说不用不用。一场风雨就这样结束了,让我不得不佩服这个“以柔克刚”的方法真好。

二、与家长交流中做人要“方”

实质上,“方”的确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那些人物无不是具有“方”之灵魂。作为一个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做到“方“的楷模。

(一)對家长一视同仁

教师与孩子家长虽然社会角色不同,特别是家长的社会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一个教学班通常有几十名孩子,孩子家长的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有的孩子家长在学历、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比教师高,也有的家长是普通的劳动者,甚至是下岗的工人。其实不管是普通的工人农民,还是公司企业的经理、老板、政府机关的领导,在教师面前只有一种身份,都是家长,双方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只能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过程中进行交往,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态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教师对家长都应一视同仁,一样看待,一样尊重,要平等待人,不因家长地位的高低而有亲疏之分,要不卑不亢。

(二)对家长的无理要求要坚持原则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家长提一些要求,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娇惯。每位家长说自己的理由时都感觉很充分,但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尺度,不能一味的宽容,也不能一味的拒绝。班主任要借助语言表述自己对学生真诚的爱,让家长打消顾虑,并让家长了解你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向、班级管理和工作态度。几乎每接一个新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家长要求给孩子调座位,对于调座位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但影响却很大。它关系到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关系到家校之间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座位坐好了,不光家长放心孩子,就连老师管理班级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个问题上坚持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才可以马上解决,并告知家长这是自己的疏忽,请求原谅。当家长的理由不充分或没有任何理由而要求换座位的,我都会对家长晓之以理,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坚持不调动,因为你妥协了一次,就不知要再妥协多少次。

总之,家长也是本捉摸不透的书,或深奥、或肤浅、或平淡、或佶屈聱牙,只有认真研读,仔细捉摸,细心感悟,方可稳操胜券。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和家长交流,只有做到了外圆内方,把握好火候,不瘟不火,不怒不威,点到即止,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才能使你更顺利地开展好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珑缤.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王立君.如何当好小学班主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3] 薄夫宝.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8):86-86.

猜你喜欢
做人班主任家长
我的班主任①
家长错了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成功箴言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图趣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做人要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