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20-10-20 22:34李美芳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现状分析课程思政

李美芳

摘要:在高校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将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相结合能够起到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重要作用,因此课程思政理念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全新路径。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概念、意义等内容,并提出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希望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思政政治;现状分析;创新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程存在孤岛化的现状,思政课程缺少与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这既导致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又导致思政教育缺乏有效性、实效性及创新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目前,各大高校正不断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转化与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指:教育主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从教育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视野出发,通过运用间接、隐性的方式方法实现思政课育人理念、科学原则、基本要求、相关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释放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潜能,并最终实现思政课与自然科学等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融合发展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1]。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运用课程思政概念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首先,课程思政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不同学科、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为实践路径,以构建起全员、全过程、立体化的大思政格局为主要目标,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标及任务十分吻合,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全新路径。且依托课程思政视域下自然科学等各类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所形成的协同合作体,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突破,其创新发展也随之得到有效实现。

其次,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自然科学等课程的思政教育潜能得到深入挖掘与有效释放,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将传道、授业、解惑与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以此拓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度,并推动其创新发展。

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背景下,兼具良好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愈发受到青睐,培养综合型人才也成为高校重要任务。而通过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运用,学生能够在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修养等层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名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为国家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2]。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一)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在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党委、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多个机构分割思政教师的工作,因此常出现权责不明、职责模糊等问题,协同工作的网络也因此难以形成,这表明部分高校的改革保障机制仍不健全。加之片面追求科研与工作成果的评价体系影响,部分教师也缺乏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有效认知,甚至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因此为创新思政教育,学校层面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这一工作提供制度上的有效保障。为此学校层面首先要通过推动“课程思政”制度化建设,形成支撑教师思政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此强化教师对育人身份的认同感,使全体教师明确课程思政理念的优势,并将其作为思政工作的切入点,以此实现教育思想的升级转型,以此提高思政教學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其次学校层面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厘清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学改革的各责任主体及其权责,以此为这一体系的科学、有序、持续运转提供保障。为此学校层面要建立一套党委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有效领导机制,其中高校党委为责任主体,负责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律和发展动向,各部门作为实践主体,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课程思政”有序推进,并最终形成由党委牵头、各部门相互协作构成的“课程思政”管理运行体系。再次学校层面要升级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将德育教育能力及效果、课程思政理念落实与否、思政教育创新工作有效性等指标纳入对教师的考察范围,另一方面要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纳入对教师的考察范围,激发教师落实课程施政理念的积极性,并使其发挥自身良好榜样作用,思政教学的创新发展也随之得到根本保障。最后,学校层面要通过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的方式,加强对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训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广泛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等重要精神,加强对全体教师意识形态的管理,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及挖掘教学内容中德育素材的能力,进而为思政教育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二)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思政教学路径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为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层面要在学校科学的教育思想引导下,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推动思政教学创新发展。为此教师层面首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优势及创新思政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将课程思政理念与思政教学创新工作相结合,以此作为思政教学创新的全新路径,实现教育思想的升级转型,并从思想上提高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其次全体教师要坚持协同育人理念,一是要依托完善的保障机制加强沟通,进而使各专业课教师能够在思政教师的配合下明确思政教学的目标,更加科学的解读并运用专业课中的德育素材,思政教师也能够在导员、各专业课教师的配合下,明确学生的思想动态、职业道德要求及其他学情,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为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等基本学情开展教学,以此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三是各专业课教师要科学备课,认真挖掘本专业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以此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从各专业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是思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本专业的名人事迹、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思政教学,以此提高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最后思政教师一方面要运用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思政教学的形式,另一方面要将时事热点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以此提升教学的时效性,从多个角度推动思政教学创新发展。

(三)创新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视域下为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教师与学校层面都要创新升级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拓展思政教学的深度。为此学校层面要完善教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定期组织教师下沉到社会基层开展实践与研学工作,帮助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层面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全新的方式,抢占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正面发声,最大限度减少网络不良文化对学生的侵蚀。最后学校层面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如参加公益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纪念场所,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将课程思政理念与思政教学创新发展相结合,能够起到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重要作用。为此学校层面要升级教育思想,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以此为思政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层面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深度挖掘专业课育人功能,运用多元教学方法等方式,深度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推动思政教学创新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与学生实践环节的关注度,全面提升教师的产学结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思政教学有效性的深度拓展。

参考文献:

[1]孙帆,苑秀丽,试析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涵及其创新路径[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 02):124-128.

[2]庄梅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创新思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 01):77-82+86.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现状分析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