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加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0-20 14:38董建民李东晶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素质培养教学模式

董建民 李东晶

摘 要:构建以四大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以素质教育为轴心,资源共享、力量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五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研究适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并且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在实践上能引起各方面对职业教育以学生为本重视能力培养的关注和思考,能给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有效提高五年制高职生的质量。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 教学模式 素质培养 分段培养

引言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在于学生入学五年一贯制学习,大部分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一般在入学后2-3年就接触专业实践学习,学校便于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过程,适宜于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部分五年制高职教育基本框架一直延续普通高职教育模式,但学制为五年,此模式具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特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好,实践技能训练规范性强;但它同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缺陷,尤其是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操作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方面难以得到落实。[1]

一、全面分析五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特性

谈起五专学生,大家普遍的反映就是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首先五专学生大部分为中考落榜生,本身学习成绩就差,甚至说不爱学习,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习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其次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五专生正值青春年少,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缺乏动力和目标。大部分抱着混的态度来到学校,没有任何的职业规划,这些问题都是五年制高职教育面临的难题,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这类人群的人才培养模式。[2]

二、解决部分院校“重技能、轻文化”的职业教育思路

多数职业院校存在培养学生一技之长,“重技能,轻文化”的思想,导致人文素质类课程地位下降,教育功利化,脱离了教育的初衷。 课堂上,教师独断式的教学方法堵塞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学习动机缺失和教师职业效能感降低,导致教学陷入无效教学的尴尬境地;

三、解决实践类课程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目前五专教学存在着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以及没能很好地解决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致使学生远离合理化的公共生活世界,学生觉得基础课学无所用;在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实践教学,一直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能力培养和专业基础过窄的现象,尤其实践教学更为突出,多数实践课程按学科设置,实践教学一直处于学科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忽视了实践教学自身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实践教学仅仅起到验证理论、培养动手能力、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要求。

四、解决五专教学内容陈旧、运行效率较低

尽管工业技术和制造业水平的飞速发展,涌现了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维,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深入,教学内容时有更新,但五专实践教学内容是对课程理论的简单验证,内容陈旧、单一、重复并与企业生产现场严重脱节。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知识交叉渗透少,低水平重复现象多,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先讲理论后做实验,学生根据实习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强调实践结果与理论预期值相吻合。实际操作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载体的知识反客为主,导致培育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学生理想精神的缺失等。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是五专教学面临的困难,而且造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实际地位的下降,以致有人开始怀疑其学科价值和所起的作用。基于此,课题组认为职业院校五专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必须经过一个创造性的转换,通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改革,回归教育的初衷,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本性。[3]

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体系

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学生初中毕业即入学,五年一贯这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充分考虑,五专学生的认知特性和人才培养定位,课题组重点研究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分段培养和分层教学的问题。整个人才培养体系重点突出“人文素质、创新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四个素质的培养。具体研究思路就是前三年重点培养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将部分专业基础课提前,在课程安排中将周一到周四的下午全部安排素质类教育课程。每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素质提高课程,后两年重点培养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具体素质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2.探索学校师徒制与工厂师徒制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学徒制模式

目前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都在高职专业和中职专业中开展,培养周期都为三年,但是五年制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还在探索之中,这种五年的长线教育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目前是研究的热点。初步设计的方案是前三年主要是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的方式是采取学校内师徒模式,也就是学生一入校就分配校内指导教师,每名教师带15名学生左右,在前三年负责学生的全方位的指导。在后两年采取工厂师徒制,接轨高职的现代学徒制,在企业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重点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3.深入研究五年制高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组织校企课程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按职业岗位的相关性原则、同级性原则,分析典型岗位(群)工作及涵盖职业岗位、职业资格相关等级职业标准,将项目课程体系所属行动领域的工学模块单元项目任务,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而整合转换成项目课程。

4.创新五年制高职的教学方法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要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接受现代教育思想,贯彻能力本位的教育宗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和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关系,然后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研究和开发新的教材和软件等,从实质上解决五年制高职课程教学方法面临的一些问题。

5.开展五年制高职学分制试验,改进考试考核办法

建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实施方案。通过对本课题实践研究,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吸收学生参与研究,强化应用;宗旨是培养学生由“能做”转为“会做”,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而结果实行学分制考核。

6.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入课程体系的研究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要求,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并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機融合。在已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同时新开设《职业道德规范》和《工匠精神引领》课程,改革和完善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将工匠精神纳入其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职业态度,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其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实践工匠精神,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与开发创新能力结合起来。[4]

结语

教学模式以“削枝强干”为指导,建立分段培养,分层教育注重培养“人文素质、创新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四种素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能力及责任感,注重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对新形势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评估,加快构建以素质加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完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明,赵凌.德国教育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02):25-27.

[2]楼一峰.论WTO、终身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J].成人教育,2001(03):41-43.

[3]马芳.论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地位和作用[J].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01):36-41.

[4]陈学飞.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J].北京:教育学文摘,2010(03):14-15.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