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奶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

2020-10-21 07:39赵胜杰王帅彪赵攀登苑述友房大学郭洛生班付国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奶牛场布病阳性率

赵胜杰,王帅彪,赵攀登,苑述友,房大学,郭洛生,班付国

[1.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丹俄农业技术咨询(郑州)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引起母畜流产和乳房炎,公畜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1]。奶牛布病不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感染后影响患者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还可影响家畜及其产品的贸易[2-3]。因此,奶牛布病的监测和净化至关重要。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现状,对河南省未免疫奶牛场群进行了布病抗体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阳性样品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复核,并按区域和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按照《2018年河南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河南省2018年共调查未免疫奶牛养殖场户581个,对被检测奶牛场群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设置信水平95%、可接受绝对误差5%、预期流行率2%,依据其存栏量进行系统随机抽样,共检测血清样品25 088份。其中:种畜场9个,样品287份;商品代养殖场508个,样品24 237份;散养户64个,样品564份。

1.2 方法

1.2.1 试验方法 均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检和试管凝集试验确诊的检测方法,具体操作依照国家标准GB/T 18646-2018进行。

1.2.2 数据分析 将试验检测结果录入Excel,分别按区域、场点类别和场群规模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河南省18个地市的581个奶牛养殖场户,共检测奶牛血清样品25 088份。检出奶牛布病阳性场群42个,场群阳性率为7.23%;检出阳性样品205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82%。

2.2 按区域进行统计 按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5个区域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奶牛布病在全省范围内均有流行,场群流行率介于2.58%~24.24%,个体阳性率介于0.12%~3.69%,其中豫西地区场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均为最高,豫中地区场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均为最低。2018年河南省奶牛布病不同区域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2018年河南省不同区域奶牛布病分布情况

2.3 按场点类别进行统计 将检测结果按种畜场、商品代养殖场和散养户对检测结果进行群间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奶牛布病在种畜场中未检出;在商品代养殖场中的场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分别为7.87%和0.83%;在散养户中的场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分别为3.13%和0.53%。2018年河南省奶牛布病在不同类别场群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2018年河南省不同类别场点奶牛布病分布情况

2.4 按场群规模进行统计 将所调查奶牛场群按存栏量大小划分为≤100头、101~500头、501~1 000头、1 001~2 000头和>2 000头5个等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布统计,结果显示:不同规模场群的场群阳性率介于0~8.74%,其中存栏量≤100头的奶牛场户最高;个体阳性率介于0~1.53%,其中存栏量100~500头的奶牛场最高;存栏量>2 000头 的规模奶牛场中未检出。2018年河南省奶牛布病在不同规模场群中的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2018年河南省不同规模场群奶牛布病分布情况

3 讨论

河南省奶牛养殖场户中,布病感染抗体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23%和0.82%。河南省奶牛布病在不同区域、场点类别和规模的奶牛群体中均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豫西和豫南地区等历史疫区奶牛布病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在2%以上,豫东、豫北和豫中地区个体阳性率均低于1%;商品代养殖场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高于散养户,种畜场未检出,这可能与商品代奶牛场饲养密度大且牛群流动相对频繁有关。河南省布病主要流行于存栏量在1 000头以下,尤其是500头以下的奶牛场,在存栏量>2 000头的规模奶牛场中未检出。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4]指出,各省可根据当地布病流行率确定未控制区、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和净化区,开展“布病净化无疫区”和“布病净化场群”的建设和评估验收。河南省依据国家防治计划,在布病流行率高的区域和场群通过疫苗免疫来降低流行率,在流行率低的区域主要采用“检测-扑杀”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策略来推动场群和区域净化工作。自开展规模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以来,河南省规模奶牛场布病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从2016年的2.54%[5]降至0.83%。虽然规模奶牛场布病个体阳性率整体有所下降,但个别区域奶牛布病感染情况仍较严重,需要依据检测结果进一步改进和落实奶牛布病净化工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河南省可采取分区域、分阶段的方式来推进布病净化工作。不同区域可依据区域内布病流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低流行率区域要强化引入动物监管,避免从高流行率区域引进动物,将疫病风险拒之门外;高流行率区域或场群,可通过采取免疫措施来降低流行率和流产率,同时严格活畜移动控制,当布病感染抗体阳性率控制在2%或更低水平时再采取“检测-扑杀”的净化措施。因为,当布病流行率较高时,采取免疫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病率,但使用疫苗仅能将布病控制在2%或更低水平,并无法根除布病[6]。总之,2018年河南省奶牛布病流行情况总体可控,但豫西和豫南地区流行率偏高,防控和净化形势依然严峻。应通过加强监测,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场群,制定合理的防控和净化措施。

猜你喜欢
奶牛场布病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