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防控的调查评估报告

2020-10-21 07:39王英华方先珍闫若潜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县区布鲁氏菌试管

王英华,方先珍,李 蛟,闫若潜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

根据《河南省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除种畜和奶畜外,对牛羊实行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全面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如今,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已1年有余,为了解布鲁氏菌病免疫政策实施后,牛羊免疫情况、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临床发病率等,本试验调查了20个县(区),85个牛场、90个牛散养户、96个养羊场、98个羊散养户、192个养猪场(户)。实施牛、羊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的有12个县(区),所选取的场点末次免疫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集中免疫的疫苗为布鲁氏菌病S2株疫苗;其余8个县(区)未实施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调查评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牛、羊 分布于河南全省18个地市,小地市抽查1个县(区),大地市抽查2个县(区),共抽查了20个县区。涉及牛场85个,牛散养户90个,采集牛血清样品2 918份;羊场96个、羊散养户98个,采集羊血清样品3 213份;采集猪血清3 056份。

1.2 被检血清 供试牛、羊颈静脉采血,猪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于-20 ℃保存备用。

1.3 检测试剂 布病阳性和阴性血清,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布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和试管凝集抗原,购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批号为201802。

1.4 方法

1.4.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该试验按GB/T18646-2002布病诊断技术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在灭菌洁净的玻璃板上,用移液器分别吸取被检血清30 mL与虎红平板凝集抗原30 mL混合均匀,同时设阴、阳性对照。结果判定: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被检血清在室温(20 ℃)4 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1.4.2 试管凝集试验 针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出的阳性血清,依据GB/T18646-2002布病诊断技术中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复核。每份血清用4支凝集试管。编码后,在第1管牛加入1.2 mL、羊加入1.15 mL稀释液,在2~4管各加入0.5 mL稀释液。然后向第1管加入0.05 mL牛被检血清或0.1 mL羊被检血清,混合均匀,弃去0.25 mL,取0.5 mL混合液加入第2管,混合均匀;再吸第2管混合液0.5 mL至第3管,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弃去混合液0.5 mL;然后将0.5 mL稀释好的试管凝集抗原加入已稀释好的各血清管中,并振摇均匀。被检血清稀释度依次变为1∶50、1∶100、1∶200和1∶400,同时做阴、阳性对照及抗原对照,并配制比浊管。将全部试管、对照管及比浊管充分震荡后置37 ℃温箱中20~22 h,取出后放室温2 h,然后判定结果。判定标准根据反应的有无及其强度进行判定,以各管中上层液体的清亮度记录凝集反应的强度(凝集价)。如果牛凝集价在1∶100达50%以上凝集时、羊凝集价在1∶50达50%以上凝集时(参照比浊管清亮度),则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2.1 抽查的20个县(区)中,实施羊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有12个,占所抽查县区的60%;实施肉牛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有7个,占所抽查县区的35%;未实施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有8个,占所抽查县区的40%。

2.2 8个未实施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代号A~H),共检测牛血清样品1 207份,检出3份阳性样品,阳性率0.24%(见表1);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 250份,检出2份阳性样品,阳性率0.16%(见表2)。阳性样品试管复核效价见表3。

2.3 7个实施肉牛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代号I~O),共检测牛血清样品931份,检出276份阳性样品,阳性率29.65%(见表4)。53个牛场(户)中,有16个检出阳性样品,场群阳性率为30.19%。

2.4 12个实施羊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代号I~T),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 923份,检出264份阳性样品,阳性率13.73%(见表5)。在免疫的114个场(户)中,有79个场(户)未检出阳性样品,35个场(户)有阳性样品检出,场群转阳率仅为30.70%。

表1 8个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牛感染抗体检测结果

表2 8个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羊感染抗体检测结果

表3 琥红平板试验阳性样品试管凝集复核结果

2.5 12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免疫前3年(2014-2016年)牛羊阳性率见表6。

2.6 本次调查的20个县(区),种畜、奶畜均为免疫。44个奶牛场,有2个场群检出阳性样品,奶牛场群阳性率为4.5%;7个种羊场,1个奶羊场,有1个种羊场检出阳性样品1份。

2.7 本次调查还抽查了20个县(区)的192个猪场(户),共采集了3 056份猪血清,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样品。

表4 7个实施肉牛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牛感染抗体检测结果

表5 12个实施羊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羊感染抗体检测结果

表6 12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免疫前3年抗体阳性率 (%)

3 讨论

3.1 8个未实施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认为,日常工作中布鲁氏菌病的检测阳性率并不高,对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应实施监测、阳性扑杀、逐步净化的策略。本次调查中,8个未实施免疫的县(区),牛阳性率为0.24%,羊阳性率仅为0.16%。牛、羊群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并不高,建议各县(区)先摸清本区域布鲁氏菌病感染本底情况,对阳性率不高的区域实施监测、阳性扑杀、逐步净化的防控策略,切记盲目跟风免疫。

3.2 本次调查的12个对牛、羊实施了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县(区),转阳率并不高,牛阳性率只有29.65%,羊阳性率为13.73%。场群转阳率也不高,牛、羊场群阳率均接近1/3。阳性样品是自然感染还是疫苗免疫后转阳,本试验并不能区分。结合当地日常布鲁氏菌病检测情况发现,从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以来,布鲁氏菌病临床发病率降低,民间的病例也在减少。因此,建议对阳性率高的区域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布鲁氏菌病应实施分区域净化、免疫区域严格调运的防控措施。

3.3 种畜未实施免疫,且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并不高,种畜可以实施监测、扑杀、净化的防控策略,保持种源长期处于无疫状态。奶畜也未实施免疫,且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也不高,发现的阳性畜及时扑杀,因此所调查县区本地奶源是安全放心的。

3.4 本次调查的所有猪群中,未发现布鲁氏菌病阳性样品,也没有临床病例。

3.5 12个免疫羊布鲁氏菌病的县(区)中,有5个县(区)虽然免疫了,但并未检测到抗体,有1个县(区)虎红平板初筛时检出了16份阳性样品,但试管凝集复核时全部为阴性。从场群来看,免疫的114个场(户)中,有79个场(户)未检出阳性样品。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后,并未产生能检测到的抗体。提示布鲁氏菌病感染动物是否与地域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6 布鲁氏菌病危害严重,要净化和根除该病。其一,畜牧部门需完善并推广群体监测和摸底调查。通过群体抽样监测发现阳性畜群,再利用逐头抽样筛查并淘汰阳性动物。其二,要加强检疫监管与动物扑杀补贴力度。对跨区域调运的布鲁氏菌病易感动物严格进行风险评估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同时加强监管。合法调入的动物要按规定隔离期满后方可混群饲养。加强牛羊交易市场和屠宰场所的监管。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家畜市场价格,及时调整扑杀动物补贴标准,鼓励养殖户主动扑杀阳性动物,净化畜群。其三,加强布鲁氏菌病病原、致病机制、疫苗等的研发。

猜你喜欢
县区布鲁氏菌试管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节能改灶发展现状与推广探析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试管难题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